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事蹟

1月16日晚,“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海口舉行。據悉,該評選活動自2018年1月份開展以來,先後推出了36個“感動海南”候選人(集體)。2018年11月19日至12月14日期間,共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產生投票71萬餘張。根據“公眾投票佔比40%,專家評委意見佔比60%”的活動規則,綜合候選人物事蹟,最終評選出10位“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1個年度特別緻敬群體和8個提名獎獲得者(集體)。

【“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

鄭學勤

耄耋之年奮戰熱作科研一線

89歲的天然橡膠研究專家、熱帶作物科學家鄭學勤,還繼續奮戰在熱帶農業產業研究的一線。66年前,他來到海南,立志為祖國摘下“無膠國”的帽子。奉獻半生,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五大產膠國。可鄭學勤的使命卻沒有結束。他培育無核荔枝、尋找諾麗果、研究辣木,耄耋之年的老專家還在研究熱帶作物的路上,為了給農戶帶去新的致富途徑。

頒獎辭丨耄耋存志遠

每棵高聳的枝幹,都是你挺立的歲月,每片清晰的葉脈,都記錄你的深情。乳色的膠水,匯成大國足跡;多彩的果實,收穫大地希望。學之大者,為國為民。不老人生,寫就不老的傳奇。

肖愛國

18年信守承諾照顧犧牲戰友父母

2000年4月2日,在海口服役的武警戰士孫曉明出外購買給養食品,不幸遭遇車禍。孫曉明的父親孫學安、母親龍淑芳,從山東老家榮成趕來海口。面對獨子的離世,母親龍淑芳情緒崩潰,陷入絕望。那時,孫曉明的戰友肖愛國心裡萌生了個念頭:“戰友就是兄弟,兄弟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以後我來做他們的兒子。”18年來,他賣房帶戰友母親去看病,儘管家庭陷入困境負債累累,也不離不棄。他說:“人,還是得講情義,講良心。”

頒獎辭丨一諾踐一世

一諾千金十八年。你是真漢子,道義重擔肩上扛;你是好男兒,柔情撫慰孤老心。言忠信,行篤敬。你守住信義之美善善從長,也守住我們心靈最後的陣地。

李波

“海洋清潔工”18年義務潛海撿垃圾

三亞市民李波在經營一家戶外運動俱樂部,常常穿著潛水服下海。有時帶著遊客,有時則是孤身一人,潛入大海拾撿海洋垃圾。李波做了18年的義務海洋清潔工,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在海里撿垃圾,最多時3天撿了40公斤。孤身入大海,是危險的,他曾經被漁網纏到缺氧,也曾被捕魚設備割傷;為海換新顏,是值得的,看著一處處曾被汙染的珊瑚礁發出新芽,李波的努力有了回報。

頒獎辭丨深潛淨碧波

下潛,再下潛。週而復始,樂此不疲。告別空氣,你看見大海的五彩斑斕;舍下世故,你沉入海底將美麗昇華。微弱的一己之力,是那多彩的海洋世界裡,你對大自然最深情的告白。

邢福浩

鄉賢回村建書屋傳承最美家風

2004年退休後的邢福浩,從海口搬回了文昌東閣鎮美柳村。彼時,常年無人居住的祖屋雜草已齊腰。誰也沒想到,他把祖屋改造成了一間書屋,供村裡的孩子讀書玩耍。為活躍鄉村文化氛圍,他甚至自掏腰包為村民修築活動場地、設立獎學金資助村裡讀書娃。沒有太多文化的邢福浩卻深知“讀書修德”的道理,他將尊重知識的好家風傳承給自己的子女和村莊,並獲得了“全國文明家庭”的稱號。

頒獎辭丨家風濟世長

一間書屋,桑梓情濃;一世家風,恪行謹知。你的心中,放著最古樸的溫情。家風正,則國興。淺淺夕陽下,旖旎千年的春風,從小小庭院吹入綠野,溫馨而美好。

李成、邢月

心血澆灌百草園青春路上點燈人

李成和邢月是省廣播電臺的節目主持人。從1989年開始,《百草園》就陪伴著一代又一代海南青年成長,他們在節目中分享好文章,解答聽眾的困擾,展播優秀的聽眾來信,讓《百草園》成為一個屬於青年的溫馨家園。無數青年因這個節目獲得改變。29年的歲月裡,李成和邢月精心打理著《百草園》,他們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進的文化激勵人,並身體力行地帶領聽眾積極開展公益活動,讓《百草園》的精神力量走入更多人的心中。

頒獎辭丨和聲伴青春

青青百草園裡,亮起青春路上引航的明燈。給人溫暖,燃起夢想改變未來;予人力量,擁抱生活無所畏懼。三十年,你們絢爛了幾代人的青春,堅守中彌散的年華,凝成一道永不消逝的電波。

張黑弟

一個人一座壩一守就是40年

在海口市三江灣大壩,63歲的張黑弟已經在壩上守了整整40年。壩上是孤單又危險的人生,壩下是400多戶居民的家園。2014年7月18日,颱風“威馬遜”席捲瓊島,多地水位告急,三江灣大壩隨時有潰堤的危險。張黑弟及時發出警情,壩下400多戶居民順利轉移,而他還在大壩上。大壩搖搖欲墜,他卻要守到最後一刻,以便能夠及時放水平衡上下游水位,“我是黨員,就算死在壩上,壩也不能垮!”

