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張小龍:每天有1億人教我做產品!


“微信之父”張小龍:每天有1億人教我做產品!


早早公佈的2019微信公開課PRO議程裡,基本不可能看出來張小龍會在哪個時間段會出來演講,的確,晚上7點半,張小龍第一次出現在“微信之夜”環節。

張小龍說他喜歡“與眾不同”這個詞,他覺得與眾不同就是“優秀”的代名詞。而今天晚上,張小龍的確與眾不同的,用四個多小時完成了這場“微信公開課PRO”演講,而這個時長,在中國互聯網界可謂“史無前例”。

往年,張小龍會在微信公開課上發佈新能力、新產品、新功能,而今年,他把這個環節交給了早上演講的團隊,而他的三小時,都用在了介紹微信起源、產品價值觀,甚至是探討人性上。三個小時的演講足以表明張小龍的真誠,因為這個時長對於一個不擅長演講的人來說,只有用真誠才能完成。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真誠的態度記錄這場史無前例的演講。

1

每天有五億人說我們不好

還有一億人教我們怎麼做產品

這是正常的

1、剛才我看了(開場的)吐槽視頻,我覺得特別好,我天天聽見這些聲音,早已習慣,每天有五億說我們不好,還有一億人教我們怎麼做產品,這是正常的。

2、在2018年8月份時,微信日登錄量達到10億,這是一個里程碑。但我們沒有公佈,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達到目標的問題,但對於其他做互聯網產品的人來說,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3、有人說,微信是互聯網界的“異類”。我看到這句話,即驚訝又自豪,自豪的是就是與眾不同,與眾不同就是優秀的代名詞。而微信的與眾不同,是因為守住了做產品的底線。

4、這次公開課我把時間放在晚上,可能是有可能我認真準備的東西會超時,因為晚上超時的空間是比較大的。(果然超時)

5、好產品的10個原則:

① 必須是創新的;

② 必須有用;

③ 必須很優美;

④ 必須好使用,沒有說明書,一用就會;

⑤ 含蓄的,不招搖;

⑥ 必須是誠實的;

⑦ 經久不衰,不會隨著時間流逝消亡;

⑧ 不會放過任何細節;

⑨ 環保,不浪費資源;

⑩ 最可能少地體現它的設計,少即是多。

6、在考慮用戶的時候,我會把用戶當作一個人在我面前,因為十億人就是一個人。

7、張小龍:潤物細無聲,才是一種最好的產品體驗

2

做新舊版切換嘗試

1、7.0上UI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人覺得不習慣。其實每一次大的改版都會帶來不適應,特別是微信這樣的產品。如果我們按照用戶投票來改功能,那可能根本無法做任何修改。於是我們不能按照用戶投票來改,我們只會按照自己專業的判斷。當時上新版時,我用了兩個月時間做新舊切換,當我發現我已經回不到舊版時,這是推出產品的時候了。

3

1、我當時寫了一封郵件給PONY,要做一款這樣的產品(微信)。後來我回憶,當時我寫郵件的時候是晚上,如果我出去了,沒有寫郵件,很可能就沒有微信,所以我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靈感。

2、微信的初心是什麼,這是我第一次講初心這個詞,這是很庸俗化的詞,我怕大家聽不懂,所以用另一個詞來代替它,那就是源動力,你可以認為也是初心,但是初心太泛了,很容易找到它,而源動力是內心深處的認知,很強大,這就跟初心有區別,是更深層次的理想和目標。

3、為什麼要做一個好的工具?這跟我們的用戶有關,中國有十幾億用戶,已經習慣了很糟糕的用戶體驗,比如微信出一個開屏的廣告,過一會時間大家就適應,比如那些營銷的,誘導你去點擊的東西多了,都會慢慢適應。其實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會覺得這是正常的,事實上是不正常的。

