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說聖誕老人不存在的老師,被開除了”

最近,看到了一則新聞——

一個小學老師,對著班級裡六七歲的學生說:“聖誕老人和馴鹿都是不存在的!還有復活節兔子、牙仙、小矮妖...都是假的,所有的禮物都是你們父母買的!”


“那個說聖誕老人不存在的老師,被開除了”


之後很多家長向學校投訴,有的孩子聽了老師的話後,要求爸媽帶自己去看真正的聖誕老人,來證明自己只要乖乖聽話,表現優秀,自己就能在平安夜收到禮物。

最後,這所小學的校長表示,當事老師已經被開除,並向家長和學生們道歉:“我也有孩子,我理解這種感覺。”


“那個說聖誕老人不存在的老師,被開除了”


要不要保護“童真”?

新聞發出後,很多網友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有人說要保護孩子的童心:

“那個說聖誕老人不存在的老師,被開除了”

也有一些人表示異議:“老師不過是說了實話而已,為什麼要被開除?說個真話都錯了嗎?聖誕老人的確是騙人的啊!”

是啊,不過是說了實話而已,可成年人和孩子之間最大的區別不就是因為這些實話嗎?

與其說這些大人們在維護聖誕老人,不如說他們在為那個可以與殘酷現實世界對抗的美麗童話世界努力。

“那個說聖誕老人不存在的老師,被開除了”

安全感比科學解釋更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在一些真假面前,他們需要的不是科學的解釋,而是被保護的安全感。

每個小孩子都是一本《十萬個為什麼》,而3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覺醒期。他們想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世界是怎麼建造的?

這些問題,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越早弄清,他就越能知道世界將會如何對待他:

遇到困難和危險,誰能來保護自己?

除了爸爸媽媽,還有沒有別的守護神?

調皮做了壞事,是不是真的會得到懲罰?

而童話為孩子的這些疑問,準備了很多可能的解答,這些解答,都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有些父母會用成年人的“科學”眼光來看童話,覺得童話提供的解答都是幻想,不切實際。

他們認為,正確的科學的解釋可以讓孩子更加理解這個世界、更早成熟起來,以為孩子和他們一樣,也有強大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事實上正相反,對孩子來說,最薄弱的就是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父母的“科學”解釋,他們實際上很難完全理解。

只有當孩子漸漸長大,獲得的經驗越來越多、知道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後,他們對神魔力量的依賴才會越來越少。

兒童的心智成長有自己的規律。他們需要自己慢慢觀察思考,接受現實,走出魔法期。只有自己確信了,他們才能理性接受,只有積累足夠的掌控現實的能力,他們才不會逃避現實。

別太早改變“孩子的世界”

童話裡所蘊含的哲理和經驗,幾乎可以覆蓋人生的每個角落。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個問題,也幾乎都可以通過童話來找到出路或解決辦法。

.....

有些事情你看見才會相信,

有些事情你相信就會看見。

那孩子們是什麼時候知道童話故事的“真相”呢?

“那個說聖誕老人不存在的老師,被開除了”

所以,等孩子慢慢長大,他們自己就會發現世界的真實,在此之前,請保護孩子內心小小的童真世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