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學習一下柱的識圖要點吧!

按構件類型分類時,分別是KZ柱、轉換柱、芯柱、樑上柱、牆上柱。

KZ:框架柱和梁形成的整體。在體系中呈豎向構件就叫框架柱,框架柱是框架樑的支座。在學習基礎的時候,框架柱下面可以是獨立基礎,也可以是筏板基礎、條形基礎。

框架體系的受力方式與傳遞方式是:力傳到框架柱和框架樑上的板,板再傳到樑上,梁再傳到柱上,柱子傳到柱下獨立基礎上,最後獨立基礎傳到地基。

這種框架形式比起砌體牆整個受力方式得到提升,承載力優於砌體牆,可以獲得較大面積的空間, 佈置牆、次梁等等結構形式更靈活。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框架形式不再受到大家的需要。原因在於當樓層很高的時候,底層柱子的受力會非常大,相應的底層柱子的截面就會非常大,從而影響到底層空間。一方面是浪費材料,另一方面是,柱子截面大,構件面積就會大,使用空間就會小。

因此,剪力牆形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們可以用很薄的剪力牆代替很粗的柱子的受力,也可以應用在很高的樓層。

來學習一下柱的識圖要點吧!

轉換柱(ZHZ)

是兩種受力體系的轉換。上面可能是框架剪力牆或剪力牆結構體系,下面是框架體系。在兩種受力體系之間的轉換部位的這層,這裡的柱子叫轉換柱(16G以前叫框支柱)。轉換柱這一層上面的梁叫做框支梁(KZL)。

來學習一下柱的識圖要點吧!

轉換柱、框支梁

KZ柱在基礎頂部,框架樑搭在框架柱上。在某一層需要有柱子,但柱子不需要通到基礎。所以出現了樑上柱與牆上柱。樑上柱是框架樑上直接起柱的形式,牆上柱是剪力牆上直接起柱的形式。也就是說,這兩種柱子生根的地方一個是梁,一個是牆。

來學習一下柱的識圖要點吧!

樑上柱、牆上柱

芯柱(XZ):相較於其他能夠在外觀上能夠看到和圖紙上能夠顯示出來,芯柱在施工完成後看不出來。原因在於,芯柱是在混凝土柱子中間專門加固的部位,形成的核心部位,即芯柱。從外表看,只有一個混凝土柱子,芯柱的作用在於增加柱子的承載力,同時不增大柱子的截面。

來學習一下柱的識圖要點吧!


芯柱

按所處位置的分類,分為:角柱、邊柱、中柱。

角柱:兩邊有梁,有兩個外側面;

邊柱:三面有梁,有一面面向外側;

中柱:四面有梁,沒有外側。

來學習一下柱的識圖要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