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什麼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這樣嗎?

距離春節的時間越來越近啦!

好多人都說現在這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比小時候那樣的年味兒差遠了

到底差在哪兒呢

阿妹帶您去看看湘西過年在準備什麼美食

尋回當年兒時的年味兒…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春節是百節之首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湘西過春節和漢族不同,要過“趕年”,是湘西土家族民間最大的節日。過趕年時間是:如臘月大,過二十九日,如臘月小,則過二十八日。因為總是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故叫做過趕年。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湘西過趕年,具體分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即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到過“趕年”這天,每天都有具體的安排。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二是敬神階段,即在過“過趕年”這天的下午三時左右,按照順序先後敬供歷代祖先、彭公爵主、灶神、土地神、四官神、門神等神靈。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三是正式過“趕年”,即全家男女老小,共吃團年飯,邊吃邊唱祝酒歌,一派熱鬧氣氛。吃完團年飯後,全家在火床上圍著火炕烤旺火守年,剛進凌晨燃放鞭炮、挑水、推磨、舂碓,進行搶年。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而在過春節之前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備好各種吃食來慶祝春節,今天阿妹就帶大家來看看在湘西大家會飲食提前備好什麼呢!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打餈粑

湘西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象徵“五穀豐登”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打糯米餈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餈粑也很講究,手粘熟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圓、美觀。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在打餈粑頭一天要把糯米泡好,泡透,這樣明天才能打出更黏的餈粑了。有條件的話,水可以採用山泉水來泡,打出來的餈粑會更香更甜。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第二天把昨天泡好的糯米放到蒸籠裡,然後蒸3個小時左右才能把糯米全蒸熟,蒸到一抓糯米可以成團就行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將蒸好的糯米用竹籃裝好,一起倒入打餈粑的石臼槽子裡,等會就開幹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記得打餈粑前家裡的長輩會先把“粑錘”放在裝有水的木桶裡,這樣打餈粑的時候就好打些。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兩位中年男子開始拿起“粑錘”開始一人一下的來回打糯米,讓糯米變成糊狀就可以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這樣在石臼裡大概要打半個小時左右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看,這裡要注意的是不能停下來,不然就粘到石臼邊緣上了,一般打餈粑都會叫上附近的鄰居來幫忙,大家其一熱熱鬧鬧有說有笑象徵著要過年了,年味也越來越重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打好後打餈粑的人會用“粑錘”一起合力將糊狀的糯米放在壓粑粑的大石板上,這時奶奶就會迅速將餈粑抹上油防止餈粑黏在石板上。在做餈粑的時候,一個人將餈粑揪成一小團小團的,其餘的人就將餈粑壓成圓形。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做好的餈粑就放到一塊很大的木板上,會提前抹好油,防止餈粑黏在一起,餈粑一晚上就幹了,幹了就可以收起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這就是打好的餈粑,很香吃起來有種喜慶的味道,因為只有快過年才會打餈粑的,打餈粑成為當地一種習俗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燻臘肉

殺好年豬後沒家都會留下一部分豬肉燻臘肉,記得小時候奶奶會先把豬宰殺後馬上用鹽、花椒、白糖、酒等,醃製7天左右。鹽主要是用於防腐作用,花椒增加肉的香味,白糖用於肉質的鮮美,酒能促進醃製時的滲透。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醃製好後奶奶和爺爺會用粽葉將一塊塊肉綁好掛上,先在上炕掛一天先把水份晾乾,第二天才開始煙燻。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在湘西農村每家每戶都有用於冬天取暖的火坑,也用於煙燻臘肉,小時候每一個冬天家裡都有自己醃製的臘肉。下面烤火上面燻臘肉,時不時還會飄來臘肉的陣陣香味,這就是小時候的記憶。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煙火輕透,日月不熄,不時往火塘裡丟些樹蔸、樹樁、柏樹枝、橘子皮、香椿樹、果葉,連煙氣都帶了香味,後面在用小火慢慢熏製3-7天左右上色,再用中火熏製10天甚至一個月兩個月,這樣的肉不僅僅顏色好而且透亮哦!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燻好的臘肉放在谷堆裡的湘西臘肉,能放上2~3年而不腐,口感如故。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磨豆腐

用石磨磨製的工序很繁瑣,記得奶奶會在磨豆腐之前要將黃豆用水浸泡一個晚上,這樣磨出來的黃豆糊才容易磨爛且細膩。當黃色的豆子經過石磨後變成潔白的豆糊時,預示著這第一步工序已經完成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第二天就直接可以開始用石磨啦!在磨製豆糊的同時,廚房也在用大鍋燒水,待水燒開後,用開水將石磨上的豆糊洗乾淨,並用開水在一個大木桶中將豆糊攪拌稀釋,充分融在水中;充分攪拌後,在燒開水的大鍋上(開水已全部勺幹)架一個木架。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木架上放一個佈滿手指粗孔的面籮,面籮上再罩一個類似醫用紗布的布(這種紗布上佈滿針尖大小的孔,在鄉村把這塊布叫做包袱)。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然後用勺將攪拌好的豆糊盛到包袱裡,這樣豆漿就透過包袱漏到了鍋裡,將全部豆糊盛到包袱後,將包袱收攏紮緊,並用力擠壓,將包袱裡豆糊中的豆漿中擠出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水燒開後,將豆漿裝到一個大木桶中,這個木桶中早已放了少許的石膏水,這些石膏水可是豆腐能否成型的關鍵,多了少了都影響豆腐的好壞,不過由於祖祖輩輩都要在年底做豆腐,所以每桌該放多少石膏人們會根據以往的經驗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燒開後的豆漿一經倒入有石膏粉的木桶後,就不要動它了,讓豆漿在木桶中慢慢冷卻十幾分鍾。不久就會就會把豆腐放入提前準備好的木框裡,用紗布包好蓋上蓋子,用幾個大大石頭將多餘的水份壓出來。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過幾個小時多餘的水分溢出,就形成豆腐啦!就只剩下最後一步了用小刀將整塊豆腐分割成小塊的豆腐。

快來看看,湘西過年前在準備年貨美食的呢!你的家鄉也是一樣嗎?

這些美食和你的家鄉一樣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你家鄉過年需要準備的美食。

今天阿妹就分享到這裡啦!明天阿妹會繼續為大家分享《湘西過年前在準備什麼年貨美食的呢!》記得關注阿妹看看哦,是否和你的家鄉一樣呢!歡迎各位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