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麼多未成年人在國外留學,到底對中國有沒有好處?

金剛大錘


也不能說沒有一定好處,但好處真的不大。

好處之一。

減輕了我國高考的壓力。這些孩子將來都是不用參加高考的,所以無形中肯定減輕了我國高考的壓力。

高考的競爭沒那麼殘酷了。

好處之二。

外國為我國培養了人才。

這麼多留學生,將來肯定有學成回國的,而且可能還極其有成就。

這不等於是為我國培養了人才嘛。

當然,這部分人不會很多,佔一小部分吧。

這麼多孩子出國留學,對外國肯定會更有利。

第一:給外國送了那麼多錢,拉動了外國的經濟。

這是不用懷疑的。

每人每年按50萬計算,這麼多人一年往外國送多少錢?

很自然就拉動了國外的消費和經濟。

第二:給外國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這些孩子長大後大部分是不會回國的。從小在國外長大,對外國的感情更深。

如果中外發生戰爭,他們說不定會幫著外國打中國?

這些都是未來建設外國的人才。

第三:把外國建設的更好。

這也是不用懷疑的,這些留學生會用自己的才華努力建設外國的國家。因為,那裡才是他們的家。

總之,看到這麼多小孩出國我個人是非常寒心的。都說兒不嫌母醜,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嫌棄自己的國家了,紛紛離開祖國,這不值得大家反思嗎?

就算國內有各種不好,有各種問題,但那也是自己的祖國呀,我們應該想辦法改變,而不是逃離?如果中國的有志青年都逃離了,那誰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每個人都要反思!大家說呢?


人生如夢LLH


從總體上來說,我認為未成年人在國外留學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未成年人極易環境因素影響,確切點說用同化這個詞形容更恰當。如果未成的人有陪讀的爸爸或媽媽教育,負面影響可能稍小一些,至少能矯正孩子一些錯誤的認知。但如果沒有父母陪伴,孩子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所受到的影響將會是全方位的。

部分家長在孩子小學或中學階段送孩子出國讀書,目的就是想讓孩子將來在國外發展,對於這種不想讓孩子將來回國發展的現象,當然對中國沒有什麼好處。

近些年來,有一部分家長總是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持不滿態度,如怪孩子學習負擔重,如怪老師對自己孩子要求太高,如學業競爭壓力太大等。由於內心充滿著諸多怨氣便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國外讀書,甚至有些家長還為此移了民。從這個層面來講,過早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對中國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現在越來越多的中產以上家庭,尤其是富裕家庭都持這種心態,家長在國內掙大把錢,最終卻去了國外消費。

部分家長在孩子小學或中學階段送孩子出國讀書,雖然孩子將來會回國發展,但是由於不陪在孩子身邊,孩子的三觀極易受國外文化影響,將一些泛自由化思想帶回國。

最近隨著國內疫情日趨向好,與之相反,國外疫情卻呈爆發態勢,結果就出現一些留學生或華人蜂擁回國現象。而在這股回國潮中,諸如“豌豆公主”“礦泉水公主”“我是從歐洲回來就這待遇的某男子”紛紛被推向熱搜,他們的行為就屬於從西方學回來的泛自化的東西。看似是嬌氣和德行不正,實則是三觀在留學期間受國外文化的影響。可以說,這些負面典型才僅是代表而已,還有更多過早去國外讀書的未成人正在步他們的後塵。試想,這些孩子將來回國發展,他們所帶回來的東西對中國有益嗎?肯定沒有。

未成年人在國外讀書,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將來即使能回國發展,也不可能中將中西方文化思想觀念融合,仍會出現水土不服現象,這本身對中國發展沒有什麼好處。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不斷髮展壯大,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有些孩子進入初中後,家長便發現孩子不可能通過中考選擇好的高中學校,於是便選擇送孩子出國讀書。或者從小學開始就在國內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以便於孩子日後在初中或高中出國讀書。不管怎麼說,孩子們從小接受的並不是傳統的中式教育,而是傾西式教育。這些孩子選擇了一條有別於國內的應試教育之路,但是由於年齡小,易受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同化影響,將來回來後,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於國於家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處。

結束語:當然,凡事不能只看消極一面,有些未成的人如果有父母在國外陪讀,父母身上擁有優秀的傳統觀念和有較好的綜合素養,往往能把孩子培養的很優秀,將來孩子回國發展絕對會對中國有好處。


寒石冷月


中國學生到國外留學,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比如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對國家發展、建設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現在中國人中一部分先富了,這些“富且貴”的人很早就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了。

英國可以接受最低年齡11歲的孩子留學申請,中國目前在英國小學就讀的留學生高達1.5萬人!

