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
1936年6月1日深夜,大批荷槍實彈的川軍埋伏在重慶北校場周圍,他們的攻擊目標是近在咫尺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同一時間,在成都也上演了同樣一幕,目標則是成都中央軍校,南京政府駐川渝各部也進入一級戒備,火藥味甚濃。這是“四川王”劉湘準備發動的“反殺行動”,用以抗爭蔣介石對四川的逐步控制和吞噬。
(劉湘劇照)
當然,這些川軍部隊是不敢輕舉妄動的,他們也在等劉湘的決定和最終命令,重慶行營和成都軍校沒有多少警備兵力,攻進去倒也不是什麼難事,但這將意味著川中軍閥公開用武力對抗南京政府,可不是鬧著玩的。
劉湘在等待什麼?他為什麼選擇這個日子動手呢?原來,當天發生了著名的“兩廣事變”,廣東軍閥陳濟棠與廣西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聯合,以“北上抗日”的名義通電全國準備武裝討蔣,國內形勢一片大亂。劉湘感覺時機已到,決定解決掉南京政府鍥入四川的釘子:軍事委員會駐川參謀團和後來的重慶行營,但又必須觀望一下軍事形勢的發展。
1935年,蔣介石利用中央紅軍長征進入四川的機會,任命劉湘為川省主席兼“剿總司令”,同時派遣賀國光率領的參謀團協辦軍事,鑑於兩年前曾經慘敗於紅四方面軍手下,劉湘深知川軍戰鬥力難以匹敵紅軍,也只能答應。
按照劉湘與蔣介石的約定,參謀團只負責軍事籌劃,不得過問和干涉川政,豈料跟隨參謀團到達的,不僅有憲兵一個團,還有康澤的特務“別動縱隊”2000餘人,他們擔負著對付紅軍和劉湘的雙重任務,劉湘大呼上當。
(賀國光)
蔣介石同時利用參謀團大肆拉攏川軍將領,委任狀和支票滿天飛,劉系大將王瓚緒和唐氏遵等都得到10萬元,連範紹增也得了5萬元,這是“挖牆角”。同時又在峨眉山開辦康川滇黔軍官訓練團,蔣介石親任團長,以心腹陳誠為教育長,輪訓西南各路軍閥4003名,期間進行洗腦和拉攏,這叫“摻沙子”,開始對劉湘步步緊逼。
劉湘自知如此下去,四川早晚軍政權力統歸“中央”,他當然不甘束手交權,於是暗地裡開始反擊,痛罵與中央軍來往的川軍將領,限制康澤的特務活動,雙方劍拔弩張。恰好兩廣事變爆發,劉湘開始活動心眼,準備將中央勢力一掃而光,蔣介石此時也來電要求他表態,劉湘只好一邊派出伏兵一邊敷衍南京,以兩手準備靜觀局勢變化。
(唐式遵)
不料餘漢謀和廣東空軍倒戈,蔣介石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陳濟棠,劉湘的部隊只好偃旗息鼓,蔣介石電召劉湘“上廬山避暑”,劉總司令琢磨琢磨沒敢去,派去的代表被蔣介石臭罵了一頓。年底西安事變爆發,劉湘再次站錯了隊,極力為張學良楊虎城開脫,徹底激怒了蔣介石,中央軍和川軍在重慶浮圖關一線各挖戰壕形成對峙,戰事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1937年春節,重慶和成都歷史上首次禁燃鞭炮,不是為了環保,而是怕雙方軍隊誤判而互相開火。
這是劉湘第二次準備翻臉反殺,擬將中央軍勢力趕出四川,然而川軍再不是鐵板一塊,他的反對派劉文輝鄧錫侯等藉機“投效中央”,內部大將唐式遵等也秘密向蔣介石輸誠。南京政府則以胡宗南部為主力加大軍事壓迫,並故意拖欠四川軍餉,終於使劉湘的勢力分崩離析。內憂外困之下,劉湘放棄了掙扎,於1937年初接受了南京方面的整軍方案,權力上交中央,四川王的“反殺”終告失敗。
抗戰爆發後,劉湘赴寧參加最高國防會議,宣佈川軍出川抗日,並親自建議蔣介石西遷重慶,國民政府1937年11月16日正式宣佈遷都。然而蔣介石眼看川政已經到手,為防止劉湘有所反覆,趁其生病期間解除了他第32集團軍總司令職務。
1938年1月20日,劉湘病逝於漢口陸軍醫院,心腹鄧漢祥坦言,劉湘一半是病,令一半是被氣死的。
(蔣介石和川軍將領)
度度狼gg
劉峙和杜聿明應該是比較適合這個問題的答案。
濟南戰役之後,國軍在中原戰場敗局已定,各部隊都成了驚弓之鳥,必須大兵團蝟集才敢行動,甚至單獨一個兵團也已經不敢行動了,必須要五個軍組成的主力兵團才敢單獨行動,否則都有被華野粟裕突然消滅之虞。
這種情況下,委員長已經在做退守江南的準備,但卻有人漫天吹牛,說濟南在王耀武手裡丟了,要在我手裡奪回來。而且,吹這個大牛的不是別人,就是徐州剿總司令,著名的國軍福將劉峙。
但劉峙只是說說而已,究竟應該怎麼做,他也心裡沒數。這時候,國軍高層已經意識到要在江淮之間和共軍進行戰略決戰,必須要給劉峙配備一個指揮能力比較強的副司令,來指揮決定黨國前途命運的決戰。最後,選中了杜聿明。
杜聿明在後來的回憶文章裡自稱,在濟南戰役之後他的心態是覺得別人都不行,自己還行。所以,杜聿明給蔣介石出了上中下三個方案,最後決定的方案是,將中原和華東地區的國軍主要兵團集中起來,進行戰略決戰。
