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一週|從華為看深圳,從深圳看華為

本週,深圳進入“兩會”時間。

《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從初步預計結果來看,深圳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取得了GDP突破2.4萬億的好成績,經濟總量首次躍居亞洲城市前五,引發廣泛關注。

本週,幾乎在同時,另外一件事把公眾的目光聚焦到了深圳——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位於深圳坂田的公司總部,連續接受了國內外媒體的集中採訪。

本週二,也就是1月15日,任正非與CNBC、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多家西方知名媒體記者舉行了“圓桌會”。時隔一天,17日下午,74 歲的任老闆又與國內十餘家媒體舉行了一個半小時的座談,並分別接受了央視、深圳衛視兩家電視媒體的專訪,首次對孟晚舟事件、5G發展、海外業務發展的新挑戰等一系列熱點問題作了公開回應。18日,任正非又會見日本部分媒體記者。

如此高密度的媒體公關行動,對於華為這樣行事向來低調穩健的企業巨頭而言,實屬罕見。對此,任正非也坦言相告:“見媒體是公共關係部逼的,他們說,這段時間我們要給18萬員工和廣大客戶都要傳遞信心,讓他們多瞭解我們、信任我們,也同時給社會釋懷,其實我們沒有遭遇多大困難。”

在深視君看來,今天的華為,無論是經營成績,還是一系列技術創新,都是深圳的城市驕傲。

從華為看深圳,從深圳看華為,這便是本期深政一週的主題。

深政一週|從華為看深圳,從深圳看華為

基礎研究

創新被認為是深圳亮眼的城市名片。深圳之所以能形成這樣的名片,離不開這座城市內所有單元體的共同努力。華為正是這些創新單元體中特別閃亮的一顆。

華為對於研發的投入,力度之大、金額之巨、歷時之久,為國內企業罕見。有媒體公開報道數據顯示,華為在2017年和2018年的科研投入,分別為138億美元和150億美元。此次訪談中,任正非表示未來5年將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用於研發,他更是直言“如果我們還是等著產業分工,不進入基礎研究,就有可能落後於時代。”

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4.2%,接近全球最高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今年開年,華為在創新領域捷報頻傳——推出業界最高性能的處理器鯤鵬920芯片;“新一代刀片式基站解決方案研製與大規模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任正非在採訪中還透露,華為在光子交換以及熱學方面的研究,同樣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同樣,在年初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深圳主導或參與的共有16個項目受到獎勵。此外,2018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繼續全國領先;設立全國首個50億元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新組建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等新型基礎研究機構10家。

擁有一系列頂尖的科研成果,並不會讓華為就此止步。而擁有華為這些創新單元體和諸多亮眼的創新成績,深圳也並未滿足。

對此,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沒有基礎科學的支撐,技術創新也是無源之水。並強調,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確保基礎研究投入比例不低於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的30%,他也希望更多像華為,還有騰訊、平安這樣的企業投入基礎研究。今年,陳如桂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基礎研究”,就多達六處。陳如桂表示,未來深圳將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深政一週|從華為看深圳,從深圳看華為

營商環境

創新的基因,已經融入深圳以及包括華為在內的諸多深企的血液。但是,在許多人看來,華為與深圳的關係其實頗為微妙。

去年,“華為外遷”的消息曾一度引發各方關注。對於這一問題,王偉中去年下半年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就毫不迴避地回應說,外遷是企業的自由,營商環境的改善是政府的本分。王偉中還透露,他曾婉拒任正非提出的有關簽定不離開深圳的協議,“如果深圳的發展環境,營商的環境不適合您發展,我都會勸您離開。”

在深視君看來,在如今的開放大潮下,企業想要發展壯大,走出去拓展發展腹地已是不可逆的必然趨勢。城市想要發展,更不可能把區域內的企業限制在自己所管轄的一畝三分地,這也是深圳應有的格局和胸懷。

正如王偉中在一次會議上所說的,對於華為這樣的企業我們就是要心胸開闊地做好各方面服務,營造好營商環境。

陳如桂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去年深圳通過推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四個千億”措施,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400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0%,比全市生產總值7.5%的增長還高了四分之一。

這正是深圳要給華為們吃下的定心丸。

深政一週|從華為看深圳,從深圳看華為

一波又一波熱點事件將華為推入了各界關注的暴風眼中。同樣,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攀升,並創下亞洲第五的成績,深圳獲得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華為在“攻入無人區”,深圳要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強國城市範例”,這都需要有“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徵程勇當尖兵”的使命擔當,也需要“不惹事,不怕事”的膽略氣魄。

因此,回看兩件大事並行的本週,我們感覺到,這家企業以及這座城市,都已經走到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這一點無法迴避,更無須迴避。

哪管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任正非和華為本次應對媒體的自信、從容的態度,來源於華為多年發展積累的底氣。

而剛剛走過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又站在建市四十週年的深圳,也擁有這樣的底氣。

面對成績不驕傲自滿,面對危機不自亂陣腳,面對短板努力補齊追趕,面對難題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正是本週的深圳政事帶給我們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