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分析工業走勢 貫徹落實中央決策

正确分析工业走势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

"自強不息 —— 中國工業界的喉舌。"

正确分析工业走势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

為正確分析工業走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我就全國2018年1~11月工業經濟運行狀況做些分析,就貫徹中央精神涉及工業領域講點體會。

正确分析工业走势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

1~11月工業經濟運行幾個問題的初步分析

2018年1~11月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結構調整繼續推進,發展的韌性得到增強。同時穩中趨緩、穩中有變、變中有憂,要增強憂患意識。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國內需求增長放緩,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顯現,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增幅走弱,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分析經濟形勢,要辯證思維,“兩分法”研判,保持定力、問題導向、針對性破解,推進高質量發展。

1.增長速度。GDP增幅6.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6.3%,均保持了中高速。6~11月份工業增幅回落至6%、6.1%和5.8%、5.9%和5.4%,11月PMI指數50.0%跌至榮枯線,工業增幅下滑的趨勢應引起重視。雖然全年預測在合理區間,但工業增幅破6%的趨勢會影響2019年的走勢。

2.企業利潤。1~10月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收入增長7.3%,利潤高增長13.6%,增幅回落亦屬正常。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44%,同比提高0.24個百分點。但工業利潤增速已連續六個月放緩,10月當月回落至3.6%,1~11月為11.8%,其中11月為負增長。從行業分佈看,利潤增長主要集中在採掘業、原材料工業和電、熱、氣、水生產業,合計佔利潤增長的八成,而裝備製造、電子製造和消費品製造業等中下游產業利潤增長不多。利潤增長有減稅清費的改革效應,也反映出價格因素對利潤增長影響仍然較大,利潤的超常增長不可持續。

3.價格走勢趨於平和。上游價格漲勢回落,末端價格漲勢抬頭,將對上下游行業的利潤增幅起到均衡作用。

正确分析工业走势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

4.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幅5.9%,持續走低,三季度只有4.2%,10~11月有回升。如扣除價格因素,增長甚少。結構有新變化,民間投資、工業投資有所回暖,其中製造業投資增幅9.5%,基礎設施(不含電力)投資增幅跌落至3.7%,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仍然強勁為9.7%。

5.國內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1%,2017年全年為10.2%,增勢回落,三季度為9%,11月為8.1%,扣除物價指數只有5.8%,為歷年新低。缺乏消費熱點帶動,三季度汽車銷量負增長,1~11月為-2.3%,其中11月為-16.7%。消費結構有改善,其中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如家電、音像、通訊、化妝品等。實物商品網購額增長25.4%,佔總零售額18.2%,同比提高了3.4個百分點。服務型消費增長較快,如信息服務、旅遊、大健康等。

6.對外經貿合作。進出口平穩增長,順差收窄21.1%;出口7~9月增幅反彈上升,是因為企業要規避9月後美方加徵進口關稅而應急出口。利用外資保持增長,對外投資回暖,結構改善。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加大。

7.轉型升級。成效明顯,仍需努力。工業產能利用率76.6%,與2017年持平。規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6.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百元主營收入成本84.27元,同比減少了0.25元。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但幅度減小,折算總能耗增加了3.4%,也顯偏高。

8.地區工業狀況各異。

2018年前三季度區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情況(%)

正确分析工业走势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

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東北恢復性好轉,西部持平,中部趨緩。其中需要關注的,東部工業增加值增幅下降明顯,只有5.8%,同比回落1.1個百分點,6~9四個月工業增速只有4.1%、4.7%、5.5%和4.8%,一些省市增幅下滑更為顯著。而東部工業佔了全國六成,而且東部的回落還會向西部傳導,將會影響全局。據測算,10月、11月繼續延續了上述趨勢。

貫徹落實中央對當前經濟運行的重大決策

中央政治局2018年7月末、10月末、12月中旬三次分析研判經濟形勢,11月1日習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又做了系統闡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閉幕,再次強調“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顯示了堅定的戰略定力和矢志不移的決心,將“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列為七項重點工作之首,再次彰顯了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使我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我們要深刻領會改善營商環境,抓好貫徹落實。結合相關重大調控政策措施,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要落實到工業、製造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要注重拉動有效投資,擴大、完善基金支持,撬動社會和企業投資。堅持和擴大中央財政技術改造資金,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重點支持綠色、智能改造和危化企業搬遷。完善集成電路基金、製造強國發展基金、製造業轉型升級等基金,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企業要堅定主業,集中力量穩投資、補短板、強弱項、調結構、增後勁,用好政策,取得支持,加快在建項目,加快數字化轉型,做強做大做優。

2.減稅降費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努力降本增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工業製造業是重點。目前全國增值稅分三檔,製造業雖然17%降為16%,但與其他行業兩檔增值稅(10%、6%)相比,負擔過重也欠公平。建議取消16%檔次,可分3年過渡。企業普遍反映社保費改稅實際增加了負擔,建議做出妥善處置,並逐步減少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納稅起點,繼續放寬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優惠政策,減少小微企業負擔。企業要利用外部條件改善的機遇,鞏固深化“三去一降一補”的成效,降成本、降負債、增效益,提高資產盈利能力。

3.擴大和加強對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措施已經不少,但重在落實見效。反映到在新增貸款和貸款餘額中,工業的佔比多年來分別只有12%和15%左右,近年來不少省市反映還在下降。建議處理好金融防風險和支持工業轉型升級的關係,當前更要重視經濟下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狀況,改善金融調控,糾正和防止對工業企業特別是對民營企業不合理、不公平的“惜貸”“抽貸”“停貸”現象,引導資金流向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企業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力爭優惠政策到位兌現,要創造條件進入資本市場,爭取擴大直接融資,擴充來源。

4.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企業要自強自立。美國遏制我國發展的戰略圖謀是長期的。不僅在貿易,更在科技、資源、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大控制和封鎖。對我國的影響雖然總體可控,但會長期存在甚至加劇。國家實行了必要的回應反制措施,出臺了擴大出口退稅,降低進口關稅和逐步放寬合資企業外資股比的限制。要密切注視、預測預警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要有及時應對措施和長遠的戰略安排。企業和行業協會要分析掌握貿易摩擦帶來的近期、長期影響,共商對策,加強科技攻關解決共性難題,開拓國內外市場,尋求進出口替代,增強應對能力。

5.改進和完善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企業要認真整改,嚴格自律。加強環保、安全、市場等方面的督查是正確和必須的。企業希望能從實際出發,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不要一刀切簡單從事,要給企業整改留出時間和空間,防止對經濟運行的負面影響。同時注意多項檢查的合理安排、減少疊加效應,以使企業能集中精力搞好生產營銷和內部改革。企業要堅定不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認真落實整改措施,加快綠色低碳改造;要嚴格自律、遵章守法,執行國家有關質量、環保、安全、節能以及財稅、資金、市場等政策法規,打好微觀經濟基礎,增強企業實力和活力。

(本文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2018中國工業經濟年會暨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協同創新論壇上的主旨發言。)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正确分析工业走势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