這就包括孫元良兵團,李彌兵團,邱清泉兵團,黃百韜兵團,李延年兵團,五個大兵團,共計六十餘萬人的軍隊,沿著隴海路一字排開,準備對山東進行戰略反攻,奪回一部分地區,同時爭取能夠殲滅一部分共軍。
但這個一字長蛇陣行擺開架勢,就出了意外情況。因為遼瀋戰役情況惡化超過預期,有全軍覆沒之虞,所以委員長臨時抽調杜聿明去東北,讓他能夠指揮撤退,儘可能減少國軍在東北的損失。因為事發突然,所以完全沒有來得及兼顧華東戰場的問題。
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很糟糕的局面,華東戰場的國軍已經沿著隴海路一字排開,正準備向北反攻的時候,原定的指揮者卻突然被調走了。劉峙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指望等著杜聿明儘早回來。結果,就在這個檔口,黃百韜兵團被共軍包圍了,淮海戰役也開始了。
等到杜聿明結束東北戰場的任務,好不容易將侯鏡如兵團撤離東北戰場,再回到華東戰場的時候,她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如何反攻山東的問題,而是黃百韜兵團已經被殲滅,從華中調來的黃維兵團又被包圍了,杜聿明的選擇變成了要麼徹底放棄徐州,繼續南撤,要麼全力解救黃維兵團。
結果是黃維兵團沒能救出來,杜聿明的三十萬人也在陳官莊被共軍包圍了,別說是解救黃維兵團,就是杜聿明兵團自己,也已經沒有能力突破共軍包圍圈了。最後,黃維兵團被殲滅,杜聿明從徐州帶出來的三個兵團也被殲滅,杜聿明本人也被俘了。只有劉峙早早跑到了蚌埠,算是逃出生天了。
蕭武
“衝上孟良崮,活捉張靈甫”!
↑張靈甫將軍
張靈甫率整編74師後被我軍包圍,最初他就認為自己能夠反殺,來一個“中心開花”,沒想到最後卻是“原地爆炸”!
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南京“模範監獄”服刑的張靈甫被釋放,被任命為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同年八月隨軍參加淞滬會戰,淞滬會戰之後隨即轉入南京保衛戰中,在戰役中張靈甫率一團兵力阻擊日寇的18師團一晝夜,張靈甫自己受傷不下火線,戰後被送往西安養傷,並升為153旅副旅長。
1938年春,張靈甫歸隊,之後隨部隊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和抗戰中最後一個會戰—雪峰山會戰,正面戰場的22次會戰,張靈甫差不多參加了近八成,張靈甫也從上校團長升為中將軍長,從施中誠手中接過74軍的大旗,他也成了一個跛子將軍。
↑行軍中的七十四軍
張靈甫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沒得說的,他在抗戰期間應該根本沒想到自己能夠活到抗戰勝利,他肩上的花是用自己命換來的。有些無知者在網上汙衊別人,真是下賤!
抗戰勝利後,張靈甫的74軍奉命衛戍南京,張靈甫兼任南京衛戍司令,被時人稱為御林軍統領。1946年初,蔣介石對陸軍進行整編,74軍被整編為74師,雖是師的名號,但是軍的人數,整整有三萬多人,全師清一色美械裝備,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
1946年蔣介石撕毀和平協定,命令部隊向解放區發動進攻,張靈甫的74師是其中的急先鋒,74師主攻蘇皖解放區,張靈甫前期進展很順,但之後拿下漣水付出了較大的代價,電視劇《紅日》的第一集就是張靈甫率部攻打漣水。
↑(有些人表面是張靈甫,背地裡卻是李雲龍)
1947年2月,蔣介石的全面進攻策略失敗,只好改為重點進攻,張靈甫的74師作為主力向山東解放區發起進攻。
同年五月,張靈甫等部進入孟良崮地區,同月14日,張靈甫部天馬山、馬牧池等地被我軍攻佔,74師隨時有被圍殲的危險,張靈甫急忙命部隊向孟良崮、垛莊等方向撤退,垛莊之後被我軍佔領,截斷了張靈甫的退路,74師被逼到孟良崮,蔣介石、顧祝同等人非常吃驚,命張靈甫利用地形等待救援。
張靈甫看到解放軍一波一波地朝他湧來,心裡不免緊張起來,但之後他發現,他的兄弟部隊都在解放軍的外圍,自己則在山上,有地形優勢,他之前也有固守孤山的經驗(張古山),他隨心中漸喜,如果自己來個“中心開花”,那麼解放軍就危險了。
↑粟裕將軍
他給蔣介石發電報,告訴自己的想法,蔣介石也大喜,急令其他部隊向張靈甫靠攏。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張靈甫“中心開花”失敗,74師在孟良崮被殲。
↑李天霞
這場戰役的細節很多人都比我清楚,所以我不在此班門弄斧了。
這場戰役不是沒給張靈甫機會,而是對手太強了,而且自己的隊友也很“強”!
