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中,趙簡之為什麼選擇自殺?

<strong>(史論縱橫談風箏第22期)

人都是有弱點的,只是弱點的大小而已,以江副主任來說,弱點是愛惜自己的羽毛;以徐百川來說,弱點是自己的兒子;以宋孝安來說,弱點就是自己的孝心;以趙簡之來說,弱點就是太注重兄弟之情。

江副主任作為我黨中的反派,其叛變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女兒,而是因為在乎自己的名聲,愛護自己的羽毛,這一點不值一提;

不止是趙簡之注重兄弟義氣,就是徐百川和宋孝安也一樣注重兄弟一起,只不過徐百川還有兒子,在兒子和兄弟面前,他選擇了兒子。

《風箏》中,趙簡之為什麼選擇自殺?


很多人認為徐百川是因為貪生怕死,所以才妥協,並且出賣軍統弟兄的,實際上,徐百川並不是怕死之人,只不過對於自己的生命而言,自己的兒子才是最重要的。母愛和父愛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這一點縱橫在這裡就不去煽情了,只能說,徐百川的變節是因為父愛,並不是因為貪生怕死。

宋孝安也並不怕死,但是從名字上也能看出來,宋孝安除了兄弟義氣外,最在乎的是孝,最後撤離重慶也是因為孝。當然,宋孝安在孝道之外,對兄弟之情也看得很重,最後也是因為這死在了要撤離的路上。

《風箏》中,趙簡之為什麼選擇自殺?


趙簡之和徐百川不一樣,趙簡之認為兄弟之情大於天,從加入軍統開始,正是鄭耀先的提拔,才讓其步步高昇,在軍統裡耀武揚威,犯了事有軍統六哥扛著,在曾墨怡案後,戴笠要把他們都“加官為木”,是鄭耀先捨生忘死救下了他們,在後來是毛人鳳要他們喝“毒”酒,是鄭耀先給他們一一喝下。

正是和鄭耀先,和軍統六哥的這種長久交往,讓趙簡之為了兄弟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在和宮庶同時被埋伏之後,趙簡之暴露自己掩護宮庶,這也是一種兄弟之情,在其被捕後,本來肯定不會被確認身份,卻被徐百川給出賣了。

這是一種信仰的崩塌,他不敢相信自己是被自己人,是被自己六哥最親信的四哥出賣的,韓冰這個時候給徐百川施加壓力,稱徐百川為徐先生,並且把趙簡之也關到了對面,手段可謂誅心啊!

《風箏》中,趙簡之為什麼選擇自殺?


趙簡之在痛罵完徐百川后,撞牆而死,很多人會認為趙簡之的自殺是害怕受不了牢獄之苦,實際上這是不對的,作為軍統中的中堅力量,沒有什麼刑罰比軍統更厲害的,要是怕死和怕折磨當初就不會掩護宮庶離開,自投羅網。

<strong>他自殺更深層次的含義,是用死來警告徐百川,不要出賣鄭耀先!

這種對兄弟之情的執著,實在是令人唏噓,後來徐百川在和鄭耀先對供的時候,因為兒子已經脫離了軍統,因此率先吃了蘋果皮,告訴鄭耀先林桃自殺的事情。也是兄弟之情的一種表現。

《風箏》中,趙簡之為什麼選擇自殺?


如果拋出政見,趙簡之,宋孝安,徐百川這些人的做事風格,行為準則,比鄭耀先,袁農,江萬朝這些標準的我黨成員更令人尊敬。和徐百川重父子之情,宋孝安重母子之情,趙簡之重兄弟之情相比,鄭耀先和袁農、江萬朝這些人就顯得六七不認了。

說為什麼為了信仰和組織,可以拋棄一切,可是你無法不接受的是,鄭耀先到死都沒有告訴林桃真相,不顧子女的未來;袁農在妻子韓冰有嫌疑後立刻與其劃清界限;江萬朝就更沒得說了,為了自己的名聲,女兒都可以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