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共享單車|由共享單車引發的幾點商業思考


也談共享單車|由共享單車引發的幾點商業思考


也談共享單車|由共享單車引發的幾點商業思考


也談共享單車|由共享單車引發的幾點商業思考


也談共享單車|由共享單車引發的幾點商業思考


也談共享單車

——由共享單車引發的幾點商業思考


共享單車,單車加上一個“共享”二字,也不是什麼高科技,只是掃描二維碼就能把車騎走而已,就成了香餑餑——但殊不知這自行車是哪個世紀的產物了?(最原始的自行車是法國人西夫拉克,於公元1790年發明的,距今已經有二百多年曆史了。)

二百多年後,中國人給自行車加上了“共享”二字,一時之間讓自行車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重新成為受人追捧和炙手可熱的東西。不過,共享單車只是風靡一時,各大商業機構和資本巨頭的瘋狂投資,讓共享單車這一新興市場,沒用幾年就趨於飽和了,甚至造成了單車氾濫的局面。

而現在,共享單車已成社會公害了,浪費了投資人的錢財,耗費了鉅額社會資產,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和公共資產,最後還破壞了公共秩序,堆積成山之後又破壞了環境。唯一的功勞:檢驗了大眾的公德意識和道德水準。

共享單車成為新公害,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造成了社會資產的大量浪費。盲目跟風、蜂擁而上,是商業發展的一大通病。現在的共享單車,就好比90年代的呼啦圈。呼啦圈曾經在90年代,火爆了那麼一陣兒,然後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共享單車創業,本是一個很火很熱門的點子,但現在卻因為多家效仿和蜂擁而上,造成了大量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共享單車的火爆,這也是創業點子難找的體現。共享單車的蜂擁而上,也是一種對資本的掠奪——既掠奪了投資人的資本,也掠奪了使用者的錢財(押金難退)。

共享單車的肆意氾濫,造成了社會資源的一大浪費。共享經濟,變成資源浪費。其實,共享單車的推出,不單是為了便民,也不在乎使用者騎車的那點費用,主要是項目能夠融到大量的資金(可以藉機把投資人的錢裝入自己的腰包),同時還可以獲取大量的用戶押金——天大的好處擺在那,共享單車這碗飯誰能不搶呢?

共享單車這個項目確實不錯。但是,不加管控的頻繁複制和肆意發展,最終讓共享單車成為社會公害。不僅浪費了大量社會資產,還破壞了城市的環境秩序,並形成了新的社會問題。這麼多共享單車堆積如山,如何處置?建議有關部門回收利用吧,能用的低價賣給老百姓。不能用的拆解之後,送到鋼廠和塑膠製品廠。

共享單車的肆意膨脹,是對資本的掠奪,更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共享單車好似一面鏡子,國民素質、公德意識、道德修養上的短板,在這面鏡子前暴露無疑。

事實勝於雄辯,真理需要事實來驗證!看著隨處亂放的共享單車,感覺真是印證了那句話:中國城市環境汙染不是由汽車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車造成的。——以前,看到這句話時,覺得好可笑。但不知道,說這句話的人太有先見之明瞭!一句笑談,居然真成現實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真的成為了新的城市汙染。

共享單車,現在看已然風光不在,多年以後再回顧,可能只有深刻的反思。共享單車的商業立項,到底正確與否,只有在多年以後塵囂落定再評判吧!最後只能無疾而終——耗費大量投資,資金回籠過緩,收益跟不上損耗(都是人為損壞),整個賠錢的買賣。共享單車,成為了國人素質和社會公德的試金石!

——上面的文字,是我以前在微博上寫的。將不同時間寫的微博,彙編到一起整合而成,然後稍加潤色和增補。

除此之外,針對共享單車,我還有其他的看法和思考,將在下面的文章中稍加闡述:

1、共享單車,創意確實不錯,項目也不錯。但在當今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人人向錢看的唯利是圖的現實社會,你再好的點子和項目一經推出,就會有很多人競相模仿和頻繁複制。國人都是拿來主義,不想去創新和創造,只會瘋搶現成的東西。並且很多人道德水準低下,沒有知識產權意識——只要你出了新東西,就有人敢照抄;只要你有了新點子,就有人敢複製;只要你的生意好,就有人來搶市場。

