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中畫經典之王鑑《青綠山水圖》】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王鑑《青綠山水圖》局部1

大清順治15年,即公元1658年。畫家王鑑時年61歲,他突然記起還在前朝時,自己曾在老師董其昌位於松江的書齋中親眼觀摩過趙孟頫那幅《鵲華秋色圖》,頗有幾分感慨。

由宋入元的畫家趙孟頫,和自己由明入清的身世遭遇頗有類似,那幅《鵲華秋色圖》是趙孟頫於元貞元年(1295年)返回江南故鄉為好友周密所作,描繪的是濟南東北華不注山和鵲山一帶秋景,趙孟頫採用了平遠的構圖,讓兩座山峰和附近的景色看上去清曠恬淡,四周的田園安靜有悠閒。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鵲華秋色圖》趙孟頫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鑑觀摩此畫時,是在近400年前,那時的色彩應該保存完好,不像我們如今看見的有些黯淡。這些層層渲染的青綠色彩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那時已經不知道這幅畫作的下落了。感嘆之餘,他又想起自己家中所藏的另一幅元人黃公望的《浮嵐遠岫圖》,如今也不知去向,但他也曾臨摹過此畫,對其痴心不已,卻又暗自神傷。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王鑑仿黃公望《浮嵐遠岫圖》

在晚明入清的亂世中,王鑑抱著不能“兼濟天下”,就“獨善其身”的想法一心作畫。當清軍將領多鐸率大軍攻破常州、無錫、蘇州等城之後,他沒有迎降清軍,出仕新朝。身為明朝遺老,面對無處宣洩的亡國之恨時,這些古人的畫作和作畫的風格、技法才是他的心靈寄託。

於是他依據對這兩幅畫的記憶,帶著一種向前輩致敬的心態,完成了這幅《青綠山水圖》。如今該卷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卷長198.7釐米,縱23釐米,紙本設色。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青綠山水圖》 小圖

圖中重峰疊嶂,林木參差,逶迤連綿。斷崖平崗,水榭茅亭,錯落其間。遠山起伏,湖光粼粼。其中大山小丘互相交織,但又層次分明,山石主要用披麻皴,渾厚秀潤;溪流湖泊蜿蜒盤曲,顏色豔麗、清潤、明亮。在構圖上,王鑑此畫結構嚴謹、空靈而不渙散,成功地把“遠望之以取其勢”與“近望之以取其質”結合起來。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王鑑《青綠山水圖》局部2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王鑑《青綠山水圖》局部3

後人評價王鑑此卷中岡阜、平臺、坡角、碎石的造型結構來自黃公望,並且大膽創新,以高度概括的線、塊面反覆疊加組合的抽象結構,近於圓形和三角形的幾何體不同的排列使得山水在平面中富於變化,呈現出一種圖案式的精整,體現出畫家大膽的藝術再創作精神。

而此畫的設色方面,充分參考了設色得自三趙(令穰、伯駒、孟頫)的方式,兼融入了黃公望的淺絳法。畫中的山體、岩石都沒有勾勒出輪廓然後填彩,而是用石綠、淡赭、潤墨等顏色融合一起,直接用顏色造型,並在不同塊面區域注意了明暗對比和冷曖色調的變化。在塊面交接處,用短皴點苔,讓豐富的顏色看上去並不混亂。

王鑑(1598—1677年),字玄照,後避清聖祖康熙玄燁的名諱,改字元照、圓照、元炤,號湘碧,自稱染香庵主,太倉(今屬江蘇省)人,明末崇禎六年(1633年)舉人,曾官廉州知府,故人以“王廉州”稱之。他與同時代的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合稱“四王”,四王們在清初畫壇上形成了極強的復古勢力,進一步規範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和程式。“清初四王”加上同時代的吳歷、惲壽平兩人,又統稱“四王吳惲”。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王鑑《青綠山水圖》局部4

王鑑的祖父王世貞(1526年— 1590年)是晚明著名文人、鑑藏家和顯宦,官至南京刑部尚書,精古詩文,與李攀龍等並稱“後七子”,為文壇盟主;父親王士驥,是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官吏部員外郎。家藏古今名跡甚富,這位為王鑑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崇禎九年(1636年),他又結識了當時的畫壇宗師董其昌,得以見到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卷》、吳鎮《關山秋霽圖軸》等名跡,雖然董其昌不久即去世,但其繪畫理論和創作實踐對王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董其昌曾教導王鑑“學畫唯多仿古人”,他一生的畫業就沿著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發展,繼續揣摩董源、巨然、吳鎮、黃公望等諸多前輩大家的筆意,仿古吸收並轉化古人的筆墨結構,形成了自己豐富的山水畫語言。

在董其昌謝世後,王時敏成為畫壇領袖,後者對王鑑讚賞有加,譽為“獨步海內”、“當今畫家不得不推為第一”。也有人將王時敏與董其昌、王鑑、李流芳、楊文驄、張學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彌合稱為“畫中九友”。

以下請橫屏欣賞: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跟隨董其昌,追師趙孟頫、黃公望,明朝遺老王鑑的青綠山水圖

王鑑在本畫上自題:“餘向在董思翁齋頭見趙文敏《鵲華秋色圖》,及餘家所藏子久《浮嵐遠岫圖》,皆設青綠色,無畫苑習氣。今二畫不知流落何處,時形之夢寐,閒窗息紛,追師兩家筆法而成此卷,雖不敢望古人萬一,庶免近時蹊徑耳。戊成長夏王鑑”。卷後還有有王時敏之子王撰及共瞿中溶、華翼編三家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