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2017年異性性傳播艾滋病感染佔比69.6%


國家衛健委:2017年異性性傳播艾滋病感染佔比69.6%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北京報道

目前,性傳播依舊是中國境內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

11月23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健委)就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的發佈會上獲悉,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中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

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0/萬,參照國際標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佈不平衡。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2017年報告感染者中經異性傳播佔比為69.6%,男性同性傳播為25.5%。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提醒道,當前,尚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檢測發現,性傳播成為最主要傳播途徑,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感染率持續升高,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活動、合成毒品濫用及不安全性行為在一定範圍存在等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傳播風險,社交新媒體的普遍使用增強了易感染艾滋病行為的隱蔽性,人口頻繁流動增加了預防干預難度,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防治的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仍需要長期不懈做好艾滋病防治各項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研究員吳尊友表示,當前,性傳播作為我國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波及範圍廣泛,影響因素複雜多樣,防治形勢依然嚴峻,防治任務艱鉅。

從全球來看,性傳播是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特別是異性性傳播,在我們國家異性也在發生變化,剛才通報的數據已經顯示,異性性傳播佔的比例達到了69.6%。

經濟觀察網記者瞭解到,針對異性傳播,國家正在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加大宣傳,提高公民對艾滋病的防範意識,提高防範能力。在一些重點人群當中開展針對性的預防干預工作,針對異性性傳播的在一些特殊人群當中做推廣安全套的工作,做行為的干預,改變危性行為。

為了有效防控,還需積極推動科學檢測。吳尊友說:“這本身就是艾滋病預防干預的非常重要的措施。綜合干預措施還包括多部門開展的以公安開展的打擊賣淫嫖娼的行為,以及網絡的治理等,這些綜合的措施來應對我們面臨的新挑戰。”

在吳尊友看來,上述組合拳,對於保持中國艾滋病低流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步,上述組合拳還會進一步加大力度,利用科學技術提高防治工作的精準性,使得監管部門針對重點人群、重點危性行為開展干預性的針對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