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月無休後,36歲華為工程師猝死:拼命之前,請先保命


22個月無休後,36歲華為工程師猝死:拼命之前,請先保命

1

前兩天這樣一個帖子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

36歲的華為工程師齊智勇剛跟客戶開完會,回家路上突然身體不適,頭痛嘔吐,隨後失去了意識。

醫生足足搶救了十二個小時,依然沒能挽回他的生命,留下兩個尚且年幼的孩子,沒有收入的妻子,和年邁的老母親,就這樣撒手離去。


22個月無休後,36歲華為工程師猝死:拼命之前,請先保命

看似偶然的意外,冥冥中早已埋下伏筆。

從2017年1月起,齊智勇已連續22個月在肯尼亞駐守,沒回國休過一次假,出事前兩天還在通宵工作。一週前,他還跟妻子說自己有點頂不住了。


22個月無休後,36歲華為工程師猝死:拼命之前,請先保命

但誰能想到命運會如此殘酷,死神連聲招呼都不打,就突然降臨。

禁不住想,如果齊智勇重視自己的高血壓,向上級力爭少加班;如果他感覺到身體嚴重透支,能及時休息;如果他意識到力不從心,早點申請轉崗……是否會是另一種結局?

相信不少人也經常這樣告訴自己:

再撐一撐,再挺一挺,項目很快就完成了;房貸車貸養家養娃,現在的收入不能降啊;不趁著年輕拼一把,存點錢,以後怎麼辦?

於是面對身體的預警一拖再拖,對健康敷衍了事,總以為自己會是那個例外,但生命面前,真的沒有任何僥倖可言。

我們必須承認成年人的生活沒有誰容易,你要得到一些,就得竭盡全力。

然而保命,永遠是拼命的前提。

22個月無休後,36歲華為工程師猝死:拼命之前,請先保命

2

前兩天見了一個剛從投行辭職的朋友,辭職前他年薪五十萬,住高檔小區,外人怎麼看都是精英的典型。

但只有相熟的人知道,因為壓力大,剛到三十的他長期大把大把掉頭髮,失眠、心率不齊更是常事……經歷兩次無故暈倒後,他終於意識到身體已經不堪負荷,熬到項目結束,提了辭職。

公司領導挽留,也有很多熟人不理解,但只有自己知道,再幹下去真的會死。

“我走了,公司自有大把大把的人頂上。我死了,孩子沒了爸爸,雅心沒了愛人,我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錢掙到多少才算夠,想想還是保命重要。”他笑笑說。

是啊,我們工作原本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多少人卻常常用犧牲生活、健康乃至生命的代價去完成工作。

25歲哈工大碩士,清晨猝死家中,剛入職知名企業不到一年。

46歲南方醫院主任在宿舍去世,離世前兩天一直在加班。

春雨醫生創始人,因過勞誘發心肌梗塞離世,生前一直為融資焦慮,創業幾年,四十剛出頭,鬢角全白了。

……

類似的不幸不勝枚舉。

高級白領、著名醫師、金融精英、品牌創始人……這些聽來讓人心生羨慕的職業,光鮮的頭銜下隱藏的卻是隨時待命、7X24小時無休,是大如山的責任與壓力。

年輕時汲汲於名利,理想、榮耀、責任這些詞如雞血一般,一聽上頭,拼死拼活地往前衝,後來慢慢發現,和自己的命比起來,實在太過飄渺。

在講究多得多勞的世界,以利潤產出為第一標準的社會,公司猶如一個龐大的機器,沒有誰真正不可取代,公司離了你一樣轉,但對家人來說,你卻是獨一無二的。


22個月無休後,36歲華為工程師猝死:拼命之前,請先保命

3

沒有誰是一個孤島,更多時候我們拼命努力,並非為了自己。

愛一個人,總想給他們更好的生活。“過度付出”是中國式家庭頂樑柱的特點之一。

作為全家的唯一經濟來源,身體頻繁預警的齊智勇,不敢輕易辭職,甚至不敢換一個稍微輕鬆的崗位,因為肩上扛著太多責任。

一面是高薪高壓,給家人體面的生活,一面是自降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也隨之大打折扣,齊智勇選擇了前者,相信99%的人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當然是在命懸一線之前。

當生命的紅燈亮起,假如有機會重新選擇,我們就將明白人生最本質、最珍貴的到底是什麼。

是房子車子,更好的物質條件,還是一家人齊齊整整,彼此陪伴?

去年8月一張這樣的遺願清單刷屏朋友圈:


22個月無休後,36歲華為工程師猝死:拼命之前,請先保命

帶孩子釣魚、和老婆補拍婚紗照、給父親養老送終……對平常人來說,這都是十分稀鬆平常的願望,但對劉凌峰而言卻成了一種奢望。

37歲之前劉凌峰的生活可以用美滿來形容,夫妻恩愛,孩子可愛,事業有成,但這一切都被一場疾病毀掉了。

某天,他突然開始拉肚子,渾身沒力氣,拖了幾天後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癌晚期”。四個猶如晴天霹靂,將一家人的生活擊得七零八落。

患病後,劉凌峰曾在朋友圈裡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多年辛苦工作,我一心只想給他們多存點錢,將來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教育環境。可是今天我發現,我錯了,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爸爸。”

十幾載人生,我們更應該追求可持續的快樂。看著孩子長大成人,陪伴父母安度晚年,和愛人攜手餘生…… 這才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那些你想帶給他們的快樂和美好,保障和舒適…… 你得健康,才不會成為鏡花水月。

4

寫到這裡,不是想說活著只要“歲月靜好”就夠了。

這個社會很殘酷,尤其對於青壯年而言,遛鳥看花的生活不現實。

但我們卻可以時常問問自己,此刻追求的東西是否值得你拼命,是否值得你拋棄健康,前赴後繼。

已故的復旦教授于娟,31歲時患上乳腺癌。生病前,她不顧一切地熬夜、工作、考證……和大部分人一樣,為了理想、慾望、目標拼命狂奔。

直到患病後,才漸漸明白這樣的自己有多荒唐:

我也曾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拼了命撲上去,不能不說是一個傻子乾的傻事。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名利權情,沒有一樣不辛苦,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叔本華說:“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生活總有壓力,但希望每一個在路上揮汗如雨,用力奔跑的你都不忘在拼命和保命之間尋求平衡,並能儘早找到這種平衡。

記住,當你全力愛自己時,

才有餘力愛你珍惜的人,

才有力氣追求你想要的生活,

才有時間享受你奮鬥得來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