他們送小孩子到國外留學生動機和想法各各不同:

有的家長認為,送孩子出國留學,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增加進入世界名校的機會,節約時間成本,可以更早出來工作,“海歸”比較吃香,可以獲得高薪。

但也有網友認為,送孩子出國留學也有一些其它想法,比如可以方便申請移民,甚至轉移灰色資產。

有網友問,出國留學到底對中國有沒有好處?

如果我們排除個人偏見,出國留學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者將來,對於國家都還是有好處的。

先說歷史:

從1872年中國向外國派出留學生開始,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留學生中的傑出代表,成長為我們國家的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醫生、教授。

再說現在:

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代表著國內最新銳、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獎項。其中三屆:2016年獲獎人:盧煜明(留學美國)薛其坤(留學美國);2017年獲獎人:施一公(留學美國)、潘建偉(留學奧地利)、許晨陽(留學美國);2018年獲獎人之一:李家洋 (留學美國)、張啟發(留學美國)、馬大為(留學美國)、周其林(留學瑞士)、馮小明(留學美國),達到90%以上獲獎人有海外留學的經歷

遙想一下未來: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徐培祥介紹,據統計,出國留學人數逐漸增加,規模巨大,去年一年大概有66萬人出國留學。去年一年有80%多的人學成以後選擇回國發展,年度回國人數是52萬。留學人員回來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無論是在教育、科研、衛生、創業各個方面,留學回國人員發揮的作用巨大,包括院士,還有校長,有留學背景的人員越來越多。

青衫君看法:

不得不承認,國外許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育保障還是比較科學、先進的,許多中產階級把孩子送去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學成之後歸國,成為國家建設的精英,建設更好的祖國,對於國家當然是一件好事了。

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留學生歸國統計,留學生歸國也高達80%以上,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留學生最終還會回到祖國的,因為放眼世界,現在真的沒有哪一個國家更比中國更有機會的,這一點,我們必須充滿自信。


青衫李探花


“門童”,說到未成年人留學,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職業。中國小孩兒去外國留學,因為在學校語言不通,很少有人願意跟他們溝通、接近,加上花錢沒有節制,缺錢的時候,他們就去中餐館當門童,可以說中國話,同時掙錢。這些未成年人的父母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初衷,肯定不是讓他們當門童吧!

有的未成年人整個留學時間,都是在中餐館當門童。這樣的現實,誰敢相信啊?

由此可見,未成年人留學,並不可取。

大部分未成年人出國留學,他們並不是為了學到多少東西,而是一種炫耀。一般情況下,他們的家裡都是富裕的。

1,未成年人還沒有成年人的思維,遠在異國他鄉,他根本分不清楚什麼才是他最重要的事情。

家長是為了讓他去國外接受所謂的更好的教育,事實上他因為語言無法溝通,在學校裡非常的孤單,上課也聽不懂,趕不上學校和老師的進度,反正也沒有家長監督,就去做比學習更容易做的事情,比如去酒店當門童。

2,未成年人你沒有家長守在身邊,往往無法照顧好自己在異國他鄉的個人生活的。

比如花錢無節制,或者用錢去拉近與外國同學的距離,這些做法都是在給自身造成巨大危險的。最近幾年,新聞時常報道,中國留學生在外國被綁架,甚至為此失去了生命,就是因為他們太炫富了的緣故。

3,大部分未成年留學生,將來還是要回到國內工作和生活的,但是因為年少留學的經歷,習染到了外國人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貽害終身的。

方鴻漸,《圍城》的男主人公,錢鍾書筆下的中國留學生,惹得了多少中國人的笑話?國外教育的精華沒有學回來吧,中國的傳統文化也丟的差不多了,最後只能落得個遺笑萬年的悲催結局。

4,現在中國強大了,未成年人在國內也可以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只要孩子上進,提升的空間的非常大的。

中國的青少年非常強大,在世界級的數理化競賽上,是拿到金牌的最多的國家。

時代不一樣了,中國的父母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孩子很小就送到國外去鍍金。孩子是離不開父母的監管的,父母跟孩子生活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這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未成年人留學,不僅對自己沒有好處,當然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展也是沒有益處的。孩子們完全可以在國內上學到成年,再根據自己學科的需要去國外學習到真正需要的東西,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能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比如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詹天佑、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都是留學歸來建設,在2020年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戰疫中,逆行和力挽狂瀾的鐘南山院士,也是成年後留學生的典範啊。