2、共享單車,掃碼解鎖的這種方式,應該可以申請專利,而共享單車就車子本身和掃碼打開的車鎖都可以申請專利。但不知當初創造共享單車的人,是否申請了專利。申請了專利,就可以受到一定期限的專利保護,他人就無法再利用或模仿。

而對於其他創業和商業項目來說,也要注重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能申請專利的技術和產品,在推向市場之前儘快的申請專利。

3、共享單車,即便申請了專利保護,即便專利保護有法律效力——但某些國人為了謀圖私利,是不顧法律不講道德的。即便申請了專利,但還會有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加以剽竊和模仿。很多中國企業,剽竊、模仿和逆向研發的能力,都是一流的。

4、共享單車,被一些城市所遺棄,單車墳場裡車子堆積如山,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當今社會,機動車已經成為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車的利用率在共享單車出現之前,一直是處於下降趨勢。很多城市早就進入了“去單車時代”,公路雖然越修越寬,但為了拓寬公路就侵佔了自行車道的位置,在某些城市公路上根本就沒有自行車道。或者,為了便於機動車行駛,把原先隔離出來的自行車道給徵用了。

再有城市道路四通八達,各種配套設施齊備,但卻沒有預留出停放自行車的車位,所以導致共享單車停上了人行道,甚至佔用了盲道,或出現亂停亂放的現象。雖然車子亂停亂放大多是人為的,但將社會人群素質低下拋開不談,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城市的大環境與共享單車不相協調。一個與大環境不相協調的商業項目,必然會在運營和發展中出問題。

5、共享單車,如果只有一兩家商業機構來運營,那麼其市場可能會經久不衰,並持續發展下去。在共享單車推出之後,馬上就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香餑餑,成為了受人追捧和炙手可熱的商業項目,所以很多人都競相湧入共享單車市場,都想從中獲利。

其實,在商業上,中國人無論做什麼都是一窩蜂,一點小利就會蜂擁而上,而共享單車這一新興的廣闊的大市場,就更會讓人分外眼紅和趨之若鶩了。不過,很多商業機構和社會資本的湧入,就沒有讓共享單車更加興旺發達,而是一下子就把市場給弄飽和,甚至近乎做死了。共享單車行業即便未死,但也是半死不活,早就沒有了過去的風光,伴隨著一個個共享單車機構的停運和下馬,共享單車已經進入了衰退期,或者說提前進入了衰退期。

任何商業項目,只要不加監管和控制,任其肆意的粗獷式經營和野蠻式發展,在市場進一步發展過程中,不管其是否取得了輝煌成果,都必將快速的進入衰退期。而對於某些商業項目,不管市場前景多麼好,多麼的受人追捧,都不要盲目的跟風。在商業項目立項和運營過程中,也不要盲目的加大投入和擴大經營——對市場的調研和估測,有時並不準確,或者說很多時候都存在盲目樂觀。

6、共享單車,跌落神壇走向失敗的原因,就是其自身太過簡單易於模仿和複製。當今社會,想在商業上獨樹一幟和萬古長青,還是做那種“蠍子粑粑獨一份”的生意,但這樣的生意少之又少。雖然很多市場都日趨飽和或同化,但經過細分市場和獨闢蹊徑,或掌握高新技術,也會找到新興而獨特的,或存在技術壁壘的生意。做生意,想要不被模仿和不受衝擊,就做別人做不了的生意,或者准入門檻比較高一般人進不來的生意。這樣的生意,才能夠長久的發展下去。

7、共享單車,肆意膨脹發展失控,也跟媒體的炒作有關。不管是官方媒體,還是自媒體,都對共享單車大加褒獎和炒作,將其列入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褒獎的溢美之詞讚不絕口,炒作之勢日益火爆,逐步將共享單車和共享經濟推上神壇,也讓某些人不由的頭腦發熱,失去理智喪失理性的紛紛湧入共享單車市場——讓共享單車市場快速膨脹又急速衰落,媒體的功勞是功不可沒的!可以說,媒體在共享單車的市場發展和衰落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可以說炒作的有點過火了,把市場炒糊了。

做生意還是不要頭腦發熱,不要一昧聽信媒體的宣傳和報道。現在的媒體,不管是官媒還是自媒體,大多沒什麼主見,也都是一有熱點就蜂擁炒作的。而宣傳和炒作,往往會出現失實的情況,單看媒體報道,不做市場調研,往往會讓人對市場的未來前景和發展,做出錯誤的判斷。

