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鬼畜化”嚴重的王司徒,其實才是三國時期的大贏家

被“鬼畜化”嚴重的王司徒,其實才是三國時期的大贏家

因為鬼畜視頻的流佈普及,王朗王司徒在今天可說是三國群雄中最聲名遠播的人物之一了。不說別的,如今提到諸葛亮,人們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相關人物恐怕就是他(奇怪的感覺)。過去人們常說有井水處皆有柳詞,讚頌柳永詩詞流傳之廣。在今天的網絡世界,我們大抵也可以這樣說:有孔明處皆有司徒。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不可動搖的捆綁式關係。

關於各類惡搞視頻,我個人的看法是隻要不觸及底線問題即無傷大雅。我向來不贊成鬼畜視頻歪曲了歷史的說法,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娛樂而已,不用扣那麼大的帽子。再說有關三國鬼畜視頻的素材多源自小說《三國演義》和由之改編的電視劇,有人批評過羅貫中和《三國演義》嗎?說到底眾人只當它是小說讀,而小說是不必承載太多文史史實的。對於網絡上的各種視頻,我們不妨也這樣看待,只當它們是娛樂的媒介,而非知識的載體。

現在網上最流行的三國鬼畜視頻無疑就是諸葛亮和王司徒二人的陣前饒舌了。出處也是《三國演義》,背景是諸葛亮寫完《前出師表》,第一次北伐之時。曹營主帥是魏國的大將軍曹真(在小說中戲份被刪除最多的將領之一),王朗隨徵。

兩軍交戰前,王朗向曹真自告奮勇:“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曹真聞言大喜。

不想臨陣時不僅蜀兵未退,王司徒其人還因為孔明的一套說辭,尤其是最後幾句罵言,“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身死陣前,和夏侯傑(被張飛喝死)並列成為三國時期死因最詭譎離奇的人物。

不僅如此,王司徒死後,作者還在後面不厚道地題詩一首:“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用一個“奸”字給王司徒的死亡和操守定了性。

數百年來,因為小說的流傳和因之衍生的音像製品的傳播,王司徒幾乎已淪為三國時期知名度最高的“丑角”,彷彿其人的存在就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和滔滔辯才,作用和“孔明舌戰群儒”時的張昭們類似,但王司徒的境遇無疑更慘淡。這又是一個因小說的藝術處理而形象被嚴重扭曲的例子。

在正史之中,王司徒可不是一個會特意跑到前線挨別人罵的“小丑”,曹魏的統帥曹真也不是一個會相信憑言論就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草包將領,小說中的他們一道被“醜化”了。

東漢末年尚無科舉,王司徒因通經而步入仕途,並被授予郎中,擔任菑丘之長,後被提升為會稽太守,相當於今天的一市之長。

可不巧彼時孫策正在江東擴充地盤,王朗治下的會稽正好在孫策兼併的版圖之內。孫策虎狼之師,手下人於是勸王朗投降,但王朗以漢臣自命,硬著頭皮和孫策打了一場,大敗而回,之後他坐船出海,又被孫策追上捉回,但因為他是儒雅名士,所以孫策並未殺他。後來他被曹操徵召,孫策放行。頗有聲望的“儒雅名士”才是王王朗的真面目。

儘管和孫策有嫌隙,但當曹操問及其人時,王朗的評價卻很公道,“策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張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謀而有成,所規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孫策、張昭、周瑜都是大才,之後肯定能成一方勢力,不會只做雞鳴狗盜的小賊。

王司徒此言算是成功預判了江東的未來,識人能力、判斷能力值得稱道,而且他不在和自己有過節的孫策背後口出惡言,說明人也還算厚道。

再後來曹操稱魏公,曹丕篡漢,他都出力不少,曹丕繼承大統後,他和華歆、鍾繇一道,被封了“三公”。三公之職不僅位高權重,還是國家權力公器的象徵。司馬懿曾說過:“三公之官,聖王所制,著之典禮。”雖然東漢末年時逢亂世,但三公還是“坐而論道,內職大臣,納言補闕,無善不紀,無過不舉。”

作為百官之首,做“三公”的人不僅要個人能力突出,品德和聲譽也是要能服眾的,如此才能成為表率,後來賈詡被曹丕封為太尉就遭到了孫權的嘲笑,因為賈詡是陰謀家出身,路子不正統。

但王司徒的“三公”向無異議,這可算是他地位和聲望的一個佐證。實際上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都算看重他,曹丕還稱讚他和鍾繇、華歆是“當代偉人”。

《三國志》說他“著易、春秋、孝經、周官傳,奏議論記,鹹傳於世。”是個學養豐厚,著作等身的大儒形象,我推測他當時可能極受魏國知識分子們的推崇,門徒遍佈天下。

魏書說他“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自婚姻中表禮贄無所受。常譏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故用財以周急為先。”性格嚴謹有威儀,勤儉節約,而且扶助幼小時秉持救急不救窮的原則,是位標兵式且通曉俗世智慧的人物。

當代大儒,聲名卓著,學問通透,私德可做表率,又在主子篡位時馬首是瞻,忙前忙後,王朗的三公之位來得可說是合情合理。

但另有一件事讓王司徒成了三國乃至晉朝都不可抹煞的人物,即他的孫女王元姬,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而這兩個人生的兒子,叫司馬炎,此人後來統一三國,建立晉朝,完成了曹操、劉備、孫權等前朝英雄沒能做到的壯舉。

作為他的曾祖父,王司徒想必九泉之下,也與有榮焉吧!儘管晉朝的結局也算不上好,但榮辱總是一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