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統:如果沒有中國 世界關鍵事務就無法做出改變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道海外媒體稱,“如今沒有中國,就無法再對這個世界的關鍵事務做出改變,更不要說對這些事務進行規範。”正在訪華的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12月9日在北京科爾伯基金會談到世界局勢改變時,特別強調了中國的重要性。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9日報道,鑑於目前的中美貿易衝突,施泰因邁爾表示:“或許我們將在歷史上第一次體驗到,美國的外交、貿易政策脫離了其自己一手打造的國際秩序。”他表示,北京對此的反應與之前有所不同,因為中國人如今感覺自己夠強,不再規避與美國的衝突。

德國總統強調,德國與中國有共同利益,他說,與中國對話並不容易,然而因此更為必要,“我們必須找到盟友,與我們共同維護成熟的國際秩序”。他還表示,與此同時,面對中國也要勇於指出分歧,探討分歧。

此外,德國總統9日還與中國專家們一同討論了數字化未來的挑戰。他表示,必須也在國際上討論人工智能等道德規範的問題。“數字化會帶來比我們今天想像中更大的影響。”他說。

另據香港《信報》12月8日報道,施泰因邁爾於12月5日至10日展開就任德國總統以來對中國的首次國事訪問,主要是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及中國在未來技術上的發展,他的首站是廣東。

訪問首天,施泰因邁爾在廣州市與廣東省領導會晤,表示要進一步加強交流溝通,深化兩地經貿、科技、人才、文化、體育等領域務實合作。他翌日到訪中山,考察三角鎮民森信息科技產業園的中德合作職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當得悉中國區總部設在中山的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為港珠澳大橋供應電梯設備時,他不斷點頭微笑。施泰因邁爾又在廣州參觀粵劇藝術博物館、永慶坊和荔枝灣湧,就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等交流。

此外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9日的文章稱,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安排了幾乎整整一週時間訪問中國。這是他2017年2月出任總統以來對單一國家時間最長的一次出訪。在12月10日之前,他一直行走在中國的各個地方,拜訪企業、教育機構、博物館。

施泰因邁爾在廣州開始他的中國之行時談到了人工智能,他問道:“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讓這些大量的數據催生出新的監控程序?”

文章稱,或者我們可以更泛泛地問:我們怎樣才能讓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在接下來全球性、技術性的發展進程中扮演儘可能重要的角色?西方世界可以獨自制定遊戲規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很可惜德國在技術上已經處於落後狀態。德國聯邦政府不久前才推出了“邁向全球領先人工智能技術地位”的計劃。中國政府一年前就宣稱,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會達到1500億美元的總量,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今天人工智能能力最具價值的7家公司中,就有5家來自中國。歐洲被妥妥地甩在了後面。

文章還稱,如今,中國已經是我們的一位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和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早在2016年,中國就取代美國,成為了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但僅僅靠收緊對外經濟法規來制止技術外流已經早就不合時宜了。

文章指出,今年夏天,柏林以“安全政策考慮”為由,制止了中方收購德國阿倫鎮的機械設備製造商萊菲爾德金屬旋壓機制造公司。我們想要在新的全球遊戲規則制定過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就必須在技術上取得競爭優勢。此次中國之行最重要的體會應該是“我們不能落後”,否則不會再有什麼人能重視我們的價值觀了。

德國總統:如果沒有中國 世界關鍵事務就無法做出改變

施泰因邁爾(中)12月6日參觀廣州荔枝灣湧(德意志新聞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