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志榮:日俄領土爭端為何日方始終處於被動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1月10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1月9日發表聲明稱,日方近期關於日俄爭議領土的言論不當,俄羅斯副外長莫爾古洛夫1月9日召見日本駐俄羅斯大使上月豐久,就此事向其提出了警告。俄方向日方提出警告的原因:一是1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召開的年初記者會上稱:“北方四島”(俄

稱南千島群島)上有許多俄羅斯人在居住。如果島嶼的歸屬變更為日本,必須要讓他們理解。二是前不久,安倍首相在接受朝日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日本對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有領土要求,但是其對俄領土問題的立場並不是要驅逐居住在那裡的俄羅斯人。他還表示,日本政府正在制訂計劃,根據該計劃可以建議放棄向俄羅斯要求有關南千島群島4座島嶼的索賠。由此可見,安倍似乎對俄羅斯歸還北方四島信心十足,已經在考慮接收島嶼之後相關事宜的處理。


鬱志榮:日俄領土爭端為何日方始終處於被動

日俄領土爭端示意圖


在日本人的眼裡,色丹、齒舞、擇足以及國後這4座島嶼本來就屬於日本的北方領土,俄方侵佔如此之久不僅應該歸還,而且還可以要求賠償日方的損失。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英蘇三國首腦於1945年2月在雅爾塔會晤,秘密簽訂了《雅爾塔協定》。當時美英為了敦促蘇聯儘早出兵與日本作戰,應蘇聯的要求,規定戰爭結束後,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同年8月7日,蘇聯對日宣戰,在8月28日至9月3日的7天戰鬥中,蘇軍完成了對擇捉、國後兩島和不屬於千島群島的色丹、齒舞等島嶼的進駐與佔領,並於次年12月將四個島上的大約1.8萬名居民全部遣返日本。1947年1月,蘇聯把這些島嶼正式併入其版圖,劃入薩哈林州(又稱庫頁島),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但是,日本以其未在《雅爾塔協定》上簽字為由一直不予承認。從歷史上看,安倍如此自信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從現實情況看掌控“北方四島”的主動權依然在俄羅斯手裡,安倍首相再自信也無濟於事。而且弄不好適得其反,越自信離實現的目標越遠。俄羅斯對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領有權的認識與日本的認識相差十萬八千里。俄羅斯外交部認為,安倍晉三的上述這些言論嚴重歪曲了以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為基礎的,俄日兩國領導人要求加快和平協議談判進程的本質,並指出有關言論將錯誤引導兩國的輿論。不知何故,無論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還是當今21世紀初,在日俄領土爭端問題上到了關鍵時刻,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故障”以致眼看要到手“鴨子”卻又飛了,美好的願望永遠成為泡影。所以,日本是否應該回顧和反思一下以往的做法,改變鬥爭策略,提高鬥爭藝術,從而提升成功幾率。

