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然七策:商聖范蠡的致富謀略|善德企業全球行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成功商人,但能稱為“商聖”的不多,春秋時期的范蠡是最早被冠以這一稱號的人。

計然七策:商聖范蠡的致富謀略|善德企業全球行


謀臣生涯

范蠡最早出場,是作為越王勾踐的謀臣。他本是楚國人,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交甚深。二人厭惡楚國的政治黑暗,欲施展平生抱負,便棄楚入越,輔佐越王勾踐。

越國與吳國作戰失敗,勾踐受困會稽山,準備自殺,范蠡、文種勸止了他,又說服勾踐忍辱事吳,臥薪嚐膽。勾踐入吳國為奴僕,范蠡追隨左右,殷勤打點,屢屢助其避開禍難。勾踐回國以後,范蠡一方面協助文種尋訪賢才、訓練軍隊,一方面到處蒐集美女、珠寶進獻給吳國以迷惑吳王夫差。相傳,美女西施就是范蠡在越國尋得,而送到吳國去的。

後來,夫差率軍北上爭霸,范蠡見機不可失,力勸勾踐立刻伐吳。經過兩次大戰,越國兵入姑蘇,吳王走投無路,自殺身亡。

存越滅吳,范蠡功莫大焉,然而他明白,越王為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故在滅吳之後,范蠡便帶著家人離開越國,悄然隱退了。不久,同立大功的文種慘遭賜死,證明了范蠡的識人之明。

計然七策:商聖范蠡的致富謀略|善德企業全球行


三致千金

范蠡離開越國,多次遷徙後定居宋國陶丘。他認為陶丘位於天下之中,乃四會五達之所,經商最佳之地,於是化名朱公,在此安家治業。

范蠡應用昔年所學的計然之學,根據時節、氣候、風情、民俗等買賣貿易,沒出幾年,就積累大量產業,成為當地鉅富,人稱“陶朱公”。

成為富翁之後,范蠡曾三散家財,又三致千金。他善於聚財,卻不吝財,家中財貨積聚多了,便將其散盡,接濟窮人。不久以後,又能憑藉高超的手段,再次致富。這樣幾次以後,鄉人們都對他感恩戴德,又欽佩他的經商天才,稱其為“財神”“商聖”。

計然七策:商聖范蠡的致富謀略|善德企業全球行


計然七策

范蠡的經商謀略,很多來自於計然之學。很多人將“計然”解釋為人名,認為他是范蠡的老師。其實,並非如此,所謂“計然”,就是計算籌謀,明而後動,是一種調查統計、計算分析的學問。應用在經商之中,最重要的有“計然七策”。

策一:務完物。完者,完好,完美也。質量是經營的基礎,不要貪圖便宜而囤積劣質的貨物;不要以次充好,坑蒙客戶。

策二:無息幣;財幣欲其流行如水。資金不應閒置下來,流動暢通如水,使每一分錢都得到最好的利用。

策三: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物以稀為貴,根據物品供應、需求變化情況,來判斷其價格走向。

策四: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物極必反,這是最早的價格波動論。

策五: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明察大勢,詳統細分,在準確預測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提前準備貨物。

策六: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反向思維投資,在不利中求利,把握時機,囤積廉貨,靜待升值,而後可收大利。

策七: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交易果斷,不可遲疑。貨物高價時,及時出手;貨物廉價時,大膽收入。

“計然七策”,成就了一代商聖,留下了陶朱公散財的佳話,即便在今日看來,它對經商、投資仍具有指導意義。(圖源網絡)

計然七策:商聖范蠡的致富謀略|善德企業全球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