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應屆畢業生:給父母訴說生活的不易,還是隻報喜不報憂?

城中村的應屆畢業生:給父母訴說生活的不易,還是隻報喜不報憂?

城中村,一塊被城市忽略的地方,但是這裡有著各色各樣的人,不像寫字樓一樣都是西裝革履的上班族,也不像現代小區的乾淨清爽。這裡的街道到處有著小商小販,這裡的房子都是隔斷的一間又一間。這裡的環境可能是“髒亂差”,但是有這麼一群人,在這個城市奮鬥,在這個“城中村”中成長。

城中村的應屆畢業生:給父母訴說生活的不易,還是隻報喜不報憂?

第一、林峰,男,95後,今年剛畢業,樂天派。

林峰畢業於一個專科學校,學習的是信息管理,在一家網絡公司當運維。因為剛畢業之後,就不能在學校裡租房了,上班就不得不租房子了,但是因為公司是網絡公司,所以在市中心的位置。而市中心租房子一個單間就需要1600以上,於是林峰選擇了在一個還未拆遷的城中村,只要400。而剩下來的差不多夠他平時吃飯花銷了。當記者問到,住這裡的環境甚至還沒有學校宿舍環境好,不覺得受不了麼?林峰說:“我剛畢業,說實話,確實可以租一個好一點的,但是這樣下來我一分錢也攥不到,如果我有一天想任性的辭職,去來一場旅遊,那我沒有一分錢就什麼也做不了。”

城中村的應屆畢業生:給父母訴說生活的不易,還是隻報喜不報憂?

當記者問及,父母是否會很心疼擔心他麼?林峰說:“獨立之後,就沒有讓父母擔心過,自己是屬於報喜不報憂的”,說完林峰還拿出自己的手機給記者看了自己手機的照片,在發給父母的圖片中,都是林峰開心的笑容,以及林峰打球運動的照片。告訴父母自己一切都好,林峰說,等自己過兩年工資高了,能夠租一個大房子了,就把父母也接過來住一段時間,雖然他們不可能一直陪在身邊,但是能看親眼看到到時候他的生活,他認為想他們也會很高興的。而且他還會偶爾寄錢回家,因為他知道母親都是把錢攥起來留著給他結婚用的。

城中村的應屆畢業生:給父母訴說生活的不易,還是隻報喜不報憂?

第二、馬靜,女96年剛畢業,愛時尚,住在城中村

馬靜是一名店鋪的銷售員,因為剛開始畢業什麼都不熟悉,工資很低只有3000多,這對於一個愛打扮愛時尚的女孩來說肯定是不夠的。但是這點工資到底是選擇自己住好一點,打扮的稍微差一點,少買點衣服,還是說吃住差一點,但是一定要自己時尚。這一點上,馬靜的選擇是後者,所以馬靜也住在了城中村。相比而言馬靜不會讓自己的同事和朋友知道自己住的地方。

而她自己也想盡快成長起來,以後能夠換個好點的住處,因為馬靜覺得這個目標很快就能實現,自己不需要攥錢。只需要賺錢夠自己花就行了,這不IPhoneXS出來的時候,馬靜就買了一部。而馬靜在跟父母抱怨自己生活的拮据的時候,父母有時候也會贊助一下她,但是她說,一般而言她都沒有要過。反而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給父母買禮物孝敬父母,自己開始上班了,就不會再要父母的錢。

城中村的應屆畢業生:給父母訴說生活的不易,還是隻報喜不報憂?

第三、張明明,男,95後,同樣是一名應屆生。他從小家裡條件不好,也習慣了這樣的居住環境,照他的說法,他覺得城中村才住著舒服,住著更隨意,這裡更像是他的家。他也坦言,自己就算是將來有錢了,也可能還是住在這裡,不為別的,就因為習慣。而坦然的張明明,也不會在意朋友同事的眼光,甚至在他們城中村,有一家比較好吃的大排檔,還經常請自己的同事來這裡吃飯玩。而問及父母是否對他擔心的時候,他說,父母一點也不會擔心他,因為從小他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而且他說,他們農村的孩子,父母都不會太擔心,因為基本上都不怕吃苦。

城中村的應屆畢業生:給父母訴說生活的不易,還是隻報喜不報憂?

筆者經過很多個應屆生闡述自己的心態,基本上可以看出來,這些城中村的應屆生,都是一群有活力有志向的人。雖然現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住在了城中村,甚至面臨著今天漲房租,明天拆遷要換住處的困境,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他們再等幾年,就是家裡的頂樑柱的明天,和未來生活中的能者。在此祝願這麼一群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順風順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