萬事都要求本質的發展才是根本所在,未成年人留學,在新時代下,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了。


Julia中考英語


先談一下,從個人角度來分析是否有利。

我個人認為其實不利於小孩子的成長。

主要原因在於大部分家長由於工作的原因,沒有辦法陪孩子一起到國外生活。因此,不得不在海外尋找寄宿家庭。寄宿家庭大部分情況下是出於經濟原因接收這些中國留學生的。對於這些中國學生,更多的時候是抱著一種賺錢的心態而很少能夠產生一種類似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在一個缺失父母的環境下成長,對於整個人生來講其實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而且也不利於未來的發展。

更麻煩的是,國外的社會和中國社會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像美國,英國這樣主要的中國學生留學目的地,社會貧富分化非常明顯,在沒有父母陪同的情況下,大部分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碰到很多事物,尤其是負面事物,恐怕很難逃脫。英美兩國在賭博領域都是完全開放的,風化產業的開放程度也比較高。另外這兩個國家都有較為嚴重的藥物濫用,也就是毒品問題。如果不把持好,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小眾的身份使得這些孩子在成長曆程過程當中,其實很不容易融入到英美的主流社會當中去。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往英美留學的主要目的,但這個主要目的事實上很難實現。更加尷尬的是,一旦孩子不能夠適應海外生活,到時候回國也很難適應國內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裡外不是人的尷尬。

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實際上還是父母的心態導致的。小留學生們自己並沒有判斷能力,所以留學並不是他們主動的選擇,而是很多父母自身利益算計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父母為了自身的利益犧牲了孩子。

隨著中國和西方國家發展趨勢的不同變化,海外求學的回報日益走低。以前指望著海外留學之後在海外定居獲取高額回報的想法是越來越不現實了。現在海外留學在進入企業以後,已經不能獲得任何溢價優勢,在某些科研機構還有一定的優勢可言,但是這個時間窗口也不會太久了,估計也就是5~10年。如果是以小留學生身份出去的話,是趕不上這樣一個時間窗口的。所以從自身利益考慮,現在以小留學生身份出去也是不合理的。

從國家層面上講,也是弊大於利的。

至於利益回報,恐怕只有一點,那就是有少部分人在海外確實學有所成並回歸報效祖國。但是很明顯,很多父母之所以讓孩子出去當小留學生,其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實現全家移民。在這種情況下,學有所成,姑且不談,迴歸的概率恐怕不是很高。在迴歸者當中能夠學有所成的恐怕也不多。上文當中已經很明確的指出,這樣一種生活環境其實不利於成長,因此也很難形成優質人才。說的通俗一點,成才率恐怕非常之低,出去100個人能不能換回一個優質人才回國都很難講,這麼大的失敗率,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單純就那一個人來說,這點利益也不足以彌補其他99個失敗者。

從弊端上來講還是非常明顯的。

第一,留學需要支付大量的學費和生活費用,構成了每年鉅額的外匯流出。實際上這樣一種留學還不是非常必要,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一種浪費。

第二,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種現象就是很多在國外能夠立足的人往往是比較優秀的,而不能立足的人又是比較低能的人,後者又會大量的返回國內。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相當於做了一次很不好的逆篩選。

第三,美國這樣的國家,長期利用留學生開展思想上的滲透工作,對於小留學生來說,更難抵抗這樣一種政治意識上的滲透。這些人雖然不一定都會成為網絡上所指責的第五縱隊,但是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最後勢必要出現這樣一種人,對於國家來說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實際上,國內很早就有學者明確指出不鼓勵本科及以下的留學。如果真的要學有所成,那麼最好是去讀研究生。這是因為高端的科技領域研究都是體現在這樣一個階段,而且對於留學生來說,這個時候已經成年,心智成熟,不涉及到包括寄宿家庭等一系列的問題。


用戶4325101516


剛才有一個評論消失了呢。

看來這裡也不能隨便提敏感信息呀。

沒啥好處,處處都是權利義務的對等。


流浪學徒


這就是人生?!


Jl069


當然有好處了!未來中國人口會降低,生活提高了!以能有個外籍戶口的家人感到自豪。外國月亮確實圓。


劫火重生


有好處啊。中國是個打開大門的國家。少不了更多的中外交流。孩子們從小就更好的理解西方。中國人有句話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用戶6820316424293


一分為二看問題。在當下是沒什麼好處,國內的錢在國外消費對中國的消費市場有一定影響,長遠看他們今後多少會在各領域各行業為中國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減少中國人口過多的壓力。向全世界輸出人口將是中國永久的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