我們知道了好與壞,就不會把一些很爛的功能放在微信上,我們就要做一個好的工具,讓用戶使用很多年,像一個老朋友一樣,不想破壞。

4、微信有一個口號: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為什麼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因為如果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很普通,不容易記住。但是定義為“一個”就會被人記住,是微信專屬的一句話。

5、如果平臺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那是短視的,如果是能夠幫到很多人才會長久。

6、我們想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是互聯網本來的意義,就像是一家店鋪,需要找到很好的位置才有人流。接入了互聯網,地理位置就不重要了,互聯網能夠讓商家連接潛在用戶,這是互聯網的意義。

7、現在很多APP會把目標定在延長用戶的停留時長,這違背了我的初衷,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互聯網的本質是讓人提高效率的,而不是讓停留在裡面,就好像一個通訊工具就是為了讓人溝通,就好像微信沒有送達的狀態。

8、如果你是一個資訊工具,就是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最有效的信息,所以對於搜索引擎而言,讓第一個結果就是他想要的,這是高效的。

4

不擔心大家都在做小程序

因為團隊、平臺、源動力不一樣

1、三年前小程序還叫應用號時,大家還不知道是什麼,現在各大互聯網都來做了,這是很好的現象,但我們也不擔心。雖然大家都叫小程序,代碼接口一樣, 但我們認為不會有很大的威脅,因為平臺和團隊不同,更大的差別在於做這件事的源動力。

2、簡單回顧小程序,我們做過一個挺出格的事情,還在醞釀時就發佈了,這不是微信的風格。當時這麼做是要給團隊壓力,一定要做好,如果不公佈,可能就會知難而退。

3、小程序與APP不同,APP是孤島,而小程序的內容可以被搜索到。

4、關於小程序的找回問題,單看小程序發消息是好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在發,那就不是很好了。如果開通了這個能力,用戶的微信就就會是一堆通知了。所以我們會想到一些辦法,比如在用戶能夠接受的情況下,讓用戶在他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發1到3條的消息過去。

5

小遊戲獲得的收入超過預期

1、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小遊戲獲得的收入超出預期,但是我個人不太滿意,我的期望不是獲得更多回報,小遊戲應該是一個充滿創意的平臺,是一個承載創意的載體,比如將小說的創意轉到小遊戲的載體中,並且創意能夠獲得回報。

2、小遊戲在商業化上是成功的,但原創的但原創的優質小遊戲數量還是太少,現在大多遊戲還是抄來抄去,給用戶帶來的價值並不大,如果開發者只是將小遊戲作為流量變現的一種手段,而不在意品質,流量很快也會被耗盡。

6

1、公眾號流量紅利時,有一個很好的現象,閱讀20%來自公眾號,80%來自朋友圈,這符合二八定律,幾年下來,用戶接觸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內容質量沒有更好,點擊會降低。我們的改版,沒有讓情況變好或變壞,因為改版只是提升效率,但本質應該是提升內容吸引力,這是我們需要強化的地方,鼓勵更多好的創造者來創造內容。

2、在朋友圈之外,需要領悟開闢一個圈子,不只是為了分享,更是一個為了閱讀,於是就出現了“好看”。

3、如何看待社交推薦閱讀這件事,通過社交推薦來或許信息,很符合人性。

4、如何看待社交推薦閱讀這件事,通過社交推薦來或許信息,很符合人性。

7

朋友圈:如果讓我重做一遍朋友圈

我會避免這些錯誤

1、 關於朋友圈,我可以多描述一下。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圈內(互聯網)的,大家現在都說要逃離朋友圈,其實互聯網圈子有一個弊端是大家認為自己的圈子就是全世界,之前有個叫PASS的產品 ,大家都來用,覺得是個很牛逼的產品,但其實就只有那一小圈子的人在用。

2、每天有7.5億人點進朋友圈,每人十幾次,這是一個基礎功能,好像是用戶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超過一億人設置了朋友圈3天可見。

