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麻辣財經:屠呦呦人生傳奇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潛心研究淡泊名利,卻成“獲獎專業戶”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記者 趙永新

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剛剛過完86歲生日的屠奶奶——屠呦呦,實至名歸榮膺國家最高科技獎。這是繼她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201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之後,獲得的又一項“重量級”大獎!

國家最高科技獎,是我國級別最高的科技獎項。該獎須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由國家主席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為500萬元人民幣。國家最高科技獎每年授予的人數不超過2名,自2000年至今,共有27位科學家榮膺國家最高科技獎。

屠呦呦,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其名“呦呦”源自《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1955年畢業後到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

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1949年,高中時代的屠呦呦

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1952年,在北京大學讀書時期

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1955年進入衛生部中國中醫研究院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被國際同行譽為“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醫學創舉”。斯坦福大學教授露西·夏皮羅這樣評價屠呦呦: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並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並不常有。

“不習慣這些場面上的事”

雖然屠奶奶蜚聲中外,但由於這些年她深居簡出、“神龍見首不見尾”,對絕大多數國人而言,屠呦呦還是個“熟悉的陌生人”。

每年的國家科技獎正式頒獎之前,負責國家科技獎評審具體事宜的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都會提前組織記者,對最高科技獎得主進行集體採訪。1月4日上午,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議室,記者們攜帶“長槍短炮”、錄音筆、筆記本,準備採訪屠呦呦。結果,又被“放鴿子”了——老人家沒有到場,接受採訪的是她的幾位同事。

“婉拒”媒體採訪,屠奶奶已經有過N多次了。

2011年她榮獲美國拉斯克獎。這是該獎設立65年來,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奶奶沒有接受採訪;2015年屠奶奶獲諾獎後,各路記者蜂擁而至,有的還是從外地“打飛的”趕到北京的,在她家門口苦苦守候了一個晚上,結果老太太硬是一個沒見。

“諾獎以來和屠老師接觸一年多,感覺她比較低調。”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告訴記者:“她多次跟我講:就到這兒吧,我不習慣這些場面上的事,咱們加緊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吧。”

“整天想的就是青蒿素”

治療瘧疾的青蒿素不是都已經推廣應用了嗎?還研究什麼呢?

屠呦呦的老同事、曾任中醫研究院中藥所所長的姜廷良研究員解釋說:當初用青蒿素治療瘧疾,其實並不知道其中的治病機理——到現在也沒搞清楚。而青蒿素作為結構非常特殊的一個化合物,毒副作用很小,很可能可以治療其它疾病——用術語說就是“老藥新用”。

據介紹,近些年屠呦呦一直在關注青蒿素“老藥新用”的問題,研發可能的適應症治療藥物。令人欣喜的是,青蒿素治療紅斑性狼瘡藥物的動物試驗療效不錯,目前已經獲得臨床批件,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如能獲得成功,也是可喜可賀的重大成果。

楊嵐研究員是1995年加入屠呦呦團隊的,也是她的助手。她告訴記者:屠老師整天想的就是青蒿素,怎麼把它繼續做下去、讓它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除了工作,難道屠奶奶就沒有什麼業餘愛好嗎?楊嵐說,工作就是她的愛好,或者說她的工作跟生活是一體的。至於她有什麼業餘愛好,我還真不知道。“屠老師是個特別沒有故事的人。”

發現青蒿素的三件小事

從1969年1月被任命為抗瘧中草藥研究小組組長,到1992年青蒿素類新藥——雙氫青蒿素片獲得《新藥證書》並轉讓投產,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以及相關合作機構,前後摸索了20多年,期間發生的事情很多很多。她的同事講的三件小事,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安置兩個女兒。

廖福龍研究員介紹說,屠呦呦接受任務時,她的丈夫李廷釗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兩個孩子無人照看。她就把不到4歲的大女兒送到託兒所全託班,小女兒則一直在寧波老家由老人照顧,她自己則全身心投入工作。

“因為見面的機會很少,當年女兒都跟她生疏了。”廖福龍說,屠呦呦的責任感很強,她認為既然國家把任務交給她,就要努力工作,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好。當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一定是個人利益讓步。

第二件事,“土法上馬”。

1971年10月屠呦呦課題組獲得了高效的青蒿素乙醚提取物,後面就要進行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要用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屠呦呦的老同事姜廷良研究員回憶說,當時找不到能配合的藥廠,課題組只好“土法上馬”:用7口大水缸作為提取容器,裡面裝滿乙醚,把青蒿浸泡在裡面提取試驗樣品。

“乙醚是有害的化學品,當時實驗室和走道里都瀰漫著刺鼻的乙醚味道。”姜廷良說,那個年代設備設施簡陋,又沒有排風系統,更沒有防護用品,大家頂多帶個紗布口罩。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科研人員除了頭暈眼脹,還出現鼻子流血、皮膚過敏等症狀。“如今回想起來,感覺對不住這些科研人員——搞科研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確保科研人員的安全。”張伯禮院士表示。

第三件事:以身試藥

瘧疾發作是有季節性的,一般在蚊蟲肆虐的夏秋。為不錯過當年的臨床觀察季節,屠呦呦向領導提交了“志願試藥”報告,並鄭重表態:“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員一起住進北京東直門醫院,成為首批人體試驗的“小白鼠”。經過一週的試藥觀察,未發現該提取物對人體有明顯毒副作用。

之後,屠呦呦帶上樣品趕赴海南昌江瘧疾高發區,頂著烈日跋山涉水,在病人身上試驗,完成了21例臨床抗瘧療效觀察,效果令人滿意,為後續的研究開展創造了條件。

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1985年,在實驗室做研究

國際大獎都是找上門來的

許多人不知道,屠呦呦在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前,就得過一個在中醫藥界頗有影響的獎項——第三屆唐氏中醫藥發展獎。該獎項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與美國唐仲英基金會合作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

“2009年,中國中醫科學院推薦屠呦呦參評第三屆唐氏中醫藥發展獎,她聽說後直接打電話給我:我這麼大歲數了推薦給我幹嘛?把機會給年輕人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曹洪欣介紹說。

“拉斯克獎和諾獎都是人家主動找上門來的。”廖福龍說,“對於名利屠老師真的是非常淡泊,只要自己的研究得到認可,她就很滿足。對於國際獎項,她更看重的是‘為國爭光’。”

關於拉斯克獎,屠呦呦在致辭中說:這是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於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

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屠呦呦領取拉斯克獎

對於諾獎,她在頒獎典禮上說: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當我在臺下聽到這句話時,特別感動!”陪同屠呦呦到斯德哥爾摩領獎的張伯禮回憶說,“雖然青蒿素是特殊時期團隊協作的結果,但屠呦呦的貢獻是非常關鍵的發現。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強調集體,忽視了對科學家首創貢獻的認可。”

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

屠呦呦得到的諾獎獎金為46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是300多萬元。這筆獎金,屠奶奶是怎麼使用的?

“其中200萬元分別捐給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和中醫科學院,成立了屠呦呦創新基金,用於獎勵年輕科研人員。”張伯禮回答說,其餘的錢,主要支付她和家人到瑞典領獎的相關費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出品)

屠呦呦人生傳奇 86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