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皇帝為中國創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死後卻受盡了世人的辱罵

公元前二世紀,中國開始了漫長的封建統治,而第一個封建王朝就是大秦,他的建立者就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帝王——嬴政。嬴政,戰國時秦國莊襄王之子,出生在現在的河北邯鄲,22歲親政,39歲完成統一大業,是中國第一個自稱“皇帝”的男人。

這個皇帝為中國創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死後卻受盡了世人的辱罵


他的一生可以說譭譽參半,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十分頗具爭議。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之母趙姬原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將趙姬獻給異人,後來趙姬至大期生子名‘政’... ...”《史記·秦始皇本紀》又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 ...”可見,就算是史學家司馬遷也不知道秦始皇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

據記載,秦莊襄王去世的時候嬴政只有十三歲,因年紀太小,朝中的大權都掌握在了重臣及呂不韋手中。又過了幾年,嬴政長大了,眼看著就要熬到親政的時候,朝廷卻亂了。當時,呂不韋和太后有姦情,怕被嬴政發現,就讓自己的門客嫪毐扮成假太監跟太后廝混。

這個皇帝為中國創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死後卻受盡了世人的辱罵


嫪毐因為得到太后的寵信得到了不少的領地,就藉此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其黨羽眾多,在朝中是除呂不韋以外勢力最大的一個人。後來,嫪毐與太后二人藉口皇宮風水不好搬到了離宮,兩人不久就有了兩個私生子,所以,嫪毐就以嬴政的“假父”自居。

但在一次喝酒的時候不小心說漏了嘴,被人告到了嬴政這裡,嬴政聽後大怒。

這事讓嫪毐知道了,嚇得準備叛亂,於是,他趁著嬴政舉行冠禮之時發動了叛亂。嬴政自然有所準備,發動軍隊鎮壓了這些反叛軍,嫪毐兵敗逃跑,不久還是被抓住了。嬴政直接送他一個五馬分屍的車裂之刑,隨後,他將母親關了起來,她那兩個私生子則直接被嬴政給摔死了。

這個皇帝為中國創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死後卻受盡了世人的辱罵


此時,嬴政眼看時機成熟,於是,就設計罷免了呂不韋的職位,並將他逐出秦國,不久後,呂不韋也就自殺而死了。自此,嬴政才算正式的登上了秦國王位開始親政。

在已經瀕臨破碎的大周領土上有九鼎,相傳,這是堯舜禹時期所鑄,象徵著國家的九州領土,擁有九鼎就意味著是天子,所以,周人一直將它們嚴密保護著。秦昭王時,秦軍出兵滅掉了代表周王室正統的西周公的領土,將九鼎放在了咸陽。

至此,秦王成了天下之主,有了征戰各國的身份和藉口。

這個皇帝為中國創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死後卻受盡了世人的辱罵


嬴政得到了主導秦國政權的權力後,開始了每個帝王都渴望的統一大業,他在李斯等人的輔佐下,確立了這次兼併之戰的具體政策:聯合較遠的國家,重點進攻附近國家,即:“遠交近攻”。六國只要不聯合,一個一個地收拾才有勝算。

此後,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秦國按部就班的依照計劃滅掉了六國,與九年之後成功完成了全國統一。

統一大業完成了,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嬴政太興奮了,他為自己能完成這樣的事業而引以為傲。既然如此,那麼,就要建立一個不一樣的制度。於是,他廢除了周朝的分封制改成了郡縣制,將自己的權力放到最大,下屬百官統統給自己打下手。

這個皇帝為中國創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死後卻受盡了世人的辱罵


國家不同了,對他的稱呼更要改,怎麼能顯得自己功勳卓越又尊貴非凡呢?嬴政想起了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三皇五帝。他們之所人能讓別人銘記就是因為為他們對歷史做的貢獻足夠大。再看他自己,統一天下,建立新的王朝,領土從未有過的廣闊,事業從未有過的宏大。

嬴政覺得:自己的貢獻足以與三皇五帝相提並論,於是,就從中取了“皇帝”二字,這便是人們該對他的稱呼。況且,他是歷史上第一個這樣稱呼的,於是,世人應稱稱其為“始皇帝”。這樣還不行,他還規定了自稱為“朕”,自己的名字平民百姓要避諱,不能重複等等制度。

並且,在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之兵所鑄成之十二個大銅人像。據傳,是秦始皇用來防止金屬流通,收集天下金屬所鑄,也有傳說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鑄。但所有這些,都是在官方確定著皇室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

這個皇帝為中國創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死後卻受盡了世人的辱罵


人生最後一次出遊,嬴政在到達沙丘的時候駕崩。但是,關於他的死亡,歷史上普遍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就是:病死。有史料記載嬴政的長相,對於他的聲音的描述是“豺聲”,由此可以,推斷他聲音沙啞。有學者認為:“嬴政從小就身體不好,聲音沙啞很可能是一種氣管疾病。”加上,後來國家一統,公務繁忙,導致積勞成疾,這才病死與巡遊途中。

另外一種說法是:跟著名的沙丘之變有關。嬴政一死,趙高就聯合李斯篡改遺詔,害死公子扶蘇後將胡亥推上了王位。關於此,在一篇歷史小說中曾經提到:嬴政死的時候右耳內有個一寸長的鐵釘。

這個皇帝為中國創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死後卻受盡了世人的辱罵


雖然,這只是歷史小說,但是,嬴政一死,趙高等人就立馬發動了政變,兩件事連在一起很難說是否有關係。

歷史是由人書寫的,其中夾雜著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統治者的意志。我們縱觀嬴政的一生,功勞不小,過失也不小,總之,客觀評價對他來說才是公平的。

『《史記·呂不韋列傳》、《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