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不識貨,13次偷盜皇陵,竟遺棄了1件一級國寶

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南部郊區的晉源鎮王郭村村民在挖土建房時意外挖出了一座古墓。

接到消息以後,太原市文物局馬上派出專業的考古隊伍趕赴王郭村對這座古墓進行了勘探和搶救性的挖掘。當考古人員趕到現場的時候,卻發現古墓上的封土堆上密佈著13個盜洞,不僅有古代的洞口 ,還有現代的盜洞,讓人觸目驚心。

看到這番情形,考古隊員都心灰意冷,心想裡面的文物肯定已經被盜掘一空,什麼都沒留下了,但他們仍然按照既定的考古計劃對古墓進行了仔細的挖掘與清理。

盜墓賊不識貨,13次偷盜皇陵,竟遺棄了1件一級國寶

考古隊經過初步的勘探和挖掘發現,該古墓建築宏偉,佔地面積非常大,竟然超過了400多平方米,是一座超大型的古墓,主人的身份應該非常的高貴,很可能是王一級的皇親國戚。

該墓整體長21.5米,寬17.5米,墓頂是一個半圓的拱形,高超過六米。墓道長達21多米,呈現出斜坡形狀,向下傾斜。考古人員在墓室中央發現了石質棺床和已經腐朽成碎渣的木質棺槨、泛黑的屍骨和眾多陪葬品,以及千年前墓主人下葬時用來防腐的大量水銀。

考古隊還從古墓中出土了一個完整的墓誌,上面清晰地寫著:

盜墓賊不識貨,13次偷盜皇陵,竟遺棄了1件一級國寶

“王諱睿,字口口,大安狄那汗殊裡武明皇太后兄子也。觀夫崇塘摩踱, 峭擬削成;遠葉長枝, 鬱同扶木。至乃世祿克昌之盛,締構積德之初,固已備諸圖篆,可得而略”。

考古專家解讀了這一個墓誌銘之後,再查閱了相關的歷史資料,確認該墓的主人就是北齊時期青州東安郡王婁睿和他的妻子“東安郡君楊氏” 。

根據《北齊書·武成紀》,《婁睿傳》記載及出土墓誌來看,婁睿是北齊武明皇太后的內侄,曾經建立過赫赫的戰功,因而被皇帝冊封為青州東安郡王。

盜墓賊不識貨,13次偷盜皇陵,竟遺棄了1件一級國寶

但同時他也是一個縱情聲色,家斂無厭,濫殺無辜的人,也就是說他生前曾經聚斂了大量的財富任由自己去揮霍,所以專家推測這個人的陵墓當中一定會隨葬有鉅額的金銀財寶。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這座古墓從古至今一共被盜了13次,因而導致墓中的貴重文物,如金銀玉器等都被盜掘一空。

不過,考古員經過努力的挖掘清理,仍然從墓中出土了數量不少的陶俑、陶器、瓷器等文物八百多件,其中有一個面積達到200多平方米的文物,更是被後來的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即屬於國寶,永久禁止出境展覽。

盜墓賊不識貨,13次偷盜皇陵,竟遺棄了1件一級國寶

這件國寶就是被歷代盜墓賊不屑一顧而丟棄的墓中壁畫。這些壁畫一共有71幅,大約有200多平方米。它所描繪的畫面氣勢恢宏、畫藝精湛,是北朝時期繪畫水平的顛峰之作。專家經過研究之後,把壁畫分為了兩個獨立的部分進行整理。

一部分簡單而重點地描繪出墓主生前的戎馬殺敵形象和奢華無度的官宦生活;另一部分描繪了墓主婁睿死後飛昇、翔遊西方極樂世界虛幻境界的情景。

其中一幅古墓壁畫中,十多匹馬與十幾頭駱駝在前行中蹄步如飛,非常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了北齊時期各地經貿往來的那種熱鬧與繁榮,也展現了作者卓爾不凡的寫實畫風。

盜墓賊不識貨,13次偷盜皇陵,竟遺棄了1件一級國寶

然而,由於古墓已經多次遭受了盜掘,墓中進入了過多空氣,導致壁畫出現了褪色剝蝕等不利情況,如果不加以保護,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太原市文物局決定把這些壁畫拆散,再搬運到山西省博物館去妥善收藏保護起來。這批壁畫在2002年的時候,被評為了國寶級文物,永久禁止出境展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