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當我們介紹 Linux Kernel 項目歷史的時候,我們會如此說:“1991 年,赫爾辛基大學的大學生 Linus torvald, 在自己的電腦上開發了一個能夠運行在 X86 架構上的操作系統,並將它發佈在互聯網上,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開發並免費使用。” 27 年過去了,Linux 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信息時代的中流砥柱!Linux 無處不在。

另外,開源很多的優秀的項目,均是由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來發起和維護的,如大名鼎鼎的 FreeBSD、Kerberos、ntp、OpenSSL 等等‍。


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故事二


來自人民網的一篇報道:《比爾.蓋茨的中國之路》中寫道,Windows 98 面世伊始,彼時中國民眾開始接觸到國外信息化的思潮,學校也逐步開始普及電腦教育,而令蓋茨“頭疼”的是,一面是巨大的市場佔有率,另一面則是屢禁不止的盜版。“中國人不花錢買軟件,喜歡偷。我們希望他們偷我們的。”蓋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於是,20 年後的高校,無論是教材,還是學校提供的實驗機器,整個軟件技術棧就是圍繞以 Windows 為中心的。那麼可以形容:開源對於高校來說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


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Learning by doing 哲學




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I believe that the school must represent present life – life as real and vital to the child as that which he carries on in the home, in the neighborhood, or on the playground."— John Dewey (My Pedagogic Creed)‍


強調做中學(即 Learning by doing,也有翻譯為邊幹邊學的)是美國著名教育家、哲學家約翰.杜威。學生通過練習他們想要精通的製作或表演而學習,他們同時會從資深實踐者那裡得到幫助。

計算機軟件是一項工程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生是無法從講授過程中學到他們該知道的東西,但可以通過輔導學得這些內容。

國內著名的陳莉君教授,西郵教授操作系統內核,以桃李滿天下的 Linux kernel 開發人員而聞名於業界,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基於師徒模式開源大學的想法由來已久,主要基於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於是有人將之和音樂、建築、體育輔導、手工藝行業中的學徒制等來比較,比如被天下程序員捧之為聖經的《The Art of Programing》,編程的高手往往還被形容、披上神秘色彩的外衣,以及經常被叫做“大師”、“藝術”、“天才”等這樣的詞彙來形容,以說明他們是特別精於應付不確定性、獨特性和衝突情況的專業技術人員。

但是,就大家所瞭解的現狀是,目前國內的高校似乎是缺乏這樣的環境和理念。

開源的契機


正如陳教授而言,開源為在校的大學生們打開了一種實踐的可能性。開源社區倡導的是向全世界平等的敞開大門,只要你願意貢獻,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參與,編碼、設計、翻譯、佈道、文檔、治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盡最大能力而為。

而且大多的項目社區均設有導師,幫助新來的貢獻者迅速入門並參與進來,非常的歡迎各式各樣的人才參與,而並不會關心來著是否是學生?還是卓有經驗的開發者。

那麼問題來了,高校的學生們參與度如何?教師們又有哪些引導?企業界又做了什麼?

為了回答以上問題,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研究員王偉老師,同時也是開源社的理事,特別精心策劃了:COSCon’18 開源教育論壇

高校教育與開源


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講師:周明輝,北京大學副教授

演講主題:高校開源教育現狀及挑戰


來自北京大學的副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獲得者周明輝,將會分享她對中國一流大學的開源教育現狀,挑戰又在哪裡?

本報告以講者本人親身實踐,探討中國開源教育的現狀、挑戰以及實際落地。

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講師:王偉,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開源社理事

演講主題:少年強則社區強:高校開源教育的道與術


開源已經成為世界的潮流,已經成為 IT 開發者越來越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如何在高校開展開源相關的教育,培養我們自己的開源人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本報告結合自己在高校開展的開源教育實踐,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高校開源教育的道與術,希望能夠推動高校開源教育的發展。

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講師:周茂華,中國創客教育聯盟副理事長,開源硬件“掌控板”聯合發起人

演講主題:開源硬件在創客教育中的應用


結合 4 年來在大學、職校以及中學開展創客教育的實踐工作,介紹開源技術在創客教育中的價值,以及在教學設計和課程開發中的應用,包括基於開源硬件的智能硬件 DIY 活動以及基於開源技術設計的青少年創客教育課程。其次,以開源教育機器人項目的設計及應用為例,介紹基於開源文化和開源軟硬件技術設計的可迭代發展的學生創客活動項目的方法。講座還特別針對人工智能教育這一社會關注的熱點,探討開源硬件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推動大學、職校以及中學創客教育的途徑,通過開源硬件與語音識別、機器視覺以及生物特徵檢測等具體案例,介紹具體的實現方法和應用情況。最後,總結和討論開源硬件在推進創客教育、STEAM 教育、人工智能教育進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以及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問題。

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講師:賀唯佳,中國電科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學院院長

演講主題:從耕耘到收穫:新興產業技術領域下的校企開源技術教育

來自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學院院長賀唯佳先生,將分享他在 15 年的企業講授 Linux 的經驗和感慨,已經幫助學生們成長的歷程,實用的教育,及時的幫助學生就業,又能引出那些思考?

伴隨開源技術與文化在國家信息化建設的二十年發展歷程,開源技術應用的人才培養,從初期單純基於代表開源技術的 Linux 系統應用,到如今結合國家信息化戰略的大數據與雲端業務的技術應用,特別是信息安全技術與理念的加強。面對新興技術產業形勢下的人才培養戰略,開源技術應用的人才培養,也發展到了超越單純 Linux 系統運維,向支撐與參與地區開源技術在信息化建設的多種校企融合形式發展。從而實現開源技術與文化理念與國家信息化產業技術業務發展的有機結合,推動開源創新技術人才的培養與普及。

開源若要天下聞,掌聲須給教育人


講師:張天飛(笨叔叔),《奔跑吧Linux內核》一書作者。Linux 內核愛好者

演講主題:利用樹莓派進行 Linux 操作系統課程綜合能力實踐

現在大學裡操作系統課程基本上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實驗課程大部分以 Linux 操作系統為主。現代主流的操作系統的實現都是相當複雜的,比如最新版本的 Linux 內核代碼有 2000 多萬行代碼。使用最新的 Linux 內核代碼進行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會讓大部分的同學們感到力不從心和迷茫。操作系統的核心幾大模塊包括進程管理、內存管理以及中斷管理等。如何能讓同學們能快速扒開 Linux 內核的層層迷霧而抓到事物的本質?#如果引導同學們在一個真實的硬件上實現一個小的操作系統,那當同學們完成了這個小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比如僅僅是多進程的切換,內核進程和用戶進程的切換等簡單功能,那對操作系統的理解就上一個臺階,理論和實踐就完美結合了。#因此,我們建議在操作系統課程中增加一個綜合實踐環節,讓有興趣和精力充沛的同學在樹莓派上實現一個短小精幹的小操作系統。#本演講題目主要和大家分享和探討如何利用樹莓派進行操作系統課程綜合能力的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