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佣金上漲不慌,這生意估計就中國做得起來

最近,多家媒體報道外賣平臺佣金上漲。近年,服務費上漲在新年之初似乎成為了普遍現象。

很多報道指出美團外賣的佣金已經高達21%,但餓了麼的佣金更高,最高接近26%。

外賣平臺佣金上漲不慌,這生意估計就中國做得起來

平臺頻繁漲價背後,既是本地生活服務全面加速商業化的體現,也將商店線上運營成本高、生存難等問題進一步暴露,但終歸會找到一個平衡的位置,平臺、商家、消費者都能接受。

今天,飛鳥想談一談外賣這門生意。仔細想想,估計全世界也就中國能做起外賣來:人口密度極高的大城市和懶得做飯又嘴巴饞的吃貨全世界都有,但如此勤勞的小老闆和外賣小哥是全世界獨有的。

發達國家的人力費用純天然就限制了一單不過幾十元人民幣的外賣,發展中國家的居民,人口基數小也支撐不起一個大外賣寡頭的花費,更何況窮苦人都習慣自己刨食,哪裡捨得出外賣的中介費。

在中國,外賣這生意很多資源是現成的,無數廉價的餐飲店,無數廉價送貨勞動力,無數的有小錢的吃貨,只要有一個信息撮合平臺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那生意就成了。這個和電商很像,走過的路都差不多。

當然這種信息整合的行業,前期必然要海量大規模的燒錢,想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哪有這麼簡單,APP推廣還花錢呢,最終讓許多在家做飯的小青年懂得還有點外賣這一省時省力的動作,然後形成壟斷,再一單單收人頭費,還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

無論電商、滴滴,還是外賣平臺其實就是達成交易的大中介,本質就是信息的撮合,這玩意並沒創造出什麼新東西,客服+服務器+推廣,還得有大規模撒幣,就是提高存量資源的週轉效率。

想想,原本小餐館的小老闆本來一天工作10個小時,現在一天早上10點工作到晚上12點,整體的財富流轉是小白領流向體力工作者,在這財富流動過程中寡頭平臺按人頭賺取差價。這個層面來講,似乎是體力工作者的迴光返照。

外面小哥也是一個勞動者,那些年輕的能跑的,一下心裡有了著落,開著車送著單,風裡雨裡把錢掙,也讓社會安定了很多,這個快遞員崗位差不多。畢竟青壯年沒事幹,在社會瞎閒逛會出大事的。

外賣平臺佣金上漲不慌,這生意估計就中國做得起來

甚至產生出一種在家作業的模式,想從事餐飲行業的,不再像過去一樣需要開一個門店,畢竟不管規模大不大,從租金到裝修到推廣總歸是門檻比較高。有了這個平臺,只要一個灶臺,一張許可證,再小的門店就可以借臺唱戲,尤其是手藝好天然把優勢發揮出來了。

對平臺而言就是早期砸錢讓用戶基數變大,後期維護的成本會慢慢下來,因為用戶也沒得選了,選來選去就是美團、餓了麼,因為是信息服務業,多增添一筆交易的邊際成本基本為零。

迴歸到平臺漲價問題,那是必然的,沒看見中國CPI以年均2%上漲嘛,貨幣持續超發,物價上漲,就和房租上漲一樣,這樣想來平臺上漲也就不可避免了,畢竟誰都要掙錢,尤其是有話語權的寡頭平臺。

你說消費者答不答應?who care?不行,回家自己做飯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