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教師“成長”之路

1月13日,海南,馬雲和獲得2018年“馬雲鄉村教師獎”的101名教師、獲得“2018馬雲校長計劃”的20名校長一起,重新回到課堂。

中國鄉村教師“成長”之路

圖:馬雲公益基金會馬雲和鄉村校長們

四年前,當馬雲把頒獎典禮的地址永久性選擇在海南的時候,記者問他為什麼選擇在這裡。他這樣回答:“很多老師從未看到過大海。大海帶給人想象,沒有想象力的老師會很難教出有想象力的孩子。這也關乎尊嚴,很多老師是第一次走出大山高原沙漠,第一次乘飛機,第一次住五星級酒店。”

“鄉村教師”這一群體,在中國往往代表著“艱辛”與“不易”,資源的匱乏與環境的艱苦,讓堅守更顯珍貴。

而關於他們的故事,要從很久之前講起。

01

上個世紀,劇烈的社會重組,鄉村傳統倫理教化逐步消失,農村接受了現代學校教育。然而在追求教育規模、總量、速度的目標下,有限的教育財政性資金大部分投入到了高等教育、重點中小學建設以及城市義務教育等方面,而在農村義務教育方面則實行了多渠道集資辦學、“人民教育人民辦”。

使得農村中小學“攤子大”——村村有小學,鄉鄉辦中學、“質量低”——學校規模小、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低。

相對應的,這一時期的農村人口急劇增長,學齡兒童大量增加,教育問題急需解決,所以當時鄉村教師除了錄用制,大多數都是志願返回家鄉或邊遠地區教學。據《黑龍江日報》首屆“鄉村教師獎”獲得者李桂欣老師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國,正是國家的困難時期,而且我們還居住在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文化、生活條件都比較落後,孩子們上不起學。看到可憐的孩子們我很心酸,就用自己勤工的微薄收入,幫助學生們免學費、買書本,沒收學生一分錢。”

這種情況,其實在當時中國的鄉村學校中普遍存在,當老師,不僅是教書育人,更是用不那麼堅硬的臂膀,揹負起大山裡振興教育的重擔。改善辦學條件、改善教師宿舍,添置理化生儀器,爭取補貼投入,成為最早一批鄉村教師除授課之外,最重要的目標。

惡劣的教學環境、貧瘠的教育資源,從來不能抹殺鄉村教師堅守的勇氣,學生們對知識、對走出大山的渴望,讓這些老師們更堅定地為無數農村孩子,點亮知識的明燈。

02

時間來到21世紀初,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建設,越來越多的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把孩子都帶到城裡,在鄉村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少,上世紀“村村有小學,鄉鄉辦中學”的情況基本不復存在,大部分地區都是將鄉鎮十幾個學校併入鄉政府統一管理,進入“農村教育政府辦”階段,在辦學經費上有了轉變。

但鄉村教師的處境並沒有得到太大改善。對比城市教育的多元化與流程精細化,鄉村教育更像缺乏生產力的“小作坊”,不但難以接觸到最新的教育資源,甚至結構性缺編,導致老師不僅要教自己的“主科”,甚至還要擔起音樂、體育、美術等授課內容,超負荷的工作量,大大影響了教育質量;優質資源的難以觸達,也使寒門再也難出“貴子”。

除此之外,職稱評定製度的不完善,導致鄉村教師距離所謂“官方認定”的職稱愈加遙遠,很多老師臨退休也拿不到中高級職稱;而職稱又與工資掛鉤,不是老師經常哭累賣窮,而是“情懷”已無法支撐生活。

03

大概在近些年,我們才能明顯感受到鄉村教師群體正往更良性的方向發展。

首先是群體化特徵更加明顯,更多的年輕人願意投身鄉村教育。20世紀80年代之後出生的鄉村教師,他們是在中國快速轉型、高速崛起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也是中國教育百年現代化歷程中最特別的“鄉村教師”。熱愛教育事業、改變農村教育面貌是他們選擇當鄉村教師的主要原因。對於“為什麼報考特崗教師”這一問題,中國教師報調查結果顯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歡當老師”和“為了支援落後地區教育”,分別佔到50.43%和16.12%。

其次是國家政策傾斜與扶持。教育部2015年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這個《計劃》在我國曆史上是第一個關於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計劃,意味著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通過“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三個層面的解決鄉村教師短缺問題。

最後是社會各界力量的幫持。除馬雲鄉村教師計劃外,大學生團隊的“三下鄉”、社會公益團體以及企業力量都在湧向鄉村教育,幫助鄉村教師。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就會更好地促進鄉村教師成長這項事業地往前推進。

04

中國的鄉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逐漸被外來力量所侵蝕,中國的城鄉教育正是在這現代化和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急速的變遷從而產生痛楚。在上個世紀復興強國的壓力下,中國選擇了優先發展城市和工業化道理,我們的沉重的鄉村教育便由鄉村教師生生扛起,所謂“舍小家為大家”、“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正是他們最好的註腳。

我們感慨於鄉村教師群體所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感人至深的代表人物,也深深被蘊含在其中的大愛所折服。

正如馬雲在重回課堂上所說,“是每一個教師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的希望”,“鄉村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師,是你們,給了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

小唯唯在此致敬鄉村教師,也致敬每一位為中國教育發展作出努力的教師!

黑龍江日報:《鄉村教師,請接受我們的致敬!》

中華好學者:《失去鄉村的中國教育和失去教育的中國鄉村》

光明日報:《支持鄉村教師 給教育一個堅實的支點》

中國教師報:《調查:鄉村教師是教育現代化歷程中最特別的人》

中國教育報:《馬雲:是每一個教師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的希望! | 特別關注》


中國鄉村教師“成長”之路

大環境下的個體發展,

往往痛併成長。

這些年的教師生涯,

老師,您有什麼想和大家分享的?

小唯唯在留言區靜靜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