3、 為什麼朋友圈有那麼多人用?每天進去的人還越來越多?在座的產品經理可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線上社交只是線下社交的一個映射。

4、 如果沒有互聯網,大家參加飯局、聚會,線下的社交是很低效的,要跨越地理空間。朋友圈提供了一個社交的場所,它就是一個廣場,你可以每天從廣場走過,你會看到有三五成群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對應每一條朋友圈,你可以過去聊一下,這個不參與就到另一群人那裡參與一下。你走完這個廣場,就會發現跟每一個朋友都打了個招呼。

5、 很多人認為朋友圈有一些弱點,因為它是廣場,是公開的場合。你說一句話,整個廣場上的人都會聽見。朋友圈裡面的好友越來越多,社交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應該有一種新的方式,完成沒有壓力的社交行為、自我表達的行為,這也很矛盾,需要一個人表達地很輕鬆,但這是沒有回饋的,沒有社交回報的。社交回報越大,壓力也就越大。

6、 設成三天可見,自己的壓力小了,但是朋友跟他反目了之類的。很多人問為什麼有三天可見這個功能。說數據大家比較好理解,作為設置的開關,永遠是很少人來用這個開關。但三天可見是我見過的用的人最多的開關:一億人,可見這是個強大的用戶需求。

7、 如果我們重新做一遍朋友圈,會避免很多錯誤,我就會這樣做:有朋友圈還有私密相冊,相冊別人看不到,發朋友圈,可以保存在私密相冊裡面,這才是朋友圈最合理的方式。朋友圈和相冊是相互獨立的。但現在一不小心做成了一個東西,我並不認為是設了三天可見就怎樣,看一個人的歷史的話,朋友圈可以提供一個歷史狀態展示,可以展示一些精美的照片讓人去了解,而不是每一天的動態都要展示出來。

8、 這引伸出一個問題,就是視頻動態,我相信未來幾年大家還是離不開朋友圈的,當然,這樣的高壓力的社交工具也代表不了未來的社交方式,這就是我提到的視頻動態。視頻動態出來的時候,很多人說微信要大力做視頻了,並不是,微信怎麼會做一個那麼技術的東西呢?微信是要做一個朋友圈之外的社交的方式。

9、朋友圈已經變成了一個最美好的一面,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這裡我想要讓大家展示最真實的一面,讓大家也去認可。

10、「時刻視頻」改成「視頻動態」,因為大家老錯讀成即刻視頻。

11、現在的朋友圈與之前的記錄文字是不同的。微信視頻是記錄自己和這個真實的世界,這是電腦前做不到的,記錄和拍攝本身並不是一個需求,而且你要去分享才有這個需求。

12、視頻動態是朋友圈的反面,發佈按鈕叫“就這樣”,因為這是隨便發出去的,不一定要很好,所以入口也很深,別人點才能看到,降低用戶發佈的壓力。朋友圈已經變成了最美好的一面,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視頻動態裡我想要讓大家展示最真實的一面,讓大家也去認可。有朋友這樣拍了,很真實,我通過他的視頻看到了他的世界。

13、溝通的本質是什麼?我找到了一個答案,從社交產品的角度來看,溝通是把人設傳達給對方的過程。用戶發朋友圈,就是把自己的人設通過朋友圈,塞到所有朋友腦袋裡,其實是在推廣人設。但推廣的人設很難是真實狀態,很多人沒有一個新的方式來展現真實的自己,所以我們推了時刻視頻,現在叫視頻動態。

8

1、企業微信未來要讓每一個員工都可以直接提供服務。

2、在春節期間,我們會上線一個能力——企業微信的的能力,用戶可以在裡面申請紅包皮的功能,這個紅包皮可以分享給微信好友。

3、微信正在嘗試一個新的方向,即人就是服務的模式。

看了張小龍這次走心的演講,你是否對微信又有了一點新的認識?

你認為微信目前最大的問題有哪些?你期待微信未來會有哪些方面的革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