8、共享單車,在其出現之後,我一直不看好它,或者說一直持有不同意見。因為,我知道共享單車連通手機APP,可以記錄人的行程,暴露人的出行軌跡,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拒絕騎共享單車。不過,最終耐不住身邊人的慫恿,也是陪身邊人一起騎車,我還是騎行過幾次(迄今為止騎過四五次)。

我騎過幾輛不同機構的共享單車,但某些單車給我的印象和感受並不好。車況不好,操作不靈,或者在騎行過程中感到很車子沉重,需要使勁地蹬車,可以說不蹬不走。在騎行的過程中,很少有騎乘的快感,卻感受到乏累。某些單車的外觀不錯,單車況實在不好,跟車輛本身的成本低廉以及維護不到位有關。

產品的製造成本低廉(或者是粗製濫造),維護不到位(售後服務不好)也是某些商企存在的實際問題。而這兩項問題不加以解決,商業機構難以健康長久的發展。

9、共享單車,從新興、發展、光輝到衰落,經歷了一個過程,也曾風光,也曾輝煌。但輝煌過後是黯淡,興盛過後必然走向衰亡。共享單車,是一個商業神話,還是一個商業笑話,還是讓後人去評論吧。

從共享單車這一商業項目中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思考。不光那些曾經染指於共享單車這一商業項目的人,會對成功或失敗加以思考。那些躺在單車墳場裡的車子,或許也在思考:它們的出現和被遺棄,是命該如此,還是造化弄人?

10、共享單車,紛紛湧現街頭,又紛紛被遺棄到墳場,在此之中造成了大量的社會資產的消耗和浪費。那些成千上萬輛,在墳場中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也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或者說一個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這些單車堆積到墳場,在風吹雨淋中只能淘汰和報廢。現如今,這些單車如何回收和再利用,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單車數量太多了,一時間難以消化。而這些單車總堆下去也不是個事啊,如何回收再利用呢?或許,會讓一個行業隨之興起,那就是回收共享單車(開個玩笑)。

11、共享單車,這一商業項目和市場局面,在剛開始還是很不錯的。而在一個行業,或者說商業項目上獲利的人,大多是最初進入的幾個人;而中期發展中進入市場的人,有的也會獲利;但後期跟風進入的人,大多難以獲利或造成資本的意外損失。所以說,一個商業市場的進入時機,真的很重要。

商業經營,就要找準時機,準確切入,獲取利益之後迅速撤走見好就收——不要戀戰,不要刻意的去追漲殺跌。在進入市場前,要對市場進行理智冷靜的細緻分析,做好市場調研,才能掌握進入市場的切入點,從而準確的把握市場脈搏。在市場投資和商業經營中,無論何時都不要頭腦發熱和盲目跟風。

12、共享單車,一經推出之後日益火爆,也帶火了“共享經濟”這一名詞。而各種共享產品,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共享馬紮、共享衣櫥等等都隨之而來和蜂擁而上,但很多共享產品還沒有進入興盛期,或者進入市場之後不久就悄然隕落了。很多共享產品的收效都並不好,或者高估市場和盲目草率,大張旗鼓推向市場卻又在短時間內偃旗息鼓悄然隕落——由此也應引發人們的思考,這“共享經濟”是真正的商業大趨勢,還是某些商業人士和媒體人的意淫?

“共享經濟”這一想法,其實也不錯,其目的應該是盤活現有的社會資產,而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共享”,而盲目設立商業項目,盲目的加大投入,而硬生生的去開闢一個市場。雖然商業市場需要開闢和拓展,但也不要盲目的去開疆拓土和跑馬圈地——眾多社會資本都湧向共享單車,最終造成了社會資本的大量浪費,不得不引發人們的反思。

13、共享單車,推向市場之後快速興起日趨火熱,然後從興盛快速轉向衰敗,在整個過程中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那些自行車的生產廠家。曾經有文章說:共享單車救活了日漸衰落的自行車企業,為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前景和局面。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很多自行車生產廠家,為了滿足共享單車的用車需求,都在共享單車的生產中加大投資,甚至挪用了新產品的研發費用,以確保共享單車的生產和供應。雖然把大批量的共享單車生產出來,又推向了市場,但由於資金回籠過緩,或者某些共享單車商業機構的快速倒閉,導致自行車廠的賬款難以回收,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共享單車真的如某些文章所說的,救活了自行車企業嗎,還是為自行車生產廠家挖了一個很大的坑呢?

