有了這4條,爸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作文啦!

點擊右上角關注文都中小學 ,每日更新最新資訊。

語文這門學科大家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這就造成孩子考試時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孩子不可能在語文考試中拿0分,但想要考取滿分也是極其有難度的,甚至拿高分都不簡單。當然,這有語文自身與其他科目不同的原因所在,語文的作文就是其分數落差的地方。

因為孩子們普遍認為寫作是一種煎熬,是很難拿到高分的。而很多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整篇就像流水賬一樣,毫無起伏,讀起來更是枯燥無味。葉老說過:“作文無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可見,文章的構思和語言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文都中小學就給各位家長和孩子整理了一份關於孩子寫作文的4條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有了這4條,爸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作文啦!

有了這4條,爸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作文啦!

妙用動作描寫

動作是人物性格的具體表現,描寫好形象逼真的動作,對於突出人物的性格有很大作用。比如,在《少年閏土》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深藍色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灘,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在上面這段文字裡,文學大師魯迅先生用了“捏”“刺”“扭”“逃”四個形象的動詞,描述了少年閏土刺猹的動作和猹逃跑的行動,表現了少年閏土的風采和猹的狡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會風趣幽默的語言

要使語言幽默風趣,可以使用大詞小用、小詞大用、貶詞褒用、褒詞貶用等修辭方法。當然,修辭的技巧不止這些,同學們可以舉一反三,還可以運用諧音、借用歇後語等。比如,一位同學在《我當上了家庭的“打工仔”》一文中寫道:“我的家庭也進行了改革,打破了‘三鐵’:打破媽媽包攬家務的‘鐵飯碗’,打破我每月伸手要零花錢的‘鐵工資’,打破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鐵交椅’。我當上了家庭的‘打工仔’……”這裡巧妙地將社會語言“鐵飯碗”“鐵交椅”“打工仔”用到一個小學生身上,既顯得語言幽默風趣,又使文章讀起來生動活潑。

有了這4條,爸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作文啦!

俗語的妙用

在文章中巧用俗語可以調節氣氛,增加文采,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能引人入勝。如一個同學寫《我第一次講演》一文時,用“我心裡像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這一歇後語,表達自己的緊張心情,比直接寫“我第一次登臺演講心裡真害怕”生動得多。

學用擬人

妙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方法,能使人、物、景栩栩如生,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如一個同學寫《菊花》一文時,他寫道:“秋風瑟瑟,一盆盆秋菊的小腦袋在不停地、快活地搖晃著,還不時悄悄地把頭伸進我們的教室裡,好奇地欣賞著這幾十雙求知的小眼睛,吮吸著知識的甘露。”這段話巧妙運用擬人的手法寫秋菊,惟妙惟肖地把人與景融為一體,多麼形象有趣啊!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空講文章作法是無濟於事的。文都中小學提醒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勤動筆,少束縛,要放手讓孩子寫,讓他們運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路寫自己想寫的內容,孩子們就有越來越強的寫作能力了。

想了解最新中小學資訊和乾貨技巧分享,點擊上方頭像後,記得給我們發私信。或點擊下方菜單“資訊”,最新幹貨任你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