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明月山記

明月“村姑”變鳳凰

明月山景區入口處,是明月姑娘的塑像。一個少女在嬉水,揚起一朵朵浪花,其中溪流飛揚上去,化成一彎月牙。據民間傳說,明月姑娘是個南宋時期此地一個山姑,被選入宮中,先是作為高宗皇后的丫鬟,後來作為孝宗趙昚(shen)的皇后。在山上棧道中間,有塊大石頭,據說當年明月山姑採藥為父治病,在此摔了一跤。

宜春·明月山记

明月姑娘

傳說活靈活現、煞有介事,但怎麼說也是賈語村言。我查了一下資料,歷史上孝宗的皇后確實是宜春人,但人家是世代官宦,絕非山姑。想想現在的宮鬥劇,普通農家孩子進去,恐怕一集也活不了啊!

我的爬山之道:上山坐纜車,一覽眾山小。下山要步行,細細品美景。對於那些自己爬上山再走下來,我一向是佩服的;至於那些抱著孩子來爬山的,我更是跪了。

明月山從入門到最高峰,總共要走6381級臺階。對我來說,上山容易,纜車飛渡;下山難,因為不好意思再坐纜車下來了。上個月做了一個月的病號,所以猛然爬這個山,還是蠻費力的。走到最後一節非常緩的坡了,我的腿肚子已經發軟,幾次要撲倒在地上。

三千米棧道懸空

此山一個主打景觀是棧道。纜車到達山頂後,步行到另一處山頭,有明月山莊。附近有一個廢棄的礦坑,走下去,盤旋幾道後,出來便是棧道。

剛踏上棧道時,不覺如何。但走了一段後,發現總長度是3100米,六里多路;而且隨著山勢,多數棧道都是懸空在巉巖峭壁上,只有薄薄的一層。走著走著就擔心,突然斷開怎麼辦?旁邊一個小孩問媽媽:“如果橋斷了怎麼辦?”媽媽說:“來世再見唄。”

雖然理智上知道,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但總是止不住走在內側,時時揣測著,萬一橋掉了,該抓住石頭還是樹枝。腿肚子還忍不住有些發軟。

宜春·明月山记

棧道懸空

棧道旁邊,時時有劈開的竹筒作為水槽,積聚山泉到石槽裡。有遊客捧了水,聞一聞全是爛樹葉的味道。

宜春·明月山记

清泉流淌

棧道中間,也時時有怪石聳立。譬如這塊石頭,叫海豚望月,有幾分形似,正是“開頭一張圖,全靠導遊編”。不過棧道行經這樣的地方,叫人放心一些:畢竟不是懸空了。

宜春·明月山记

海豚望月

山頂上安裝了共享望遠鏡,掃碼可用。

宜春·明月山记

共享望遠鏡

明月山旨在打造明月主題,所以中國關於月亮的最大的IP——嫦娥奔月傳說,就被落實到這裡了:據說這片岩石,就是嫦娥女士的起飛點。

宜春·明月山记

據說,嫦娥奔月就是在這裡發射

有了嫦娥,自然要有玉兔。不遠處的這塊石頭,如果想象力足夠豐富,想必能夠看出這是一隻玉兔。

宜春·明月山记

據說是玉兔

山頂正在修建明月寺。最討厭憑空修建寺廟,下山時,走到半山發現有《遊明月寺》詩刻在石壁上,看來也不完全是憑空修建,古代是有明月寺的。

宜春·明月山记

原來明月山上是有明月寺的

下山路上,還有月老,憨態可掬躲在一邊。

宜春·明月山记

明月山上月老像

一路瀑布

其實真正難得的是這股山泉水。下山的路,多半是在這股溪流左右。溪流遇到斷崖,便跌落下來,變成瀑布。隨著山勢變化,瀑布也呈現出多種狀態,。

這一段叫玉龍瀑,狀似一條玉龍,穿梭在石壁之間,水流擊打在石縫間,激起無數浪花。

宜春·明月山记

玉龍瀑

玉龍瀑布再往下走,便是一片較為開闊、和緩的石坡,瀑布流經這裡,不似前一段那麼激進,溪水形成魚鱗狀的水面,故稱“魚鱗瀑”。

再往下,就是雲谷飛瀑。這一段山勢陡峭,水流從上幾乎垂直降下來,落在底下的水潭中,水汽在斜陽照射下,形成一道彩虹。

宜春·明月山记

雲谷飛瀑,水聲虹影

走過這段轟鳴的瀑布,走到山下,已經成為一股涓涓細流,溪水清冽,甚是喜人。

宜春·明月山记

泉水清冽

一座小廟

溪水旁邊,有一個小廟,叫五顯靈官廟。年頭兒不小,建於明朝嘉靖年間,供奉山神、水神、土地神、火神和風后。因明月山曾是爐場,所以供奉火神;又因山勢獨特,形成一種低溫颶風,故為之設靈供奉。現在僅有一間不足一人容身的正殿,供奉一位神仙。

守廟人見我來了,甚是興奮,力勸我燒個香,說此廟甚是靈驗的,並急中生智,指著石頭上冒出的樹稱:“若不是靈驗,石頭上怎麼可能長出樹來?”我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

宜春·明月山记

五顯靈官廟

朱熹與袁州

朱熹任職潭州期間,曾經行走袁州,經過此山區域,賦詩一首,記著名的《袁州道中》,這是難得的大咖代言人。

宜春·明月山记

朱熹先生

宜春·明月山记

《袁州道中》詩

宜春·明月山记

寫作背景

明月山上,翠竹挺拔,千巖萬壑,鬱鬱蔥蔥;山形陡峭,溪流婉轉;其實景緻是絕佳的,奈何古來少有人發掘,名聲不彰,遂致朱熹為之鳴冤叫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