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未爆發卻屢遭波折,共享汽車是否要“涼涼”?

從去年底延續到今年開年,共享汽車就有企業曝出了押金難退、員工討薪的消息,途歌的失利不止是個案,曾經被認為是繼共享單車後的下一個風口,為何突然之間還未爆發就連遇波折?

風口未爆發卻屢遭波折,共享汽車是否要“涼涼”?

圖片CNSPHOTO提供


自2018年8月被爆退出南京市場以來,眾多用戶發現原本被看做共享汽車領域“黑馬”的途歌卻成為了“老賴”,不僅用戶退取押金困難,甚至公司員工的工資和供應商合同款項也連連拖欠,截至目前已經有近千人向有關部門投訴,並向法院提交訴訟請求。

在2018年12月中旬,用戶稱途歌北京辦公室可以當面申請退還押金,工作人員則表示因為用戶押金由第三方公司管理,上門登記退款的每日卻限額僅為15人。此外,有用戶稱途歌共享汽車已經收走,而負責幫途歌挪車和調度車輛的地勤人員則被拖欠了十幾萬的停車費。另外,途歌廣州員工被公司拖欠了兩個月工資。

其實,途歌的失利在行業內並不是個案。2017年起,先後有友友用車、EZZY等共享汽車企業陸續倒閉,而很多用戶的押金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押金難退的背後是企業資金鍊出現問題。在行業發展初期,一些獲得融資的企業通過燒錢的方式來打市場,讓用戶以較低價格使用較貴的車,而且還支持隨停隨取。這種方式雖然短暫贏得了口碑,但隨後企業陷入入不敷出。

據瞭解,全國目前有超過300家註冊的共享汽車企業,然而截至目前,沒有一家企業實現整體盈利。央視新聞了解到,當下共享汽車企業都在積極調整網點分佈,希望通過精細化運營儘快實現盈利。

(綜合自:央視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界面新聞、中國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