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經常吃醃肉會損害健康?

過去沒有冰箱,人們為了延長肉的儲存時間,經常在“大雪”前後醃肉。醃製食物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食鹽的保藏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增加食品的風味。

闢謠:經常吃醃肉會損害健康?

如今醃肉已從簡單的保存手段轉變為獨特風味食品的加工技術,作為人們的調味或開胃小食。醃肉,其實也是件技術活。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把肉醃好:

1、買肉

要購買來源可靠的新鮮肉,不買有異味、注水的肉。

2、洗淨、預醃

醃肉前先把肉清洗乾淨,然後將鹽抹在肉上揉搓,一般醃肉時食鹽的濃度約為15%-18%,還可以根據需要加入酒、醬油、五香粉等調味料。

3、放入容器

放入玻璃或陶製容器中密封醃製數日,玻璃容器能有效隔絕空氣,密封性好,也便於觀察醃製的情況;陶製容器厚度適中,有助於維持醃製時所需要的溫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新買的、還是之前做過醃肉的容器,在使用前都應該徹底清洗乾淨,燙、煮一下之後放在太陽下暴曬幾個小時,徹底晾乾後再使用,這也是為了清除容器上可能存在的雜菌,保證醃肉的質量。

4、晾曬

把肉掛在通風處晾曬數日,方可製成醃肉。

吃醃肉對健康有影響嗎?應該怎麼吃呢?

醃肉屬於高鹽(鈉)食品,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居民每天攝入食鹽的量不應超過6克。因此,為了控制食鹽的攝入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儘量少吃或不吃醃肉。切不可將醃肉當做餐桌的主角,炒菜、拌麵條時放上一點即可,同時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闢謠:經常吃醃肉會損害健康?

醃肉除了直接食用之外,還可以作為烹調時的佐料。愛吃醃肉的朋友,可以用醃肉代替鹽,醃肉不僅有鹹味,還富有多種滋味,如果烹調時放入醃肉,則可以少放或不放鹽、味精等調味品。如用蘆筍等蔬菜炒醃肉,就可以少放或不放鹽和味精了。

如果還是想在烹調過程中加入鹽、醬油等,則在加入醃肉前最好先用水沖洗或浸泡,從而減少鹽的含量。

烹調時儘可能保留食材本身的味道,不需要加入過多的醃製食物,放入少量提味即可。醃肉可以等到快出鍋的時候再放,這樣比開始就放吃起來感覺味道更鹹,如此一來,就可以用更少的醃製食物烹調出鹹味相當的食物了。

研究表明,過量食用醃製食品會增加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風險。醃肉中鹽(鈉)含量較高,若經常食用,則容易引起高血壓,還會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荷。

闢謠:經常吃醃肉會損害健康?

經常吃醃製食物(高鈉飲食)可刺激胃黏膜,導致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其與胃癌的發生有關。經常吃醃製食物還會增加結直腸癌、乳腺癌、原發性肝癌等的發病風險。

可見,醃肉只可以作為人們的小食,不宜過量食用。還是應該以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魚等食物為主,偶爾吃一點醃肉來換換口味。


*本文源自馬博士健康團-閆心語碩士生、馬冠生博士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闢謠:經常吃醃肉會損害健康?

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委員

·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 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 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 2017年科學傳播獎獲得者

· 2015年十大科學傳播人

· 2013年中國健康年度總評榜健康傳播風尚人物

· 2012年科學傳播年度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