頒獎辭丨孤境守初心

一道長長的石壩,護著幸福;一枚小小的徽章,刻著信念。寂寞深深,隻身望斷三江灣;白浪滔滔,身阻險情於無形。四十年無聲歲月靜趟,我們卻於無聲處,聽見一名共產黨員壯闊的誓言。

李少萍

苗村代課18年既是老師更是“媽媽”

李少萍是瓊海市會山鎮加略小學的校長,算上她,全校只有5名教師,教著30位學生。李少萍從小就知道,只有讀書才能走出大山。可是在2000年,得知加略小學缺少教師的消息後,她卻放棄高考,選擇回村當一名代課老師。18年來,她的工資低廉,生活不易,連丈夫出車禍也沒錢治療,卻捨不得離開學校。她是老師,也是校長,還是保姆。看著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走出大山,擁有美好的人生,是她最大的成就感。

頒獎辭丨芳華育苔花

離開,是曾經堅定的目標;歸來,是義無反顧的抉擇。那通往山外的路啊,綿綿繞繞,你牽著一雙雙小手,執著向前。山間飛逝的時光,歲月流轉的芳華,只為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傲然開。

張育明

為殘疾棄嬰輾轉求醫10年

2009年,河北人張育明在東方市參與中國海油項目建設,前往東方市光榮院找房子租時,意外見到了只有一歲的小海燕。因右腿殘疾,小海燕出生幾天後,就被父母遺棄在醫院。得知小海燕的情況,張育明和母親心生憐憫,天天到光榮院照顧。最初只是出於善意和憐憫,可是當小海燕漸漸長大,哭著拽住張育明衣角。辦理領養手續,張育明和母親為小海燕四處尋醫,十年後,小海燕已經可以站起來,在她的心裡,沒有撫養義務卻一直照顧自己的張育明就是她的親爸爸。

頒獎辭丨春暉潤人心

一聲爸爸,半世情緣。殘缺的蓓蕾,開出世間最美花朵;善良的種子,種在所有人心田。終有一天,歷經風雨的海燕,也能翱翔浪尖之上,穿越人世情愁,勇敢向未來。

張莉萍

15年義務培訓上千急救學員

張莉萍是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飛行區管理部消防急救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在本職工作之外,她還肩負著一項使命:省紅十字會急救知識講師。15年來,她放棄了自己的業餘時間,義務培養了上千名學員,其中不乏海口、三亞等地應急救援隊的隊長和隊員。15年來,這份工作沒有工資報酬,她卻一直堅持在做,為了推動我省社會急救知識普及事業的發展,為了在危險到來時,能夠有更多人掌握應急救護知識,讓更多的生命有被留住的機會。

頒獎辭丨博愛賦生機

正在消逝的心跳,苦苦期待生機。為生命爭分奪秒,你奔赴一場場約定。若使眾人皆施救,能令身危化易事。你聚起無數雙手,護佑生命長河上的孤舟,只願傾一人所有,得眾人所生。

李鴻策

勤勉助學十二載舉債辦學為民生

55歲的李鴻策是土生土長的海口長流人,做過許多生意,掙了不少錢。以前別人叫他“李老闆”,現在更多人叫他“李校長”。他對教育有一份執念,1993年,他就自費為母校長流墟小學修建圍牆。2007年更是立下承諾:“十年為學生捐款100萬元”。截止2018年,他已捐助152萬元。2016年,得知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長流實驗學校因財務吃緊,即將關閉,李鴻策毅然接手,投入數百萬元,一度借債辦學。學校重新開辦,農民工子女有書讀,李鴻策覺得比掙多少錢都實在。

頒獎辭丨樂善助夢圓

漂泊的童年,因你駐足時光;夢想的翅膀,有你奮力飛翔。此去言學不言商,寒門從此現歡顏。這是比金錢更珍貴的抉擇,這是一個人最樸素的良善,這是世道人心,最溫暖的力量。


【“感動海南”2018年度特別緻敬群體】

三沙海龜保護團隊

祖宗海上扛起生態擔當

三沙市七連嶼的沙灘上,上岸產卵的海龜曾經隨處可見。可是在缺乏保護的年代裡,海龜數量越來越少。2012年三沙設市後,一支由漁民組成的海龜保護隊成立。他們在艱苦的海島上守護海龜,忍受著孤獨和寂寞。他們救助受傷海龜,餵養剛出生的小海龜,精心保護每一窩海龜蛋。2014年54窩、2015年96窩,2016年152窩,2017年172窩,在三沙產卵的海龜數量漸漸增加。在他們眼中,大海是他們的家,也是海龜的家。保護海龜,就是在在保護這個共同的家。