14、共享單車,坑害的不僅是自行車的生產廠家,最受坑害的還是投資人。身為投資人,不管是天使投資人還是風險投資人,都應該時刻保持理性和理智,不要盲目衝動,不要草率的做出決定,不要被商業計劃書和慷慨陳詞所誘惑和鼓動。對於所要投資的商業項目和整個市場環境,要做出深入細緻的調研,通過親自調研來掌握第一手資料,並準確做出判斷,才能夠避免陷入盲目投資和錯誤投資的窘境。而共享單車的泛濫,所暴露出的問題,就是某些投資人太過盲目了。

15、共享單車,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為出行提供便捷,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說實話,共享單車的這一商業項目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在筆者看來,現實社會解決公共出行難的問題,需要加大投入的不是共享單車,而是公共交通工具。現在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普遍存在運力不足,車次少和覆蓋面窄等窘境。你看那各大城市裡,每天上下班的人流高峰期,公交車和地鐵裡都擠成什麼樣子了(都快把人擠成相片了)。

而在當今社會,公交車是最能裝載人的交通工具,而在國內機動車是不允許超載的,但公交車卻是一個例外。或許,公交車上不存在超載,因為公交車載客標準:1平方米超過8人才算超載。事實上,公交車再擁擠,1平方米也很難擠下8個人。難道一平米不足8人,就不算超載嗎?感覺這個標準應該修改一下。尤其是某些公交車次,車輛老舊車況不好,又乘車人員擁擠,很容易形成安全隱患。

筆者曾經在多個城市中,乘坐過多個車次和線路的公交車,親身體驗之後感覺所乘坐(站立)過的公交車,每次都很擠啊,並且某些車次存在運力不足,因為有的車等很久都不來。(乘坐公交車是我的一大愛好,每到一個陌生城市,我都會坐一下這個城市的公交車,既可以通過坐車來欣賞城市風景,又可以藉機體察社會民情和人文風貌。因為公交車也是一個城市的窗口,社會民情和群眾素養等等,都能夠通過公交車來展現或暴露出來。題外話)

除了乘坐公交車之外,也曾在北京和上海的上下班高峰期擠過地鐵,在地鐵上感到擁擠,感覺沒有立足之地,甚至有一次我都沒能擠進去。通過多年的親身體會,筆者覺得要真正解決大家出行難問題,還是應該在公共交通設施上加大投資。或者,發展由輕軌、公交、地鐵三者構成的立體交通,實現同站換乘或無縫銜接,多設置運行線路,或者由公交公司開通一些“穿街中巴”(定時發車定點停靠,或手機App預約乘車),才能實際解決出行難問題。

16、共享單車,由興盛快速轉向衰敗,暴露出一些商業問題之外——某些人對共享單車大肆損壞,對車鎖加以暴力和技術拆解之後盜騎車輛,或將車子加裝私鎖據為己有,甚至把車子扔入河中等等,各種行徑也將公民素質地下、道德水準不高、公德心缺失等社會問題暴露無遺。

由此值得我們深刻反思,這麼多年一直抓經濟,對社會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不是沒有抓到位呢?經濟指標雖然上去了,社會經濟也日趨繁榮了,卻讓公民思想道德水準成為了社會發展的最大短板,不得不引發世人的反思。

……

思考也好,反思也罷。從共享單車上暴露出來的問題,確實值得好好想一想,認真的加以反思。因為共享單車所造成的社會資產的浪費是巨大的,單車墳場堆積如山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如何來解決呢?

在未來的商業發展中,又如何避免像共享單車這樣由於盲目投資和野蠻發展,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和負面影響——商業項目如何才能避免重蹈共享單車的覆轍,需要投資人謹慎投資和慎重投入,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對市場和商業項目加強監管,或提高商業項目的准入門檻,才能夠避免商業項目肆意發展、盲目擴張和瘋狂氾濫,才能夠避免社會資本的無謂損耗和流失。

當共享單車巨星隕落,眾多共享產品銷聲匿跡,“共享經濟”是否還能夠發展下去呢?而那些在墳場裡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又將何去何從,只能等待時間給出最終的答案。

在共享單車之後,下一個炙手可熱受人追捧的商業項目,會是什麼呢?或許,很多人都在思考,都在尋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