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我能反杀”最后却失败的例子?


1936年6月1日深夜,大批荷枪实弹的川军埋伏在重庆北校场周围,他们的攻击目标是近在咫尺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同一时间,在成都也上演了同样一幕,目标则是成都中央军校,南京政府驻川渝各部也进入一级戒备,火药味甚浓。这是“四川王”刘湘准备发动的“反杀行动”,用以抗争蒋介石对四川的逐步控制和吞噬。



(刘湘剧照)

当然,这些川军部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他们也在等刘湘的决定和最终命令,重庆行营和成都军校没有多少警备兵力,攻进去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这将意味着川中军阀公开用武力对抗南京政府,可不是闹着玩的。

刘湘在等待什么?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日子动手呢?原来,当天发生了著名的“两广事变”,广东军阀陈济棠与广西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联合,以“北上抗日”的名义通电全国准备武装讨蒋,国内形势一片大乱。刘湘感觉时机已到,决定解决掉南京政府锲入四川的钉子:军事委员会驻川参谋团和后来的重庆行营,但又必须观望一下军事形势的发展。



1935年,蒋介石利用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的机会,任命刘湘为川省主席兼“剿总司令”,同时派遣贺国光率领的参谋团协办军事,鉴于两年前曾经惨败于红四方面军手下,刘湘深知川军战斗力难以匹敌红军,也只能答应。

按照刘湘与蒋介石的约定,参谋团只负责军事筹划,不得过问和干涉川政,岂料跟随参谋团到达的,不仅有宪兵一个团,还有康泽的特务“别动纵队”2000余人,他们担负着对付红军和刘湘的双重任务,刘湘大呼上当。

(贺国光)

蒋介石同时利用参谋团大肆拉拢川军将领,委任状和支票满天飞,刘系大将王瓚绪和唐氏遵等都得到10万元,连范绍增也得了5万元,这是“挖墙角”。同时又在峨眉山开办康川滇黔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亲任团长,以心腹陈诚为教育长,轮训西南各路军阀4003名,期间进行洗脑和拉拢,这叫“掺沙子”,开始对刘湘步步緊逼。

刘湘自知如此下去,四川早晚军政权力统归“中央”,他当然不甘束手交权,于是暗地里开始反击,痛骂与中央军来往的川军将领,限制康泽的特务活动,双方剑拔弩张。恰好两广事变爆发,刘湘开始活动心眼,准备将中央势力一扫而光,蒋介石此时也来电要求他表态,刘湘只好一边派出伏兵一边敷衍南京,以两手准备静观局势变化。

(唐式遵)



不料余汉谋和广东空军倒戈,蒋介石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陈济棠,刘湘的部队只好偃旗息鼓,蒋介石电召刘湘“上庐山避暑”,刘总司令琢磨琢磨没敢去,派去的代表被蒋介石臭骂了一顿。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刘湘再次站错了队,极力为张学良杨虎城开脱,彻底激怒了蒋介石,中央军和川军在重庆浮图关一线各挖战壕形成对峙,战事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1937年春节,重庆和成都历史上首次禁燃鞭炮,不是为了环保,而是怕双方军队误判而互相开火。



这是刘湘第二次准备翻脸反杀,拟将中央军势力赶出四川,然而川军再不是铁板一块,他的反对派刘文辉邓锡侯等借机“投效中央”,内部大将唐式遵等也秘密向蒋介石输诚。南京政府则以胡宗南部为主力加大军事压迫,并故意拖欠四川军饷,终于使刘湘的势力分崩离析。内忧外困之下,刘湘放弃了挣扎,于1937年初接受了南京方面的整军方案,权力上交中央,四川王的“反杀”终告失败。

抗战爆发后,刘湘赴宁参加最高国防会议,宣布川军出川抗日,并亲自建议蒋介石西迁重庆,国民政府1937年11月16日正式宣布迁都。然而蒋介石眼看川政已经到手,为防止刘湘有所反复,趁其生病期间解除了他第32集团军总司令职务。

1938年1月20日,刘湘病逝于汉口陆军医院,心腹邓汉祥坦言,刘湘一半是病,令一半是被气死的。

(蒋介石和川军将领)


度度狼gg



刘峙和杜聿明应该是比较适合这个问题的答案。

济南战役之后,国军在中原战场败局已定,各部队都成了惊弓之鸟,必须大兵团猬集才敢行动,甚至单独一个兵团也已经不敢行动了,必须要五个军组成的主力兵团才敢单独行动,否则都有被华野粟裕突然消灭之虞。