第一次首腦會談日本沒有從原蘇聯手裡拿到北方四島,原因是日本想一口吃成胖子弄巧成拙。原蘇聯一開始歸還日本齒舞和色丹兩個島嶼是有誠意的,但是遭到日本拒絕。日方不接受蘇聯先歸還兩個島的意見,一定要對方將齒舞、色丹、國後和擇足四個島嶼全部歸還。據稱,根據1956年簽署的《蘇日聯合宣言》,當年原蘇聯同意在雙方簽署和平條約後考慮向日本移交南千島群島齒舞和色丹兩島,但宣言未提及國後島和擇捉島的歸屬問題。該文件也得到了雙方的批准,但隨後日本拒絕執行該文件,並堅持要求原蘇聯將歸還日本上述四島作為締結和平條約的前提條件。結果雞飛蛋打,毫無收穫。島嶼也沒有拿到,和平條約至今尚未締結。日本第一次失敗的原因,應該歸咎於貪心不足蛇吞象,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和實力。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國內在政治上要求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大,1954年上臺執政的鳩山一郎在外交上提出了與蘇聯復交、加入聯合國的主張。1955年6月3日,鳩山內閣與蘇聯政府在倫敦正式開始談判,中心議題就是領土問題。1955年9月,赫魯曉夫在會見日本國會議員訪蘇團時表示:蘇聯可以考慮在一定條件下把齒舞和色丹移交給日本。為實現加入聯合國的目標,鳩山首相基本上接受了蘇方的提案。1956年的《蘇日聯合宣言》第9條規定:“日本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同意,兩國恢復正常的外交關係後,就締結和平條約繼續談判。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鑑於日本國之希望,並考慮日本國之利益,同意將齒舞群島及色丹島移交給日本國。但這些島嶼應在日本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締結和平條約之後方能現實移交。”儘管在1956年底,蘇日兩國均完成了對《蘇日聯合宣言》的批准手續,但根據《聯合宣言》規定,兩島的“現實移交”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必須在蘇日締結和平條約之後。所以宣言的批准還不能使齒舞與色丹自動歸還日本。而且,鳩山開展的“自主外交”實際上還要受到美國因素的極大限制,而美國並不希望蘇日和解。1957年5月23日,因美機被蘇擊落事件,美國國務院對蘇聯發出抗議備忘錄,聲明“齒舞、色丹和南千島都是日本領土”,即由原先的“一島歸日論”轉為“四島歸日論”。在日美新的安保條約使蘇日關係更加複雜化的情況下,1960年1月7日,蘇聯外長葛羅米柯向日本駐蘇大使門協遞交的備忘錄中,對移交齒舞島和色丹島提出了兩個前提條件:必須從日本領土上撤出所有外國軍隊;要在蘇日締結和平條約之後。2月5日,日本回函蘇聯政府,拒絕接受蘇聯提出的條件,並表示:“不僅對齒舞群島、色丹島,而且對日本其他固有領土將一直要求歸還。”1966年1月,日本外相椎名在與葛羅米柯會談時,正式提出“國後、擇捉是日本固有領土”的主張。日本政府由“兩島主權論”轉為 “四島主權論”,激怒了蘇聯,此後蘇方多次表示蘇日之間不存在任何領土問題。

第二次領導人會談,雙邊漁業合作有所突破領土爭端問題依然未能解決。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及本世紀初還有兩次日俄兩國解決領土爭端的高潮,日本首相與俄羅斯總統專門舉行歸還“北方四島”領土的會談,雙方都同意在1956年簽署的《蘇日聯合宣言》的基礎上,提出具體解決方案。1997年11月,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與葉利欽總統在俄遠東城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舉行非正式會晤,雙方走出決定性一步,決定擱置領土爭議,發展經濟合作。1998年1月底,俄日簽署在北方四島開展漁業合作的協定,2月6日舉行了該協定的正式簽署儀式。2月21日,俄羅斯第一副總理涅姆佐夫與來訪的日本外相小淵惠三在莫斯科簽署了“北方四島”捕魚協定,這是雙方長期以來經過13輪艱難談判後取得的成果。根據此協定,俄方允許日本漁船進入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海域捕魚,但捕撈海域要根據當年該海域海產品的數量和品種而定,俄方因此要得到經濟補償,所得資金大部分用於南千島群島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當地漁業現代化。其實,1992年9月29日,在俄日兩國外交部第一次共同編篡的《關於俄日領土問題歷史之共同資料集》中,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在該文件中承認兩國間存在領土問題。在1993年10月的俄日《東京宣言》聲明中:“承認兩國存在領土問題,並明確列舉了齒舞、色丹、擇捉、國後四島島名;俄日將依據過去達成的協議、條約和其他相關文件,按照法律與正義原則解決領土問題;規定了先解決四島歸屬問題、然後締結和平條約、最後實現兩國關係完全正常化的程序;日本與蘇聯迄今所簽訂的一切條約 及其他國際條約,在日本與俄羅斯之間繼續適用。”1998年4月,橋本首相邀請葉利欽總統訪問日本,並提出解決領土問題的“川奈提案”:先在法律上劃定以“北方四島”北側為俄日邊界線,俄方可以暫時擁有“北方四島”的施政權 。很顯然,日本的策略是先讓俄羅斯在法律上承認“北方四島”是日本領土,然後再收回施政主權。但葉利欽沒有明確表態,緊接著,1998年11月葉利欽在莫斯科與來訪的小淵會談中,提出了俄方方案:“擱置領土問題,先締結和約。”俄方的用意是要把領土問題與締結和約分開處理,這與日本的方針相反。結果,戰後轟轟烈烈的煞有介事的解決日俄領土爭端問題的雙方領導人會談以不了了之“圓滿結束”。

