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奇谋《孙子兵法》机变篇:迂直患利九变,灭敌人气志!连载三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的吴国将军孙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如今,孙子兵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尊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六千字左右,其精髓在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驾驭治军用兵的方法。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今天,小编范想文化陪你一起细读经典,体会那种《孙子兵法》在手,天下我有的真切感觉,让世界军事经典滋养我们的事业与生活。

绝世奇谋《孙子兵法》机变篇:迂直患利九变,灭敌人气志!连载三

军争篇(第七)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绝世奇谋《孙子兵法》机变篇:迂直患利九变,灭敌人气志!连载三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两敌对峙,没有比先获制胜条件更难的事了。“军争”中最难的地方是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条件。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后与敌人发动,却先于敌人到达。这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了。因此“军争”有利的,但也是危险的。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所以卷甲急进,白夜不休,加速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遣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因此,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地形。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对己有利而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开疆拓土,要分一部分给有功之人。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相机行事。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上说:“在战场上听不清语言的指挥,所以设置了金鼓;看不清动作的指挥,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视听的。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其锐气,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让他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敌人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怎样发力的。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背靠山丘的,不要正面进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用来充当诱饵的部队,不要贪食;对回撤本土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绝世奇谋《孙子兵法》机变篇:迂直患利九变,灭敌人气志!连载三

九变篇(第八)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绝世奇谋《孙子兵法》机变篇:迂直患利九变,灭敌人气志!连载三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周围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帅精通地形的无穷变化,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地形的无穷变化,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地利之便。指挥作战如果不懂地形的无穷变化,即使知道以上所述的“五个原则”,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考虑到有利条件,大事就容易进行;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因此,用最让人头痛的事去使敌国屈服,用复杂的事变去使敌国穷于应付,以利益为钓饵引诱敌国归附。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

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弱点:坚持死拼硬打,会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急切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过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轻率行动。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最容易有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害,一定要认真对待。

绝世奇谋《孙子兵法》机变篇:迂直患利九变,灭敌人气志!连载三

行军篇(第九)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薈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彊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阵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多益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己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绝世奇谋《孙子兵法》机变篇:迂直患利九变,灭敌人气志!连载三

孙子说:领兵作战时应该是这样处置军队的,通过山地,必须依靠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占领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对军队的处置原则。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较为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靠水边列阵;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要逗留;如果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在平原上应占领平坦之地,而右翼要依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避开阴暗之地;在物产丰富并且较高而坚固的地势驻扎,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有了胜利的保证。在丘陵堤防处驻扎,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主要侧翼背靠着它。这些用兵的好处,是锝自地形的帮助。上游下雨,洪水突至,应等待水势平缓以后。凡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几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接近。我们应该远离这些地形,而让敌人去靠近它;我们应面向这些地形,而让敌人去背靠它。军队两旁遇到有险峻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须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可能埋设伏兵和隐伏奸细的地方。

敌人离我很近而安静的,是依仗它占领险要地形;敌人离我很远但挑战不休,是想诱我前进;敌人驻扎在平坦地方,是因为对它有好处。树木摇动,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的疑阵;群鸟惊飞,是下有伏兵;野兽骇奔,是大举突袭;尘土高而尖,是战车驶来;尘土低而宽广,是步兵开来;尘土疏散飞扬,是敌人正在拽柴而走;尘土少而时起时落;是敌人正在扎营。敌人使者措辞谦卑却又在加紧战备的,是准备进攻;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姿态的,是准备撤退;轻车先出动,部署在两翼的,是在布列阵势;敌人尚未受挫而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列阵的,是企图约期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倚着兵器而站立的,是饥饿的表现;供水兵打水自己先饮的,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进兵争夺的,是疲劳的表现;敌人营寨上聚集鸟雀的,下面是空营;敌人夜间惊叫的,是恐慌的表现;敌营惊扰纷乱的,是敌将没有威严的表现;旌旗摇动不整齐的,是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军官易怒的,是全军疲倦的表现;用粮食喂马,杀马吃肉,收拾起汲水器具,部队不返营房的,是要拼死的穷寇;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的,是敌将失去人心;不断犒赏士卒的,是敌军没有办法;不断惩罚部属的,是敌人处境困难;先粗暴然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派来使者送礼言好的,是敌人想休兵息战;敌人逞怒同我对阵,但久不交锋又不撤退的,必须谨慎地观察他的企图。

打仗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拥戴,也就足够了。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俘虏。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执行惩罚,他们会不服,不服就很难使用。士卒已经亲近依附,如果不执行军纪军法,也不能用来作战。所以,要用仁德使他们思想统一,用军纪军法使他们行动一致,这样才是必胜之军。平素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从来不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不会服从。平时命令能贯彻执行的,表明将帅同士卒之间相处融洽。

绝世奇谋《孙子兵法》机变篇:迂直患利九变,灭敌人气志!连载三

小结:第七篇讲的是怎样在用兵中“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从而夺三军之气,夺将军之心。第八篇根据所调之兵与所遣之将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待,有地形的不同,有性格的差别,有优劣等的详尽研究,各有不同应对。第九篇讲在行军中如何宿营和观察敌情,详实细致,参考性强。

对文化交流有兴趣的朋友可加关注,互相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