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你買到了什麼?

雙十一,你買到了什麼?

回憶起記憶中的光棍節、獨身戒指,這些當年不那麼光彩、甚至有些尷尬的時光標誌物,似乎都離我們遠去了。

代之而來的是購物,某寶雙十一,某東618... ...,這些瘋狂的購物節瀰漫著一種狂歡的氣氛,動不動就...嗨翻天,或者...嘉年華,似乎每一天你都該是興奮的,裝作打雞血狀。

如今我們的生活太方便了,打開手機,動動手指,美食、衣服、生活用品、甚至各種服務,按摩的、美甲的,都能出現在眼前。

雙十一,你買到了什麼?

生活便捷了,省下來的時間我們都做了什麼。

更多的時間玩手機,追劇,甚至發呆,“葛優癱”,隨之而來的是腰痠背痛、視力受損、手部關節僵化,除了這些,還有嗎?買買買,買到的是什麼呢?越來越多的“購物狂”,動輒就對某種事物上癮,之前的網癮、到現在的手機癮,為什麼我們的意志如此的不堪一擊?甚至有報道稱有人因為購物上癮而傾家蕩產,嚴重影響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雙十一,你買到了什麼?

強大的購買力背後藏著很大的虛無和焦慮。

每天擠地鐵的人對於地鐵上打架不陌生吧,我曾經遇到過一對,因為是週末出門,地鐵上人很少,是少有的“過年的北京地鐵”,站著零零散散幾個人,一點都談不上擠,兩個中年男子下地鐵,不知道怎麼碰了一下,兩個人就吵了幾句,然後就打了起來,因為安靜,能聽到拳頭擊中身體的聲音,衣服也都扯的不像樣,兩個人打了一站又一站,沒有停的意思,也沒有人勸,可能覺得太不值了吧,我都覺得他們打的越來越尷尬,也不能像個小孩子似的說“咱倆結束戰鬥”吧,旁邊一個奶奶看不下去了,過來勸架,指揮讓一個人先下車,另一個後下,兩個人沒有絲毫的怨言,反而看樣子挺感激她的。非常聽話的分開,繼而結束打鬥。

這讓我想起了聽說的小剛和小明的故事,約摸3、4年級的樣子,兩個人打架,有其他同學告訴老師,老師把他們兩個叫到辦公室,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打架啊”,小剛說,“小明說我們打一架吧,我們就打了”,老師挺詫異的,覺得兩個人沒有什麼值得調停的矛盾,就讓他們出去了。兩個孩子拉著手出去玩了。小孩子的衝突竟然可以來的這麼玩味。

此時你會不會有疑問,買東西就是有心理問題嗎?當然不是。

如果最近很辛苦,想犒勞一下自己,或者單純的就想讓自己開心一下,這又未嘗不可呢?有些人,是在狂買之後體驗不到快樂,反而是無盡的空虛。甚至在面對旁人的指責時手足無措,有的人自己沒有購買的能力,又想過的奢華,於是出賣自己的身體,這樣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嗎?

雙十一,你買到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