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有名的瓷器“定窯”如何去區分?

定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

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

宋代最有名的瓷器“定窯”如何去區分?

何為定窯:

定窯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製黑釉、紫釉、綠釉、紅釉等。定窯的胎質薄而輕,胎色白色微黃,較堅硬,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極薄,可以見胎。定瓷有淚痕芒口等特徵。淚痕多見於盤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勻,有的下垂形如淚跡。北宋早期定窯產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稱為“芒口”,芒口處常常鑲金、銀、銅質邊圈以掩飾芒口缺陷,此為定窯一大特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稱“竹絲刷紋”。

藏品特徵: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口徑:20.5cm底徑:3.7cm通高:6.4cm此展品瓷胎薄膩至極,造型規整秀美,表面光亮細膩,刻畫圖案清晰流暢,毫無造作之感。輕輕敲擊,就能聽到清脆的響聲,沿口描金,底刻官字款。

宋代最有名的瓷器“定窯”如何去區分?

定窯的價值:

宋代瓷窯裝燒技術最為重要的成就,就是發明了覆燒法和“火照術”。定窯首創覆燒法,還使用了一種墊圈式組合匣體。這種燒製方法的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間,既可節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變形,從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產量,對南北瓷窯都產生過很大影響。

定窯白瓷裝飾有劃花、刻花與印花三種。劃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狀工具劃出簡單花紋,線條剛勁流暢、富於動感。蓮瓣紋是定窯器上最常見的劃花紋飾。刻花是在劃花裝飾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時與劃花工藝一起運用。定窯紋飾中最富表現力的是印花紋飾。這一工藝始於北宋中期,成熟於北宋晚期。紋飾多在盤碗的裡部。定窯印花題材以各種花卉最多見,動物、禽鳥、水波游魚紋等也有一定數量。定窯印花瓷器在宋代印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對南北瓷窯均有較大影響。

宋代最有名的瓷器“定窯”如何去區分?

定窯從邢窯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定窯隨著地域變化,新瓷土料的運用和制瓷工藝的進步。卞向和認為:定窯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上閃爍過光芒,在中國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發展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