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99年的馬化騰一樣,開發了一個社交軟件,跑到深圳找識貨買主


這幾天跑遍了深圳各大小公司,到處尋找買主。這是我這幾天到處跑深圳打出租車的發票。

1999年的馬化騰,焦頭爛額。 作為一個敲鍵盤的技術男,馬化騰早早就通過互聯網洞察到了無限的前景,往淺顯一點說,就是他從ICQ上看到了商機。 在中國互聯網剛起步時,給用戶提供「漢化版本」是整個中國IT業的一種潮流走向。當然,漢化只是個在互聯網規則尚未規範的萌芽階段使用的美稱,現在來說,也叫山寨。

緊跟潮流,計算機專業的馬化騰開始了對ICQ軟件的漢化,用代碼重新寫了內核,取名OICQ,在1999年2月正式上線。 OICQ上線之初,情況並不如馬化騰所想象的樂觀。 為了推廣OICQ,馬化騰還在各大高校的論壇進行宣傳,並需要長時間在聊天室中擔任炒熱氣氛的角色,維護來之不易的用戶。




這是我開發的app的部分源代碼,只賣給識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