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炒股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錯誤


12月19日:炒股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錯誤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還在深圳。

順便與老同學小聚。老同學說,奶啊,你現在炒股大師了,對我們炒股給點建議唄。

行啊,先幫我把煙點上。嘿嘿,都坐好了,其實炒股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錯誤。

首先,炒股是一個行業,需要學很多基礎知識,做很多基礎動作。

那麼,相當於你在主業之外,搞了一門副業。

一般來說,我們專注於主業,遠比主業和副業一起搞划算。

比如,阿發你小子,現在總監對吧,衣冠楚楚、人模狗樣,每年收入大幾十萬,努力兩三年再往上衝個區域副總,年薪就百萬以上了。

假設你炒股,五年翻一倍(年化收益約16%),就現在幾十萬本金,無非最後也就賺了幾十萬。萬一入迷耽誤工作,是不是不划算?

而且,這幾十萬你大概率還賺不到。連續五年保持16%的收益,難度很大。

如果一個基金經理能做出這個成績,基本能拿“金牛獎”,國內基金行業最高獎項。

以我自己做期貨為例。2015至2017年,總收益大約60%,年化16.8%,表面上謙虛,內心覺得自己已經很牛掰。

結果今年,一直沒賺錢,到上週還虧損將近2%,幸虧這幾天手裡一些空單掙了點,最後關頭把賬戶年度淨值扳紅。但是,4年下來年化收益立即下降到12.5%。

而我呢,是職業交易者,並且這個業績已經代表了行業中等偏上水平。你可能覺得職業交易者怎麼也這麼菜。

但是,人家下棋也好,踢球也好,一般業餘玩家都不會輕易覺得自己比職業玩家牛掰,為什麼到了股市,業餘玩家就經常會產生自己比職業玩家更行的幻覺?

可能是因為當前信息資訊太發達,很多人被一些草根股神的勵志故事所迷惑了,認知上產生了倖存者偏差。

我平均每年賺12-15%,通過管客戶的錢參與分成,一般分兩成,每年七位數的收入就到手了。你們這個收益每年能進賬多少錢?

當然遠不如把公司開得好一點,把本職工作做得好一點有意義。

股票不能炒,當然也不是趕著大家離開股市,用投資的思維來做股票還是可取的。

比如,有兩種簡便的操作方式:

第一種,熊市行情冷清的時候分批定投指數,等牛市人聲鼎沸、大家都賺錢的時候分批賣出。

第二種,熊市行情冷清的時候好好工作和休息,等牛市人聲鼎沸、大家都賺錢的時候才參與。

兩種操作方式看起來截然相反,實際都是可以輕鬆賺錢的,無非是,賺多賺少而已。

但不管賺多賺少,比每天辛苦折騰最後還虧錢好。

這兩種操作方式賺錢的原理也很簡單:都是巧妙利用了“用時間換空間”,發揮了我們業餘玩家最大的優勢。

我們沒有業績壓力啊,等得起。這是我們唯一比職業玩家佔便宜的地方,職業玩家的業績,時時刻刻有客戶盯著,一言不合就要贖回。

還有,雖然不要炒股,但一些投資理財的基礎常識也可以學學。

學了幹什麼?不是為了去賺大錢,而是為了避免踩大坑。

大家好好經營公司、好好上班終於有了一些積蓄,各路投資理財的騙局就在等著我們了。

原始股、收藏品、公司債,等等諸如此類,要有基本的風險認知和分散意識,才不至於遭遇“辛辛苦苦好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另外,學一些基礎常識,還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修身養性。

開闊眼界,就是政治、經濟、行業你都能知道一些,說上幾句,有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東西還可以被自己主業所借鑑。

修身養性,就是明白了貪婪、恐懼、僥倖等大致是怎麼回事,能感受到自律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自由,減法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加法。

會幫助我們參破很多,如果效果好,甚至能像我一樣啊,最終變成性冷淡。

嗯,所以,真不要炒股,就學學投資理財常識,做做簡單操作,賺個較低的穩定收益跑贏銀行定期存款,並且幫助我們保護好主業裡賺的錢就行了。

大好前途,還是要靠主業。

更大好的前途,靠運氣。經常給奶發紅包能提升運氣啊兄弟們……

------操作指南------

1.大勢。總體趨勢評分:4.5分;階段最強指數:無。(8分以下不超過半倉,6分以下不建議參與)

2.概況。今天市場跌幅較大。除公交、西安自貿區、語音技術、房地產開發、ST等少數板塊略紅外,其餘全線飄綠,石油、豬肉、醫藥生物、農產品加工、自由貿易港等跌幅居前。個股漲跌比520:2923,自然漲停16家、跌停4家。

3.觀點。維持近期觀點不變,市場仍然相對較弱,繼續休息觀望。希望大家通過認識奶爸,能從被市場折磨,以後慢慢變成享受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