頒獎辭丨綠島護家園

碧波盪漾,南海情深。家在小島,國是中國。家國是祖輩浪尖耕海的艱險,家國是你們日夜巡護的足跡。大海隔不斷深情,酷日熾不融初心。銀灘點點,似是故人來;家園復美,笑看萬物回。

【“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提名獎】

鄧大志

“擁軍船長”22年為部隊送物資

從1996年起,鄧大志每月堅持義務為駐西沙群島守島官兵運送生活物資,幫助官兵寄送信件和包裹,從“送菜員”到“郵遞員”,這一送就是22年,從未間斷。無論海況多麼惡劣,他都義無反顧地堅守在這條擁軍航線上。在駐西沙群島的官兵心中,老鄧不僅是一位船老大,更是他們熟悉、信賴的“擁軍船長”。

蔡夫廣(已故)

隱瞞癌症病情工作到最後一刻

海南新成監獄衛生院院長蔡夫廣身患癌症,卻隱瞞病情,堅持帶病工作5個月,為生病的服刑人員治療。給艾滋病、結核病等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服刑人員做檢查或治療,這是蔡夫廣工作中屢次碰到的。在這個高風險的崗位上,蔡夫廣只記得自己是醫生,服刑人員只是需要看病的病人,他有義務幫他們治好病。“我想穿上警服離開這個世界。”2018年 3月3日凌晨,蔡夫廣一臉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楊靜(已故)

女法官27年兢兢業業辦案“零投訴”

楊靜是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的一名法官,工作27年,始終兢兢業業。在同事眼中,她似乎總在加班。立案庭的工作並不容易,來到這裡的當事人,多對一審判決不滿。楊靜總是耐心解釋,微笑待人,讓當事人滿意,10年沒有一起投訴,案件沒有一處錯漏。2018年4月13日傍晚,楊靜突發疾病倒在單位停車場,不幸逝世。隨身的小布包裡放著一份案件材料,上面已經寫完最後一個字。

張運寧

放棄優渥生活返鄉做貢獻

1999年,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的中醫骨幹張運寧隨妻子到臺灣開設自己的診所。2011年,陵水相關部門赴臺開展交流,相關領導找到他希望他返鄉助力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二話沒說,張運寧關掉診所,收拾行李回到陵水。他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誠懇的醫療態度,收入相比以前少了一半,卻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其中。張運寧說:“能夠為生養我的地方做貢獻,回報家鄉,是無上的光榮。”

陳慶

霸王嶺上守護長臂猿的“土專家”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黑冠長臂猿瀕臨滅絕。1984年,伐木工人陳慶來到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決心回饋曾經傷害過的大山。為了保護黑冠長臂猿,他摔斷過腿,面對過盜獵者的獵槍,放著自己的家不顧,也要守好長臂猿的家園。34年之後,陳慶成為國內追蹤黑冠長臂猿的專家,熟知霸王嶺區域的每一隻黑冠長臂猿的活動方向。黑冠長臂猿種群也從7只,發展為如今的28只。

吳應達

七旬“編外”交警15年路口維護交通

手拿自制的紅旗,頭戴洗得泛白的警帽,一身沒有編碼的制服,如演奏會指揮式的手勢,因動作不標準顯得滑稽。在儋州市新州鎮一處十字路口,年過古稀的阿公吳應達,15年如一日,站在路口指揮交通。有人說他是瘋子,多管閒事。然而,經常途經新州鎮的司機以及當地的居民都叫他“達叔”,大家都說,新州鎮這個路口一天都離不開他。

周世蓮

“最美養母”照料腦癱棄嬰17年

17年前,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周世蓮帶回了一位腦癱棄嬰,取名為婷婷。17年來,周世蓮經歷下崗、離異、病痛等重重難關,卻始終不忘那份心願——希望婷婷能夠站起來。4歲時,婷婷可以抬起頭,10歲時,婷婷學會了一個姿勢——坐著。為了這兩個簡單的動作,周世蓮花費了數萬元,她還在堅持。每天託著17歲的婷婷練習站立,53歲的周世蓮累得汗流浹背,只因這是她的女兒。

海口水中救人熱心市民群體

生死之間合力救人點亮文明之光

2018年8月10日,受颱風影響,海口市坡巷路與南海大道交叉口處佈滿積水,看不見路面。下午2時10分左右,一位老人不慎落入窨井,千鈞一髮之際,騎著電動車路過的白衣小夥戴富志飛奔救人,卻不幸被帶入窨井中。附近的汽修店老闆王懷剛以及熱心市民勇敢上前,迅速從井中拉出老人和戴富志。風雨中的一幕,感動椰城,戴富志與每一位熱心救人的市民,點亮了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海南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