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學期經歷的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小事,以及教會我的道理

身為一個大一新生,對於大學生活是充滿好奇與嚮往的。

2018年9月8號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來到山東讀大學,來之前我對於北方人的印象是:大方,很有禮貌。但是我來了之後發現其實不都是這樣。

開學後3周我就迎來的第一場考驗,思修微電影作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微電影時長為8到10分鐘。自然而然是以一個宿舍為單位。微電影的主題是關於友情,愛情,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等。我以前關注過大學生裸貸的事情,我想將其拍成微電影,與我宿舍的人商量未果。她們就以我什麼都不會為由把該作業全權丟給我。我就想拍最簡單的吧,校園生活,我將平常跑操上課做實驗全部以短片的形式記錄下來。而後自學視頻剪輯,選背景音樂,聽到想吐,添加字幕想破腦袋。終於在兩天後剪出了時長為8分20秒的微電影。視頻剪出來的時候我特別特別驕傲,我像個想邀功的孩子一樣把我的作品展示給我室友們看。

:你這個不對吧不是這樣拍的,你應該這樣拍,你應該那樣拍。

:這個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

那時候的我既傷心又氣憤。傷心的是我的付出沒有得到肯定。氣憤的是她們為什麼在我做完之後才說她們想要什麼樣的。

<strong>現在的我十分感謝她們,是她們的“信任”讓我全權負責此事讓我又學會了一個剪輯視頻的新技能

從我開學開始身邊就不斷有人跟我說:你有事可以找我幫忙,我會盡力幫你。而當我真正有事給他們發消息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們都彷彿事先排練好一般,都看不到我的消息,而當我解決完所有的事之後他們又會“及時回覆”:怎麼了?我剛才沒看手機。

<strong>所以我明白了:與其祈求別人幫忙倒不如自己強大起來,自己幫自己。

因為喜歡辯論,我參加了“思辨杯”辯論賽。首先在院裡準備參賽的40人中選出8位最佳辯手,而我是其中一位,分為兩個隊去準備初賽。我現在還記得準備比賽時的那一個個修改稿子的夜晚,那一個個與學長學姐隊友思想交鋒迸出無限火花的夜晚。就這樣我所在的隊伍24進12,12進4,4進2,最終止步於四強。

<strong>有人覺得是運氣使然,其實我想說越努力越幸運。

前幾天因為身高的問題與我室友有點小衝突。我一個山東本地的室友身高177。身為身高只有161的我對她的身高是非常羨慕的。同時她又認為我的身高非常好找男朋友。當天我與我朋友聊QQ,我朋友180+他發來了這樣一段語音:反正我就喜歡你這種身高的,比較高的女生不好找男朋友的吧。明明是一段非常平常的話語,但是卻迎來了我室友的非常不滿.

她當場就說:我還沒說他們男生矮呢,身為男生長得還沒有一個女生高,跟小土豆一樣,憑什麼說我高就找不到男朋友?

我解釋道:我朋友說是不好找男朋友而不是找不到男朋友,而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審美標準,我朋友不喜歡那麼高的女生而已,又不代表別人不喜歡。

但是我室友好像沒有聽進去,直接去學院的表白牆上公開diss了我朋友。

<strong>每個人對於不同的事情有自己不同的評判標準,沒必要也沒理由要求別人的評判標註跟你的一模一樣。

<strong>(依舊由於隱私問題圖片沒有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