第三次日俄領導人關於領土爭端會談,一如既往沒有進展。2001年3月,時任日本首相森喜朗則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先行歸還兩島論”的方案,即一邊進行齒舞群島和色丹島的歸還談判,一邊繼續磋商國後島和擇捉島的歸屬問題。至今“先行歸還兩島論”被認為是在日俄首腦會談中,日本首相森喜朗向普京提議的。內容是瞄準日俄和平條約簽署談判,同步磋商齒舞和色丹的交還方法以及擇捉和國後的歸屬問題。普京接任總統後,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的立場並沒有發生如日本所願的變化。2000年9月,普京在同森喜朗會談時,指出俄羅斯在解決領土問題上有幾個障礙:一是輿論反對。二是安全上令人擔心。三是國內政治環境不允許。2001年3月森喜朗訪俄時,俄日雙方發表的《伊爾庫茨克共同聲明》確認,兩國談判的出發點和基本的法律文件是《蘇日聯合宣言》,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東京宣言》解決四島歸屬問題後,締結和平條約。但日俄對伊爾庫茨克聲明的理解有很大不同。日本把1956年《蘇日聯合宣言》理解為蘇聯已經在法律上承諾把兩島歸還給日本,現在俄羅斯又同意把解決四島歸屬問題寫入《伊爾庫茨克共同聲明》,這就等於俄羅斯承認“北方四島”是日本領土,解決四島歸屬即等於日本收回該四島。於是日本提出先收回兩島,然後對擇捉、國後兩島歸屬問題進行談判,最終把四島全部歸還給日本後締結和約。但負責對日談判的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洛修科夫於2001年4月4日指出:“1956年宣言只規定要歸還兩島,因此沒有必要對國後島和擇捉島進行談判。”2002年2月2日,川口外相和伊萬諾夫外長在東京會談,兩國外長再次確認了迄今的所有協議,並同意就包括四島歸屬問題在內的所有問題,進行實質性的具體討論。但在同年3月13日舉行的俄日副外長會晤上,俄方重提2001年4月的立場,強調把齒舞、色丹與國後、擇捉的談判同時並進的形式對俄羅斯來說是有困難的。2003年1月,小泉純一郎對莫斯科的訪問仍沒有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領土問題的辦法。以此宣告,第三次日俄首腦關於爭議領土歸屬談判告一段落。


鬱志榮:日俄領土爭端為何日方始終處於被動

2016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往俄羅斯進行訪問。圖為普京6日在索契歡迎來訪的日本首相安倍


第四次日俄首腦爭議領土談判成功與否前途未卜。安倍自2012年12月“二進宮”以來,已經先後與普京會談了23次,每次會談必然談及“北方四島”領土歸屬問題。可以說安倍對“北方四島”領土歸屬問題,是他執政期間要解決的重中之重的項目之一。但是,迄今為止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主動權依然完全掌握在俄羅斯手中。普京總統一直玩弄安倍首相於股掌之中,可謂他變化多端,變幻莫測。一會說先歸還兩島;一會說不存在領土爭議;一會說共同進行經濟開發;一會說在“北方四島”美國駐軍並建軍事設施威脅安全;現在又說先簽訂和平條約,之後可以談判先歸還兩島事宜。但是,日本政府的一貫主張是歸還四島後,再簽訂和平條約,雙方在這個“順序”問題上大做文章,糾纏不休。“北方四島”問題是橫亙在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一道坎,日俄領土爭端事關歷史問題,關乎民族感情問題,又涉及法律問題以及國防安全問題,主要牽扯到二戰成果和戰後秩序等政治問題,確實錯綜複雜,非同小可。

看來,日俄領土爭端的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易事,究竟要折騰到何時才能解決很難斷定。


鬱志榮:日俄領土爭端為何日方始終處於被動

四島問題日本抗議標



眼下,1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又要出訪俄羅斯,此行的主要目的依然是與普京總統商談“北方四島”歸還問題。他最近一次與普京的會晤是2018年11月14日在新加坡,會後安倍曾表示,雙方商定在1956年《蘇日共同宣言》基礎上加快和平條約談判進程,沒有明確提及歸還“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安倍首相在上述新年演講中如此自信的表達,不知是出於何種目的,此前在新加坡對普京表示,如果俄方按照1956年《蘇日聯合宣言》將齒舞和色丹兩島轉交給日本,那麼美國也不會在兩島上駐軍。但一位俄羅斯專家稱:“現在爭議領土問題已經引起世人關注,俄羅斯要在爭議領土方面做出讓步,還是很困難的。”雖然安倍此訪對“北方四島”歸還信心十足,但是可以設想會談結果恐怕不會如願以償,甚至還有越談越離譜,距離日本理想的預期目的更加遙遠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