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何慧敏又名會溟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湖北省書協理事 篆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楚系文字研究會負責人

湖北省書畫研究會副主席兼楚簡藝術中心主任

湖北書法院研究員

武漢大學通識課書法主講教師

武漢工程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中流印社創作部主任

野草詩社副社長

竹溪書社顧問 武當印社顧問

荊州市楚簡書法研究會顧問 擔任《中國書法藝術典藏.湖北簡牘卷》編撰。

出版有:《楚簡集古今聯語200則》《楚簡集古詩文句200則》(榮寶齋出版社出版)《何慧敏楚簡楹聯書法作品集》(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楚簡書法文字編》(中國書法雜誌出版社出版)《中國書法典藏.秦簡卷》《中國書法典藏.楚簡卷》《中國書法典藏.漢簡卷》(共八本。中國書法雜誌出版社出版)

一片丹心隨世古




“沔陽”古屬雲夢大澤,是仙桃市的古稱,這裡歷史悠久,是荊楚文化聖地,距離出土睡虎地秦簡的雲夢、出土郭店楚墓竹簡和包山楚簡的荊門、以及出土九店楚簡和望山楚簡的江陵都相距不遠。僅明清兩代文武進士就有九十餘人,走出了童承敘和陸建瀛兩位帝師。近代以降,這裡誕生了不少大家學者,何慧敏先生就是眾多文藝家中的一位。

一片丹心隨世古

我與何慧敏先生第一次相識是在《中國書法基礎》的課上。開設這門課的是武漢大學文學院的蕭聖中教授,他邀請何老師來此主講,自己卻做起了“助教”。蕭老師曾教授我《文字學》和《古文字學》的課程,他為人謙和幽默,博學多知。課程開設之前,蕭老師就告知我這學期會請仙桃市的一位書法家來全程授課,我問蕭老師為什麼不自己來教這門課,蕭老師毫不避諱地說:“何老師是真正的書法家,而我差得很遠。”這便是我對何老師的第一印象。

蕭教授與何老師是同鄉,都來自鍾靈毓秀的仙桃。兩人相識於2009年在武漢召開的楚簡書法研討會上,何老師對於楚文字的深刻見解和蕭老師的不凡談吐使二人一見如故。據蕭教授回憶,何老師對於楚簡用字的選擇十分謹慎,他認為“在選擇楚簡用字時,一定要尊重和遵從學術界的成果,要根據出土文獻所反映的古人用字實際及當前最新研究成果來定字形,迫不得已,可用同時或相近時代的金文、盟書或其他文字材料中的字形,寧可用假借,不可用楚簡偏旁生造硬湊”。這也難怪何老師會被稱為“書法家裡的學者”。

何老師上課旁徵博引,書法史娓娓道來,各種字形筆法展示自如,既能夠讓同學們掌握書法的變遷,又能夠在讓同學們在動手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何老師教學極其認真,一站就是三個小時。同學們練習時,他就在一邊指導,或是為同學們演示,或是握著同學的手在紙上游走,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筆畫的長短粗細和所在位置。武漢的夏天本就悶熱,課都沒上完,何老師就已經汗透衣衫了。

作為一個書法家,何老師擁有非比尋常的勤奮與毅力。他在研習創作楚簡書法之前,於篆隸用功極多,反覆臨寫《石鼓文》《嶧山碑》《張遷碑》《西峽頌》《石門頌》《乙瑛碑》以及鄧石如、吳昌碩、楊沂孫、趙之謙、徐三庚等人的作品,甚至將大徐本的《說文解字》抄寫了兩遍,可以說是積十八年之功,達筆墨精妙之境,也無怪著名書法家、藝術評論家王炳學這樣評價何老師的作品:“其作品線條勁爽颯利,粗不臃腫,細不羸弱;短則精悍、厚實凝重,長則勁健、勢如破竹。富於彈性和變化,充滿筆墨張力。”

“寫楚簡書法的意義不在於楚簡書法,也不在於楚簡書法創作,是要讓更多人知道楚文字近些年在荊楚大地的研究,湖北人是走在這個隊伍的前列的!”何老師以發揚楚地文化為己任,把楚簡書法推向了全國,甚至國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日,何老師出版了《楚簡書法文字編》一書,被認為是填補了一項空白。

一片丹心隨世古,沔陽自古才人出。何慧敏先生作為楚簡書法創作的領軍人物,深深地影響和推動了楚簡書法的發展。希望何老師能夠為中國書法帶來更多的情味,為當代書壇帶來更多的幽思。


何慧敏

書法作品欣賞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一片丹心隨世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