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荷蘭公司曾索要15億諮詢費,如今慘遭打臉


不久前剛剛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想必大家還並沒有忘記,它的建造溝通了珠海,澳門,香港,對於加強港澳地區與內陸聯繫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座港珠澳大橋從2009年便開始建造,到今天建成完工已經有整整八個年頭了,總投資1296億元人民幣。從施工週期,投入人力物力的密度上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座港珠澳大橋的施工難度是相當大的。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座真正的世紀工程。

港珠澳大橋的施工難度就具體表現在海底隧道的建設上。這座大橋的建設中有一部分是需要沉到海底,然後在海底建立隧道,從而很好的連接兩端,而在最開始,我國並沒有這樣先進的技術,但是,荷蘭公司卻在這方面有著比較大的優勢。

我國為了可以更好的建造完成這座大橋,便打算讓荷蘭公司提供有關海底隧道部分的技術,但是荷蘭公司卻漫天要價,開出來一個天文數字的諮詢費,他們向中國索要諮詢費一點五億歐元,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付給他們十五億人民幣。

這遠遠超過了我國對建造這座大橋的預計所需金額。但我國為了可以更好的建造這座大橋,便與荷蘭公司的相關人員進行商討,說在自己的預算情況允許的條件下。最多隻能付給他們公司三億人民幣,而荷蘭公司的相關人員聽到這個數字之後,便帶著一種嘲諷語去說:我可以給你唱一首祈禱歌。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國也就只好放棄與荷蘭公司合作,轉向在國內自己尋找對這方面比較有技術經驗的人才。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的工程項目也是很多的,因此,我國也培育了很多建設型人才。最後在我們的技術人員反覆研究試驗下,最終解決了珠港澳大橋沉管隧道技術的難題,在我國建設工人的努力下,這座大橋最終竣工通車。


在這座大橋通車之後,我國人民也都為此感到十分的驕傲,因為這是一座完全靠由我們自己國家人民設計並竣工的一座跨海大橋,而且這座大橋也只有我們一個國家掌握了其中的核心技術。各位看官怎麼看待這件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