这种情况下,委员长已经在做退守江南的准备,但却有人漫天吹牛,说济南在王耀武手里丢了,要在我手里夺回来。而且,吹这个大牛的不是别人,就是徐州剿总司令,著名的国军福将刘峙。

但刘峙只是说说而已,究竟应该怎么做,他也心里没数。这时候,国军高层已经意识到要在江淮之间和共军进行战略决战,必须要给刘峙配备一个指挥能力比较强的副司令,来指挥决定党国前途命运的决战。最后,选中了杜聿明。


杜聿明在后来的回忆文章里自称,在济南战役之后他的心态是觉得别人都不行,自己还行。所以,杜聿明给蒋介石出了上中下三个方案,最后决定的方案是,将中原和华东地区的国军主要兵团集中起来,进行战略决战。

这就包括孙元良兵团,李弥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延年兵团,五个大兵团,共计六十余万人的军队,沿着陇海路一字排开,准备对山东进行战略反攻,夺回一部分地区,同时争取能够歼灭一部分共军。

但这个一字长蛇阵行摆开架势,就出了意外情况。因为辽沈战役情况恶化超过预期,有全军覆没之虞,所以委员长临时抽调杜聿明去东北,让他能够指挥撤退,尽可能减少国军在东北的损失。因为事发突然,所以完全没有来得及兼顾华东战场的问题。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很糟糕的局面,华东战场的国军已经沿着陇海路一字排开,正准备向北反攻的时候,原定的指挥者却突然被调走了。刘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指望等着杜聿明尽早回来。结果,就在这个档口,黄百韬兵团被共军包围了,淮海战役也开始了。

等到杜聿明结束东北战场的任务,好不容易将侯镜如兵团撤离东北战场,再回到华东战场的时候,她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反攻山东的问题,而是黄百韬兵团已经被歼灭,从华中调来的黄维兵团又被包围了,杜聿明的选择变成了要么彻底放弃徐州,继续南撤,要么全力解救黄维兵团。

结果是黄维兵团没能救出来,杜聿明的三十万人也在陈官庄被共军包围了,别说是解救黄维兵团,就是杜聿明兵团自己,也已经没有能力突破共军包围圈了。最后,黄维兵团被歼灭,杜聿明从徐州带出来的三个兵团也被歼灭,杜聿明本人也被俘了。只有刘峙早早跑到了蚌埠,算是逃出生天了。


萧武


“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张灵甫将军

张灵甫率整编74师后被我军包围,最初他就认为自己能够反杀,来一个“中心开花”,没想到最后却是“原地爆炸”!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南京“模范监狱”服刑的张灵甫被释放,被任命为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同年八月随军参加淞沪会战,淞沪会战之后随即转入南京保卫战中,在战役中张灵甫率一团兵力阻击日寇的18师团一昼夜,张灵甫自己受伤不下火线,战后被送往西安养伤,并升为153旅副旅长。

1938年春,张灵甫归队,之后随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和抗战中最后一个会战—雪峰山会战,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张灵甫差不多参加了近八成,张灵甫也从上校团长升为中将军长,从施中诚手中接过74军的大旗,他也成了一个跛子将军。

行军中的七十四军

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没得说的,他在抗战期间应该根本没想到自己能够活到抗战胜利,他肩上的花是用自己命换来的。有些无知者在网上污蔑别人,真是下贱!

抗战胜利后,张灵甫的74军奉命卫戍南京,张灵甫兼任南京卫戍司令,被时人称为御林军统领。1946年初,蒋介石对陆军进行整编,74军被整编为74师,虽是师的名号,但是军的人数,整整有三万多人,全师清一色美械装备,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

1946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命令部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张灵甫的74师是其中的急先锋,74师主攻苏皖解放区,张灵甫前期进展很顺,但之后拿下涟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电视剧《红日》的第一集就是张灵甫率部攻打涟水。

(有些人表面是张灵甫,背地里却是李云龙)

1947年2月,蒋介石的全面进攻策略失败,只好改为重点进攻,张灵甫的74师作为主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进攻。

同年五月,张灵甫等部进入孟良崮地区,同月14日,张灵甫部天马山、马牧池等地被我军攻占,74师随时有被围歼的危险,张灵甫急忙命部队向孟良崮、垛庄等方向撤退,垛庄之后被我军占领,截断了张灵甫的退路,74师被逼到孟良崮,蒋介石、顾祝同等人非常吃惊,命张灵甫利用地形等待救援。

张灵甫看到解放军一波一波地朝他涌来,心里不免紧张起来,但之后他发现,他的兄弟部队都在解放军的外围,自己则在山上,有地形优势,他之前也有固守孤山的经验(张古山),他随心中渐喜,如果自己来个“中心开花”,那么解放军就危险了。

粟裕将军

他给蒋介石发电报,告诉自己的想法,蒋介石也大喜,急令其他部队向张灵甫靠拢。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张灵甫“中心开花”失败,74师在孟良崮被歼。

↑李天霞

这场战役的细节很多人都比我清楚,所以我不在此班门弄斧了。

这场战役不是没给张灵甫机会,而是对手太强了,而且自己的队友也很“强”!


