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其實是一種互惠的品德

原創〕“得饒人處且饒人”,“窮寇莫追”,“寬恕”等,此類俗語的流傳至今,其生命力持久的原因,並非是基於道義上的仁慈,大部分倒是基於優勢生存的策略。很多厚黑策略唯用於優勢一方時,才顯示出其高明之處來。

並非是慫恿大家學習借鑑宋襄公的“仁慈”,等敵人全部過河才發起進攻,那是“豬的仁慈”;項羽的仁義,也屬於肥豬的仁義之類,都是要摒棄不提。

寬恕,其實是一種互惠的品德

若以自己的優勢,來輕視劣勢一方,都有可能造成危險的反轉,遑論再進一步不依不饒地逼迫它,激怒它。“狗急跳牆”,“兔急咬人”,“哀兵必勝”等都是這一類教訓的生動寫照。

而當不存在“宜追窮寇”的必要時,即已處於劣勢的對方,非因惡意預謀,偶然因素佔比較大,不存在對自己再次造成危險的情勢下,僅僅為了報復的快意,是不應當再不依不饒地、勢不至把對方趕至地下十八層再踏腳而不止的!而退一步,自己與對方都海闊天空。

忠恕之道,便是指在非惡意預謀下,偶然佔比較大的對方,處於不存在對自己再次造成危險的劣勢下,應該表現出寬恕的品德。

寬恕,其實是一種互惠的品德

而有用的高尚品德,向來會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而非是單方的“豬的仁慈”!所以我們要發揚有用的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