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溫以智謀奪了淮南府的軍政大權,成了實際上的“淮南王”

徐溫以智謀奪了淮南府的軍政大權,成了實際上的“淮南玉”

徐溫以智謀奪了淮南府的軍政大權,成了實際上的“淮南玉”他從軍事上著眼,看到金陵鐘山石城龍盤虎踞的地理形勢,自已即以淮南節度副使的身份兼任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但他並不赴任,留在揚州控制著軍政大權,派自己的義子徐知誥前往異州代行職權。這樣,徐溫就造成了既能控制全局,又有自己獨立勢力範圍,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勢態。

徐溫上臺以後,執行較為寬鬆的政策,謀求淮南境內的安定局面。他對淮南節度府司馬嚴可求說:“我們費盡心機奇得了淮南的大權。現在大局已定,應該改弦更張,力行普政,休養生息,謀求更大的發展,力保長治久安。過不了多久,我的部屬中就會有人來取我們的頭顱!”

徐溫以智謀奪了淮南府的軍政大權,成了實際上的“淮南王”

徐溫首先借楊隆演繼位的機會,大赦境內。接著又採取遠交近攻的謀略,派出一個又一個的使者,出使晉、歧等地,向鄰鎮報告楊隆演繼位的消息,表示和好的願望。李茂貞馬上作出反應,以唐延的名義,冊楊隆演為吳王兼中書令。對於鄰邦的要求,徐溫執行籠絡人心的策略,以圖後用。

撫州(今屬江西省)刺史危全諷自稱鎮南節度使,領撫、信、袁、吉(州治分別為今江西撫州、上饒宜春、吉安)之兵,進攻淮南府管轄的洪州(今江西南昌)楚王馬殷派兵圍高安,聲援危全諷鎮節度使劉威告急於揚州,徐溫命周本出師。雙方在象芽潭(地在今南昌市南)展開激戰,危全諷大敗被俘,袁、吉、信、饒等州將士紛紛歸降。徐溫考慮到危全諷在楊行密攻戰宜州趙鍠的戰鬥中曾給予過幫助,不僅馬上釋放了他,而且還贈送他一大批禮物。

徐溫以智謀奪了淮南府的軍政大權,成了實際上的“淮南王”

這一政策對鄰邦的將吏影響甚天,不長時間內,虔州(州治今江西贛州)刺史盧光稠、湖州刺史錢鏢及將領高禮等紛紛歸附,江西全境以及吳越的個別州郡,都成了徐溫淮南府的轄地。

武義元年(公元919年)七月,吳越兵錢傳瓘進攻常州徐溫率諸將前往救援,又命右雄武統軍陳璋率水師從海門(今江蘇鎮江市)東下,回從東面包抄常州,雙方激戰於無錫。當時正值久旱無雨,陳璋乘風放火。吳越軍沒有防備,驚慌而奔。他們的副將何逢、吳建被陳璋手下的牙將殺死,錢傳瓘僅單騎從小路逃走。敗退中的吳越軍在香灣又被陳璋畿住,大敗虧輸。他們只恨爺孃少生兩隻腳,拼命向蘇州奔去。

徐溫的義子徐知誥請求率步卒2幹全部穿上吳越軍的服裝,跟在只顧逃命不顧一切的吳越敗軍後面,偷襲蘇州。諸將不等徐溫表態,都紛紛贊成。還有的將領補充徐知浩的理由:“吳越的優勢在於水師。現在久旱無雨,河道乾涸,他們的水軍無法發揮作用,應該乘天賜的機會,一舉滅掉吳越!”不少將領還請求自已與徐知浩一起去執行這個任務。

徐溫以智謀奪了淮南府的軍政大權,成了實際上的“淮南王”

誰也沒有想到,徐溫根本不同意徐知誥的建議。徐知誥和眾將大惑不解齊問緣故。徐溫對大家解釋說:“你們所獻的計策固然好,但你們不知道我即將請求息兵停戰,沒有工夫來實行你們的好計策。”

眾人被徐溫越說越糊塗,再次探詢原因。徐溫接著解釋說:“天下離亂日久,紛爭不息。將士甲不離身,馬未卸鞍,百姓連年供戰爭所需,生活既貧且困,也不安定。停戰息兵,乃天下眾望所歸。”過了一會,他又接下去說道:“再說錢公地狹人少,他經過這次敗仗,損兵折將,定將接受教訓,不再舉兵。如果我們窮追猛打,逼他無處存身,兔子急了還要咬人,何況他也是一郡之主。古時吳越之爭的故事,我想大家都是熟悉的。如果我們不能在短期內取勝,那末了我想諸公不會不明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我們北方的老冤家時時刻刻在尋找吃掉我們的機會啊,諸君不可不警惕!”

徐溫以智謀奪了淮南府的軍政大權,成了實際上的“淮南王”

諸將聽到這兒連連點頭稱是。徐溫又繼續說下去我們現在的力量大於吳越,但小於梁軍。對力量比較弱小卻又不時進犯我們的,應該堅決打敗他們,讓他知道厲害但又不必窮追猛打,適時體兵,網開一面,使他們心悅誠服。這樣兩地戰爭自然不會再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