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電狂響》殺死愛情的其實不是你們看到的手機

《來電狂響》中,家庭主婦李楠抱怨老公吳小江,說他一回家就坐在沙發上,只知道看著手機傻笑,根本連看都不看她一眼。

而吳小江也有話說,抱怨李楠吹著空調,舒舒服服窩在沙發裡,就知道捧著手機追劇。

曾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曾經說也說不完的話,在一起相處久了,就成了同在屋簷下,各自捧著手機自娛自樂。這樣的情景,正發生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明明應該是最親近的伴侶,卻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是,殺死愛情的,真的是手機嗎?

男同志變女強人,有野心的翻拍

這部《來電狂響》,講述了七個朋友的聚會,他們玩了一個遊戲,約定每個人將手機放在桌子上,在聚會期間的任何消息和電話,都要在所有人面前公開。由此引發了三對伴侶之間的信任危機,每個人都發現,原本自己無比熟悉的愛人和好友,其實都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來電狂響》殺死愛情的其實不是你們看到的手機

《來電狂響》翻拍的藍本,是2016年的意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除了中國版,《完美陌生人》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被韓國、西班牙、美國、墨西哥、土耳其等多國翻拍,這樣全球範圍的廣泛追捧,不僅代表了原劇本的優秀水準,在我看來,更顯示出人們已經注意到,手機對親密關係所造成的危機。

相較於其他國家對原劇本的重現與還原,這部《來電狂響》有了很多本土化的改編,除了更接地氣的笑料和梗,難得的是,在關鍵情節上也有突破。

《來電狂響》殺死愛情的其實不是你們看到的手機

韓笑

其中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完美陌生人》中單獨來參加聚會的男同,改成了由馬麗主演的職場女強人韓笑。她一頭利落的短髮,和一身缺乏女人味的西裝,很容易讓人以為,這不過是男同變女同,沒有多大新意。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鑑於本土的電影審查環境,《來電狂響》避開了主線劇情中的同性戀情節,卻極為大膽地涉足現在廣受關注的“Me too”話題,聚焦權力性侵和職場性侵的女性視角,這絕對算是一個有現實意義的改動之處。

除了“Me too”以外,這位新出現的職場女強人韓笑,還與家庭主婦李楠產生了對比的效果,側面探討了當代女性的困境:

家庭主婦要在家伺候好小的和老的,卻成了丈夫眼中只會買鞋買包、窩在沙發上看看劇的黃臉婆,哪裡比得上網絡美女主播性感妖嬈?還動不動就被老公指著罵:“你用的每一分錢都是我的,有我,你住三室一廳,沒我,你就住地下室吧。”

職業女性也好不到哪裡去,不管你工作能力再強,性騷擾、性別歧視和權力性侵,哪一樣都是戳心窩子的利刃,讓人痛不欲生。

《來電狂響》殺死愛情的其實不是你們看到的手機

另一方面,電影並沒有完全放棄對同性話題的展示,體現在他們聚會的樓下正在辦的婚禮上,浮光掠影的寥寥數個鏡頭中,婚禮上一面彩虹旗飄揚,而聚會中途,有一群人跑來砸了婚禮的場子,喊著“不要臉”云云,這是一條容易被忽視的暗線。

還有一處有趣的改編,就是在七人的聚會以外,展現了與手機有關的人物群像:網絡平臺的美女主播,關了視頻也是個照顧殘疾弟弟的好姐姐;靠著手機接單的外賣小哥,送餐之餘還要跟老婆幼子視頻聊兩句;還有上夜班悄悄跟異國男友聊天的小護士等等。這些人的出現,乍看之下與主線情節並沒有關係,卻最終都與聚會的七人產生了聯繫,甚至成為推動衝突的重要節點。

另外,對於七人之間的關係,也有不少大的改動,尤其是後半段,導向了跟原作截然不同的結局,因此,就算是像我一樣看過《完美陌生人》的觀眾,在看這部《來電狂響》時,也有很多新鮮感。

從愛纏纏,到恨綿綿,最後淡淡然

在我看來,絕大部分愛情都會經歷這三個階段——先是愛纏纏,再是恨綿綿,最後是淡淡然。

有意思的是,《來電狂響》中的三對伴侶,正好處於這三個階段:

《來電狂響》殺死愛情的其實不是你們看到的手機

賈迪和白雪嬌

賈迪和白雪嬌在熱戀中訂婚,隨時隨地秀恩愛,又哭又笑情話一大堆,聽得旁人直起雞皮疙瘩,這是愛纏纏。

《來電狂響》殺死愛情的其實不是你們看到的手機

吳小江和李楠

吳小江和李楠結婚近十年,兩人在一起時就是各自抱著手機,各自心懷鬼胎又巴不得抓住對方的把柄,不是正在懷疑,就是正在吵架,這是恨綿綿。

《來電狂響》殺死愛情的其實不是你們看到的手機

文伯和戴戴

文伯和戴戴結婚多年,孩子都大了,兩人早就沒有了愛的激情,甚至,連恨的激情也消失了,這是淡淡然。

前兩對承包了這部電影中的絕大部分衝突和笑點,真是大開大合、大哭大笑,然而我卻更在意最後一對,因為他們這種淡淡然的狀態,大概是我們身邊最常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種婚姻狀態。

文伯和戴戴明明已經離了婚,還因為瞞著孩子老人,不得不擠在一個屋簷下,在家人朋友面前扮演相敬如賓、不吵不鬧的模範夫妻。聚會中,手機暴露了戴戴要去隆胸的秘密,在只有他們兩人時,戴戴問文伯,你都不好奇我為什麼去隆胸嗎?

文伯確實不好奇。恰恰是他這種無足輕重的反應,成為壓垮他們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以前就覺得,愛情消失的標誌,不是失去新鮮感,而是失去對對方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失去了與對方分享任何事情的慾望。

這看起來是兩件事,其實是同一件事的一體兩面。

假如一方樂於分享,另一方沒興趣知道;或者一方沒興趣分享,另一方樂於知道,誰在愛,誰沒有,一目瞭然。

戴戴正是通過這件事,徹底明白了他們多年的感情,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在真正的心灰意冷下,收拾了行李,離開這個愛過恨過,最終只有漠然的關係。

殺死愛情的,從來都不是手機。

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卻視而不見;是我跟你說話,你卻充耳不聞;是我願意跟你分享一切親密,你卻沒興趣知道。

這不是手機的可惡,卻是人性的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