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到底是不是實體經濟?

房地產到底是不是實體經濟?

一些事情正在悄悄變化,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房地產到底是不是實體經濟,曾經我們有很多疑問,現在似乎有了答案。

在發改委《關於支持優質企業直接融資 進一步增強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通知》裡,明確把房地產列為第四類企業,而且門檻相當低。

這表明了什麼?

首先是把房地產劃歸為實體經濟,不是輿論所認定的泡沫經濟、虛擬經濟!這是對房地產的一個定性,非常重要。反映了國家對房地產還是認可的!

房地產到底是不是實體經濟?

其次,門檻比較低。《通知》明確,支持信用優良、經營穩健、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或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的優質企業(包括符合條件的優質民營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直接融資,增強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對比而言,在四大類優質企業標準裡,房地產業企業營業收入要求是第二低,僅僅高於第三類(如交通運輸行業等)。

房地產到底是不是實體經濟?

崑崙查了一下資料,2017年營業收入達300億元有65家。

但實際符合300億元的營業收入的房企可能遠不止67家,因為房企銷售金額200強僅僅統計了房地產銷售收入,還沒包括物業出租、物業管理和其他業務收入。

慮到這些因素,符合發債條件的房企可能遠不止67家。

房地產到底是不是實體經濟?

從7月31日“遏制房價上漲”的嚴厲表述,10月31日大會隻字未提房地產,再到12月12日發文支持大型房企發債券,背後折射的是相關部門對房地產態度的巨大轉變。

聯繫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全國各地房地產市場由熱變冷的狀況,崑崙認為:

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見頂,今年調控政策在“房住不炒”的大原則下有放鬆的可能。當然,放鬆僅僅是針對剛需和改善型需求,而不是鼓勵投機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