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檢測將告別動物實驗?替代技術受國際認可

中國化妝品檢測將告別動物實驗?替代技術受國際認可


近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官網發佈通知,將於9月20~21日在京召開第二屆化妝品替代試驗國際研討會議。屆時,將有歐盟、美國、日本及中國替代技術領域多位專家和行業代表作大會報告,探討國內外替代相關政策、化妝品安全性評價方法及替代檢測技術的驗證等方面的內容。

近年來,隨著動物實驗“3R”原則(“3R”即替代Replacement,以無意識的動物替代有意識的脊椎動物並儘量使用科學統計方法;減少Reduction,減少並控制動物使用數量至足夠的試驗量與實驗精度;優化Refinement,優化實驗過程使被試動物受到最少的傷害)的推廣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妝品安全性評價逐步由傳統的毒理檢測手段向體外測試、計算預測毒性等方式轉變。

“一直以來,中國對‘3R’原則持積極的態度,並致力於推動化妝品安全性風險評估的應用。我們正在積極推進替代試驗的研究、驗證和技術轉移等相關工作,經過技術轉移或驗證的替代檢測方法也逐步納入到《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版)中,作為毒理學檢測方法。”中檢院副院長路勇表示。

替代試驗方法受到國際認可

2013年,歐盟化妝品動物實驗禁令全面實施。此後,使用非動物檢測方法進行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的呼聲越來越高,並在全球蔓延。

中檢院食品化妝品檢定所副所長王鋼力認為,替代試驗不單單是倫理層面的動物福利“3R”原則的體現。從科學和法規的角度來看,動物與人之間存在種屬偏差,替代試驗可以改進原有的毒理學檢測技術;替代試驗日益成為多個國家和地區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的法規要求,研究和發展替代試驗還有助於化妝品的全球自由貿易和流通。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方法被引入到現代毒理學研究中,新的檢測方法亦隨之出現。如體外培養的永生化細胞、組織器官,計算機擬構預測毒性等新的體外替代檢測方法被用來替代傳統的整體動物實驗檢測方法。

據瞭解,在化妝品安全性評價中,經過驗證的評價局部毒性替代方法較多,包括皮膚刺激(腐蝕)性、眼刺激(腐蝕)性、皮膚光毒性、皮膚致敏性等方法。根據替代方法的研究和使用經驗,學界逐步形成了根據特定的毒理學終點,“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有序選擇一系列試驗形成“組合策略”,達到有效篩選毒性目的的觀點,以最終實現通過單一方法或幾種替代方法組合的策略評價化妝品及其配方、原料的安全性,且在評價過程中完全不使用整體動物實驗。

越來越多的替代檢測方法已通過驗證併為國際所認可。鑑於此,國家化妝品監管部門委託中檢院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化妝品替代方法的研究和技術轉移工作。2016年11月,國家化妝品監管部門將“化妝品用化學原料體外3T3中性紅攝取光毒性試驗方法”作為第18項毒理學試驗方法納入《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中,標誌著動物替代試驗方法正式進入我國化妝品技術法規體系。隨後,“大鼠經皮電阻試驗方法”也於2017年納入到《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中,作為化妝品原料皮膚腐蝕性的體外檢測方法。

在推進過程中應客觀謹慎

2018年,先後有《皮膚變態反應:小鼠局部淋巴結試驗(LLNA:DA)(徵求意見稿)》《皮膚變態反應:局部淋巴結試驗(LLNA:BrdU-ELISA)(徵求意見稿)》等4個替代試驗方法在中檢院官網公開徵求意見,涵蓋化妝品眼刺激性和皮膚致敏性。

王鋼力表示,在尊重動物福利及動物保護的原則上,中檢院正在進一步開展適合化妝品行業特點和實際需求的相關替代方法的研究,推進化妝品安全性評價領域中替代方法的應用。但在此過程中,仍然要看到現實存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並應保持客觀審慎和科學的態度。

“雖然目前經過驗證的評價局部毒性替代方法已經可以實現通過單一方法或幾種替代方法組合的策略評價化妝品原料及配方的安全性,但是在全身毒性試驗方面(遺傳毒性、致癌性、胚胎毒性等),至今還沒有可以完全取消動物實驗的策略,尤其是亞慢性和長期毒性的評估,無法僅從替代試驗獲得可靠的數據。”王鋼力表示。

據瞭解,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佈的相關指南中,替代試驗方法多是針對化學品或成分簡單的混合物進行的測試。但是,在中國《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收錄的8783種化妝品原料中,大約1/3是動植物提取物,這類原料成分複雜、顏色及組分種類繁多。“產品基質、物態和成品顏色都會影響替代試驗的檢測結果。”王鋼力表示。

王鋼力認為,無論是基於我國化妝品法規對產品的測試要求,還是基於中國化妝品原料的特點,替代試驗方法在中國的技術轉移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的評估確認和考察是否適應我國國情,不能只是簡單地翻譯採納。

此外,某些替代方法中涉及的細胞系或組織模型,甚至一些儀器在我國還存在可及性的問題。例如上文提及的相關指南中,認可的皮膚模型有4種;角膜模型只有2種,且大部分為國外知識產權,在國內生產並可採購到的僅有1種。“體外重建人組織模型具有生物活性,運輸及進口都會影響模型的活性從而影響檢測結果。很多方法所使用的細胞系、模型甚至儀器設備存在可及性或採購成本升高的問題。而方法專利性保護太強,試驗儀器較為特殊等,均會提高檢測成本及影響替代試驗的推廣。”王鋼力坦言。

加快研究技術儲備爭奪話語權

近30年來,中國化妝品監管部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的規範性文件,進一步規範化妝品註冊和備案管理,加強化妝品市場監管力度,引導促進行業整體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對此,路勇表示,經過30多年的實踐探索與國際交流溝通,中國化妝品安全性評價體系逐步完善,監管理念也逐漸由此前注重產品衛生質量轉移到關注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手段也由傳統的產品毒理學試驗轉變為加強原料管理、鼓勵開展更為科學的風險評估和引入替代檢測方法。

“基於風險評估的化妝品安全評價方式,是建立在較為完善的技術支撐體系和較強的行業發展水平之上的。中國化妝品行業在風險評估方面起步相對較晚,中小企業的技術支撐能力相對薄弱,全面推行安全風險評估仍然任重道遠。”路勇感言,替代試驗是毒理學安全評價技術的進步,安全風險評估是國際化妝品監管趨勢所向。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化妝品第二大消費市場,理應在技術上爭取話語權。

“中檢院作為國家權威的檢測機構之一,承擔著國家化妝品先進檢測方法的建立工作,致力於積極推動化妝品替代毒理學方法研究與驗證體系的建設。”路勇認為,中國應加快替代試驗方法的研究技術儲備,開展系統性的研究驗證,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化妝品替代試驗方法,滿足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及風險評估的要求,以完善化妝品安全監管技術體系,保障化妝品質量安全,促進化妝品行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