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少數人明白

老人經常會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每家每戶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福氣,老人不需要太過於擔心,也不能太過於操勞。命運和安排已經都是註定的,都是用腳一步一個腳印走的路,人生就是這樣,應該在年輕的時候敢闖敢拼,才能夠有不一樣的明天。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少數人明白

其實在《增廣賢文》裡面這句俗語就有記載,元代關漢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中出現的上半句,可還有一句才是真正的精華,只有少數人知道罷了。我們就拿明朝的這個例子來說吧。宣德年間有一個姓羅的秀才,家裡特別窮,考試失敗,所以就遠走他鄉,當了個教書的先生。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少數人明白

羅秀才出去後,妻子在家中操勞,之前妻子是大家閨秀,所以不怎麼會做家務活,兒子就與妻子一起去幹,當他放假回家時,兒子已經7歲了,就像考考兒子的文學,就出了一個對子。羅秀才指著天空說了“天”字,可兒子卻沒有什麼文化,所以根本不會答。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少數人明白

羅秀才的妻子就想提醒兒子,一直指著地下,可是卻無奈指的地方有雞屎,兒子看到就說成了“雞屎”,這一下可讓羅秀才特別生氣,就又說了一個“父親”對兒子對什麼。母親又指了指自己,還是給予提示,可似懂非懂的兒子說了一個“奶”。當羅秀才聽到後,氣得都要暈過去了,既然兒子這麼愚笨,還很恨自己和科舉無緣,感覺到了沒有任何希望,就出家做和尚了。後來羅秀才的妻子也想開了,就打算好好教導兒子,還攢錢請了老師,其實孩子很聰明,經過老師的傳教,進步非常快,前去科舉考試一次就成功中了狀元。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少數人明白

兒子為了感謝母親的養育和教育之恩,就立刻辦了宴席,當出家的羅秀才聽到這件事,真的非常高興,就立刻返回了家中,但看門的人卻不知道他是誰,就沒讓他進去,進去稟報有個和尚來家門口化緣,羅母就給了些錢,但羅秀才並沒有收下,而還一直對看門的人說要見新科狀元。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少數人明白

後來在牆上寫了一首詩“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鬥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個故事可以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能讓天下父母明白,兒孫的人生有著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就和智力也有關係,所以要順其自然,在旁輔助,不可以太過於激進,不然的話肯定會起到反效果。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少數人明白

俗語中的“兒孫自有兒孫福”,肯定有一定典故,尤其是下半句的“莫為兒孫作馬牛”,蘊意的要更加深遠,可只有少數人知道。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只有少數人明白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超級好貨!!!------收到這個大棗之後真的是驚到我了,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棗,差點是閨女一個手掌心。------味道嚐起來,軟糯香甜,無核無渣,肉質細膩。------- *選的全是當季新棗,100%原生態種植,不催熟~ -----今天秒@殺,3包只要35.9!!!------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就可以搶到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