司马长史


在远征军中,当国军得知只有二百多日军追着国军跑,就地设伏等待日本,也射杀了不少日军,虽没挽回撤退的结局,但也确实给了追击的日军当头一捧,我们就缺这种勇气,所以临危不惧,虽败犹荣,还有孙立人的115团,团长刘放五解救七千英军也是转败为胜,还有在南京保卫战中,有一群撤退的国军被日军追到江边一看,前有撤退的市民,后面有日军尾追,为了百姓,他们就地反击也打死了不少日军,虽没挽回撤退的局面,确实给了日军沉痛打击,虽败犹荣,我们就需要这样有勇气的士兵和指挥官,哪么我们将不俱怕任何敌人,撤退也是为了保存实力(在咱知打不过对方,才能组织有序撤退)待有了时击就会反击,彻底打垮并消灭敌人,老毛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所以枪杆子一定要强,才令敌人伤风破胆


忆当年1853


1949年6月,刚刚完成整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准备发起解放大西北的战役。盘踞大西北陕、甘、青、宁、新五省的是以胡宗南为首的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和宁夏、青海的地方军阀马鸿逵、马步芳等部,总兵力约30余万人。

而第一野战军总兵力虽然近40万,但是所属第18、19兵团近20万人仍然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山西向陕西开进途中,而在西北的解放军各部正规军部队只有第1、2兵团总共不过15万人,而且兵力分散。

于是,马步芳变向蒋介石请命集中二马的部队与胡宗南合力趁着解放军主力尚未集结完毕突然发起全面攻击,一举拿下刚刚被解放军占领的咸阳和西安,然后越过泾河在三原以北与第一野战军决战。

于是,青马(即马步芳)部的第82、129军约4万人组成陇东兵团,由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指挥,沿着兰州至西安公路向咸阳进军;宁马(即马鸿逵)部第11、81、128军约4万人组成宁夏兵团,由马鸿逵之子马敦静指挥,随后跟进;青马部的119军作为陇南兵团集结于千阳、陇县,待命出击。胡宗南部第18兵团4个军配合作战。以上胡马各部统由马继援指挥。

面对来势汹汹的胡马大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一面部署现有部队阻击,且战且退,诱敌深入,一面命令第18、19兵团加快开进速度,力争将远离巢穴、深入关中平原的胡马军歼灭。

胡马三方对这一仗可以说是志在必得,特别是前敌总指挥马继援,在发现解放军各部后退时,误以为是怯战而退,于是指挥所部陇东兵团全力向咸阳、西安方向攻击前进。马继援亲自率领3个师打头阵,直扑咸阳。当兵临咸阳城郊时,马继援兴奋的对部下说:“3个钟头到西安城里吃饺子。”此时,胡宗南部的一个师也开到西安城郊的大雁塔附近,其余各部也都在迅速推进中,在他们看来,咸阳和西安已经在掌握之中了。

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解放军的实力!

就在马继援抵达到咸阳前,解放军第18兵团的第61军已经先他一步赶到,并且构筑好了阵地,严阵以待。而坚守咸阳的是第61军的181师,这个师前身是当年中原突围时的皮定均旅,解放太原时时尖刀部队,现在齐装满员,总兵力在1万人以上,不可一世的马继援碰到这个王牌师,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马继援原来想着3个小时拿下咸阳城,结果厮杀了13个小时,马家军在咸阳城下丢下大批尸体,咸阳城依旧岿然不动。而解放军第18、19兵团已经全部到达指定地域,第1、2兵团各军也都集结完毕,数十万大军马上要开始对深入关中腹地的胡马军实施一场围歼战了。

就在马继援受阻咸阳城下时,宁马部队组成的宁夏兵团见势不妙,先是停止前进,然后干脆调头撤退。胡宗南发现解放军大部队抵达后,匆忙下令推进至咸阳和西安的部队迅速收缩至原防地。马继援见胡宗南和马敦静都溜了,自然不敢去招惹解放军找抽,随即收兵而还。

这样一来,胡马联手制定的反扑咸阳、西安的企图就以失败而告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