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雙11,“弱者”ezbuy好好活下來了

導語:

“在困難的時候,面對一些不遺餘力補刀的媒體,我們選擇了承受。是的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但我們還活著,還是堅信只有自己活著並且活好,才是對這一切的最好的回應,才是照顧好我們上千員工的大家庭,才能更好服務一直相信我們的用戶。”—— 何建(ezbuy CEO)

又是一年雙11,“弱者”ezbuy好好活下來了

ezBuy 團建照片


蘭亭集勢併購ezbuy

就在電商平臺們最忙碌的雙十一前夕,“跨境電商第一股”蘭亭集勢(LITB.N)發出了重磅消息,將執行全資收購面向東南亞市場的全品類購物平臺ezbuy。 該協議條款表明,蘭亭集勢已同意以無息一年期可轉換債券形式,按8555萬美元作價收購ezbuy的100%股權。

蘭亭集勢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全球電子商務公司,其98%的營業收入來自海外用戶,主要市場定位於歐洲和北美。

就在一年前,ezbuy面臨了自創立以來最大的危機,當時的ezbuy遭到了淘寶的封殺,數百個代購賬號被徹底屏蔽,公司運作的IP地址遭到屏蔽,甚至連轉運倉庫的地址也被完全禁止。不過,跟一些媒體預言的不一樣,ezbuy沒有就此一蹶不振退出江湖,而是在今年五月敲定了1760萬美元的Pre-C輪融資,由IDG,Ventech、Sky9、VKC和CGC等幾家風投聯合領投。

如今與蘭亭集勢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業務協同效應,有業內人表示:“這就像兩塊拼圖,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堅持實幹的ezbuy再次為東南亞創業者們帶來了莫大的鼓舞。還記得半年前,小羅盤為ezbuy寫下:“縱有逆風起,人生不言棄” 。

獨家 | CEO何建還是CEO

據可靠的情報,ezbuy的CEO何建將會在併購流程完全結束後,出任整個合併公司的CEO。

最近外部環境變化導致市場對跨境電商的未來存有疑慮,但是ezbuy的創始團隊認為在未來五至十年跨境電商的發展機會依然充足,而中國商品的品質及價格優勢依然非常明顯,各個國家C端客戶需求巨大,這給跨境電商平臺都留有足夠的動力及空間。

還有,跨境電商的鏈條很長,長鏈條的商業模式下,一旦佔有市場,就已經建立了較深的護城河,也正是ezbuy在東南亞市場的積累。由何建繼續擔任CEO,這說明了蘭亭背後的卓爾,奧康這些上市公司對ezbuy團隊的認同,在面對未來變幻莫測的市場時,雙方都多了一份底氣 。

“弱者”ezbuy的決心

接下來,船長們會看到ezbuy獨家發表在7點5度的一段話,並且表示這段話不是為了反擊媒體的批評,而是面對批評時候不變的決心。

何建:

“ezbuy深耕的東南亞市場特色鮮明,分割的市場、多元的文化、不同的政治環境,都讓這一區域有著自己原始的倔強。面對這樣倔強的市場,ezbuy堅持走了下來。有很多東南亞的自媒體一直“關注”ezbuy,不遺餘力地替我們惋惜, 反覆地告訴大家2016年底的爆倉是我們多無能,面對阿里的競爭我們沒有早點建立自己的供應商多無能,在泰國起步快的情況下我們沒能留住某一兩個員工是多無能。我們非常感謝這些人的不遺餘力的關注,雖然我們在很多艱難的時刻看到這些抨擊會覺得很難受,坦白說,放眼全球,有哪家電商的供應商體系能替代淘寶?在有限的市場和有限的資源下,有先發優勢即使手握天量融資的電商死在沙灘上的比比皆是。雖然在困難的時候,看著這些不遺餘力補刀抨擊的媒體,憋屈難受,我們還是選擇了承受。是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我們有先發優勢沒有做好,我們沒能在每個時間點照顧好每個員工,但是我們最少還活著,我們始終堅信,

只有自己活著並且活好,才是對這一切的最好的回應,才是照顧好我們上千員工家庭最好的方式。任何對我們的抨擊我們都會當做對我們最好的鞭策,我們應該時刻不忘初心,用戶至上 。”

漸見眉目

今年5月,7點5度,小羅盤給ezbuy留下了一個疑問,即當時ezbuy獲得的1760萬美元是不是足夠他們完成自我升級迭代?這次和蘭亭集勢結合後,情況會更加樂觀,這是怎麼樣去說“兩弱相遇”都沒有辦法否認的,看空可以,但不要飄在空中看空。

這個時代正在崇尚“巨頭碾壓”和“降維打擊”。一切看似有違此道的模式都會被認為是落後和倒退,然後被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言論當作標榜自我認知優越性的工具。

ezbuy有豐富的營銷和本地化運營經驗,加上蘭亭集勢的優勢,整合後的平臺機會更大。

從市場方面來看,ezbuy深耕東南亞市場多年,蘭亭則主要面向歐美市場,此次合併,會使得各自的市場範圍擴大。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雙方的供應商可以共享客戶市場資源,對供應商來說,他們進入的市場更多,客戶更多,獲得的機會也就更多。從倉儲物流,到市場投放,雙方也可以形成協同效應,大幅度提升效率節省成本。兩個平臺的結合會讓各自業務線條更加豐滿,取長補短,實現效率最大化。

深耕東南亞的小羅盤非常欣賞那些在本地成長起來的企業,倔強的打拼著,給東南亞的創業圈帶來正能量,腳踏實地,不流於表面,不被過去綁架,一直向前。這樣的企業和創業者,看著就舒服,他們才是東南亞市場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