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进程的灾难日——南京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9时30分左右,南京水西门广场公交站,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上车时被人碰翻在地,导致骨折。扶起他的,是一个26岁的小伙子。

本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那一刻起却泛起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

老人叫徐寿兰,64岁的退休工人。年轻人叫彭宇,就是现在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那个名字。老人一口咬定是彭宇将其撞倒在地,要求他进行赔偿;彭宇则坚称自己只是在做好人好事。

道德进程的灾难日——南京彭宇案

后经过各大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各界更是化身正义的斗士,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案件几度翻转,精彩纷呈,疯狂打脸站队的吃瓜群众,甚至至今没有另所有人信服的定论。

其实有的时候,真相反倒是最微不足道的事了。

因为我们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

从那一天起,南京的特产成了法官;从那一天起,类似的案件多了;从那一天起,人不敢扶了......

道德进程的灾难日——南京彭宇案

五千年积累的精神丰碑在那一刻土崩瓦解,行善,成了需要鼓起十二万分的勇气才能做的事情。

道德进程的灾难日——南京彭宇案

礼崩乐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