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禮記》中將國都的城門稱作“國門”,而攻破國門則被視作滅國之災,為了守衛國門,古人又在城門之外建造了甕城。因此甕城最初就是作為防禦城池出現的。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甕城,又叫月城、曲池,它是古代在城池中依附於城門、與城牆連為一體的附屬建築,偏開一門、形若甕狀。甕城多數為半圓形,少數呈方形或矩形。說起甕城,就不得不提到“甕中捉鱉”。當敵軍攻入甕城時,守軍只要將主城門和甕城門同時關閉,即可使敵軍成為甕中之鱉。

一、甕城源變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甕城的出現非常早,至於究竟源於何時,還沒有確切的定論。但就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至今能確認最早的甕城雛形,是距今約4000年的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大致可以追溯到龍山晚期到夏朝早期。《詩·鄭風·出其東門》有載:“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這裡的“闉”就是甕城的一種早期形制。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從三代開始到後世,甕城的名稱和形制一直在發生著變化,先秦稱“闉”,漢代叫“曲城”或“回門”,唐代稱“羊馬城”或“曲城”,宋代叫“甕城”或“羊馬城”。甕城到宋代時已經發展成熟,並且形成國家制度。《武經總要·守城》提到:“門外築甕城,城外鑿壕去大城大約三十步……其城外甕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此外,宋代還突破常規舊制,提出建造內甕城的理論構想。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甕城作為一個軍事防禦性建築,其根本作用就是防護,具體來說有三點。

二、屏衛城門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甕城首要的功能就是屏衛城門,發揮雙保險作用。甕城設計的初衷,就是在城池防護建築之外,再加增一道防禦系統。如此一來,敵軍攻城的時間和難度也大大增加,守軍就有了充分的時間,來集結軍隊排兵佈陣並加強防衛。敵軍在攻入甕城城門時,由於其內部空間狹小和城門形制的限制,可以有效地減少敵軍的士兵和器械數量,使其戰鬥力在短期內遭到削弱,而此時在甕城中已經集結排列好的守軍,還可以給敵軍一迎頭痛擊。

三、攻守靈活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甕城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改變守軍死守城池的被動防禦戰略。在單一城池的防禦形態下,守軍往往只能堅持死守,而有了甕城的防護後,守軍可以在在甕城中排兵佈陣,主動衝擊進入甕城的敵軍。可戰可退,十分靈活。

四、四面夾擊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甕城建築的四周都是高牆,牆上佈置有弓弩手。待敵軍攻入甕城後,城垣上的弓弩手,便可藉由居高臨下和八方包圍的位置優勢對敵軍放箭,配合甕城中的軍隊,消滅敵軍,打造出“甕中捉鱉”的形勢。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甕城的建築防禦體系是我國軍事史上的又一創舉,影響了我國數千年的軍事防禦系統。

古代攻城戰守城戰中的“甕城”有什麼奇特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