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徐繼孺故居,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曹城街道辦事處三完小後面的西街藝星衚衕7號。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院落長19.5米,寬20米,面積400平方米。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該處為清末翰林徐繼儒的故居,明三暗五,東西長16.5米,寬6.5米,進深5.1米,牆厚68公分。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帶前廊,重梁起架,葦芭鋪頂,小灰瓦蓋頂。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牆體裡生外熟,灰磚鋪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始建於清末,20世紀60年代被毀,現僅存正房一棟,整體結構基本保持原貌,歷經多次維修。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2004年,次間建南北隔牆,現有住戶居住。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1979年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1989年6月被公佈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對徐繼儒故居進行復查。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該民居為研究魯西南清代民居的建造技術及式樣提供了資料,為全面研究徐繼儒生平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藝術研究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是我縣現存不多的歷史文化地標建築之一。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故居看著樸實大方,具有魯西南普通民居風格,是曹縣現存最好的一棟普通古民居。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一代良吏徐繼孺

在曹縣,徐翰林的故事廣為流傳,其為國為民的壯舉被後人廣為傳頌。

徐繼孺(1858—1917) 字又稚,號悔齋,曹縣徐樓村人,晚清進士,官至潞安州知府。既是一名剛直不阿、清正廉明的循吏,又是一位著名的學者、詩人。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才華橫溢脫穎出

徐繼孺自幼聰穎端重,11歲中秀才,15歲進選拔貢。隨即遊學濟南,同窗中其年齡最小,每次考試卻名列前茅,深得濼源書院主講匡鶴泉先生的讚許。常與泉城文人談經論史,切磋學問,多能探本溯源,令人刮目相看。不久,以拔貢朝考,選為黃縣訓導。公事之暇,遍訪膠東名士,孜孜學問,以求教益,因而學業大進。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徐繼孺進士試卷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中舉,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高中二甲四名進士,入翰林院。三年散館,成績優異,授翰林院編修,旋出任陝西省副主考。

鞠躬盡瘁恪職守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出任河南學政。儘管當時國是日非,徐繼孺仍堅持“大廈誰能支?樑棟方待汝”的信念,寄希望於後學,全力簡拔人才。僅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年,就選拔貢、優貢126人,皆飽學之士,一時稱“極盛”。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徐被委任為山西省清源局總辦,專司清理庫銀。該省藩庫歷年積弊甚多,前巡撫張文襄曾嚴令清理,杖斃蠹役數人,但終無大效。徐就任半年,即將全省款項整理得井然有序,“察之如犀,靈如鐵鑄”,致使“奸吏咋舌,莫敢支吾”。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巡撫非常欽佩,感慨地說:“惜不令張文襄見之也。”

為民除害須隱居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冬,徐調任潞安州知府。某天主教神甫擴建教堂,強佔一個寡婦的住宅。徐繼孺剛接到狀子,神甫即來要挾。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徐聯想到剛剛發生的四起教士欺民案,滿腔義憤不能自已,立即和通判王某、知縣常某共謀處理。王、常二人認為洋人勢大,皇上尚且畏懼,地方更無能為力。徐斷然說:“洋人目無法紀,囂張已極,欺壓百姓,當殺無赦。既為知府,怎能不為百姓伸張正義?當備文請示巡撫,即行辦理。”是夜,正巧接巡撫手諭:“今有太原府德國神甫某畏罪潛逃,飭該府派幹員截殺,切切勿誤!”徐連聲說:“好!好!”立即佈置,當夜捕殺外國傳教士7人,山西人心大快。事發,朝廷屈服於德人壓力,敕命徐終身戍邊。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二月初的一個夜晚,巡撫聽到洋人威逼皇上“嚴懲兇手”的消息,密令徐儘快潛逃。徐遂將印綬交給常縣令,倉促出走,隱居於河南輝縣蘇門山,自號蘇門山人,閉門著書3年。後回到原曹縣磐石鎮牛市西面的民房寓居,也就是現在西街藝星衚衕的故居,改名為徐繼儒,深居簡出,殫心著述。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老驥伏櫪遭不測

徐繼孺雖然隱居,但他並沒有因此渾渾噩噩,而是把精力放在了著書立說上,所著作品主要有《曹南文獻錄》82卷,附錄6卷,約100萬言,積15年而書成。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該書彙集了曹州府11州縣的文獻資料,是研究魯西南地方史志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獻。另有《曹縣藝文志》10卷、《梓里見聞錄》8卷、《新學辨惑》2卷、《西學溯源》8卷、《國朝文家緒論》6卷、《師友贈言錄》8卷、《悔齋鑑往錄》8卷、《徐悔齋集》18卷、《悔齋文集》4卷、續集4卷、《悔齋文存》12卷、《悔齋詩存》38卷,計13種214卷,約300萬言。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另外,徐繼孺還受定陶、東明等縣知事之邀,審定了十幾個縣的縣誌。

1916年,地方騷亂,上司命各縣舉辦民團以清盜源、安地方。曹縣知事曹倜因徐繼孺德高望重,請他主持團務,憂國憂民的他義不容辭地答應了。1917年五月二十二日夜,碭山大毛(毛思忠)、二毛(毛思義)率部數百人偷襲曹縣,徐聞變出戶,遭伏擊身亡。

清末翰林徐繼孺曹縣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