司馬長史
在遠征軍中,當國軍得知只有二百多日軍追著國軍跑,就地設伏等待日本,也射殺了不少日軍,雖沒挽回撤退的結局,但也確實給了追擊的日軍當頭一捧,我們就缺這種勇氣,所以臨危不懼,雖敗猶榮,還有孫立人的115團,團長劉放五解救七千英軍也是轉敗為勝,還有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一群撤退的國軍被日軍追到江邊一看,前有撤退的市民,後面有日軍尾追,為了百姓,他們就地反擊也打死了不少日軍,雖沒挽回撤退的局面,確實給了日軍沉痛打擊,雖敗猶榮,我們就需要這樣有勇氣的士兵和指揮官,哪麼我們將不俱怕任何敵人,撤退也是為了保存實力(在咱知打不過對方,才能組織有序撤退)待有了時擊就會反擊,徹底打垮並消滅敵人,老毛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所以槍桿子一定要強,才令敵人傷風破膽
憶當年1853
1949年6月,剛剛完成整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準備發起解放大西北的戰役。盤踞大西北陝、甘、青、寧、新五省的是以胡宗南為首的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和寧夏、青海的地方軍閥馬鴻逵、馬步芳等部,總兵力約30餘萬人。
而第一野戰軍總兵力雖然近40萬,但是所屬第18、19兵團近20萬人仍然從遠在千里之外的山西向陝西開進途中,而在西北的解放軍各部正規軍部隊只有第1、2兵團總共不過15萬人,而且兵力分散。
於是,馬步芳變向蔣介石請命集中二馬的部隊與胡宗南合力趁著解放軍主力尚未集結完畢突然發起全面攻擊,一舉拿下剛剛被解放軍佔領的咸陽和西安,然後越過涇河在三原以北與第一野戰軍決戰。
於是,青馬(即馬步芳)部的第82、129軍約4萬人組成隴東兵團,由馬步芳之子馬繼援指揮,沿著蘭州至西安公路向咸陽進軍;寧馬(即馬鴻逵)部第11、81、128軍約4萬人組成寧夏兵團,由馬鴻逵之子馬敦靜指揮,隨後跟進;青馬部的119軍作為隴南兵團集結於千陽、隴縣,待命出擊。胡宗南部第18兵團4個軍配合作戰。以上胡馬各部統由馬繼援指揮。
面對來勢洶洶的胡馬大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一面部署現有部隊阻擊,且戰且退,誘敵深入,一面命令第18、19兵團加快開進速度,力爭將遠離巢穴、深入關中平原的胡馬軍殲滅。
胡馬三方對這一仗可以說是志在必得,特別是前敵總指揮馬繼援,在發現解放軍各部後退時,誤以為是怯戰而退,於是指揮所部隴東兵團全力向咸陽、西安方向攻擊前進。馬繼援親自率領3個師打頭陣,直撲咸陽。當兵臨咸陽城郊時,馬繼援興奮的對部下說:“3個鐘頭到西安城裡吃餃子。”此時,胡宗南部的一個師也開到西安城郊的大雁塔附近,其餘各部也都在迅速推進中,在他們看來,咸陽和西安已經在掌握之中了。
但是他們顯然低估瞭解放軍的實力!
就在馬繼援抵達到咸陽前,解放軍第18兵團的第61軍已經先他一步趕到,並且構築好了陣地,嚴陣以待。而堅守咸陽的是第61軍的181師,這個師前身是當年中原突圍時的皮定均旅,解放太原時時尖刀部隊,現在齊裝滿員,總兵力在1萬人以上,不可一世的馬繼援碰到這個王牌師,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馬繼援原來想著3個小時拿下咸陽城,結果廝殺了13個小時,馬家軍在咸陽城下丟下大批屍體,咸陽城依舊巋然不動。而解放軍第18、19兵團已經全部到達指定地域,第1、2兵團各軍也都集結完畢,數十萬大軍馬上要開始對深入關中腹地的胡馬軍實施一場圍殲戰了。
就在馬繼援受阻咸陽城下時,寧馬部隊組成的寧夏兵團見勢不妙,先是停止前進,然後乾脆調頭撤退。胡宗南發現解放軍大部隊抵達後,匆忙下令推進至咸陽和西安的部隊迅速收縮至原防地。馬繼援見胡宗南和馬敦靜都溜了,自然不敢去招惹解放軍找抽,隨即收兵而還。
這樣一來,胡馬聯手製定的反撲咸陽、西安的企圖就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