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的生活習俗——特色小吃

會寧歷史上以糜谷,蕎麥為主食,小麥,莜麥,玉米,豆類次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漸重視小麥,玉米的擴種,改良!現已小麥,大米為主食,雜糧被視為調劑食品。縣城一般一日三餐,農村多為一日兩餐,農忙時也有三餐的早餐已蒸饃,油餅,油條,稀飯為主,午飯以麵條,饅頭,炒菜為主晚飯多有面條,米飯,間或有餃子,長面等。飲料以茶為主,兼有黃酒,啤酒,杏仁露等。農民家庭大多自制漿水去暑解渴,平時雜以糝飯,攪團,懶疙瘩,佐以醃熟菜,鹹菜等。會寧地方食品種類繁多,久負盛名者有以下幾種。

會寧的生活習俗——特色小吃

糜面饃饃

糜面饃饃是當地麵食中製作工藝就複雜的一種,大約需要四道工序:將糜子碾成米後即磨成細面;將新鮮細面,用佛水澆燙。不斷攪動,然後攘面,讓其產生甜味,謂之"發麵",發麵約半個小時後再將面攪開,待稍降溫,加入酵母,繼續保溫發酵五到十個小時,謂之"起面",面氣後即用攪面小棒反覆攪動,待面泛泛而起時即刻上籠,謂之"漿面"。舊時,將漿好的稀麵糰倒入鍋內(鍋中放烙圈並倒上水),用慢火煮熟,取出後切成4節,即叫"糜面節節"。現在,漿好的稀麵糰倒入碗內或"津巴"內蒸熟即成"糜面饃饃"。糜面饃饃是會寧最具特色的風味食品,糜香味濃,金黃酥軟,入口甜美,食後回味無窮。

會寧的生活習俗——特色小吃

蕎麵圈圈

亦叫油團。將蕎麵置盆中,用沸水燙成半熟,置熱鍋或熱炕處待發甜,然後兌入酵母發成軟麵糰,用手捏成直徑約5釐米~6釐米大小的圓圈,入油鍋炸熟即成。其軟甜適口,油香味美,是當地一種獨貝特色的風味食品。

會寧的生活習俗——特色小吃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是會寧的首選名吃,做法與別的地方不同。做時,羊肉,頭,肚盡放在鍋中,放入調料,加水煮爛,脫骨撕肉,切成薄片。吃時江干面鍋盔泡入煮肉的原湯中,上苫切成薄片,佐以蔥,姜,鹽,椒及香菜,與大蒜同食,其味醇香可口,油而不膩,不腥不羶,營養豐富,是老少病弱者補身健體之佳品。

會寧的生活習俗——特色小吃

涼粉

先將蕎麥(甜蕎)粗磨至破篩去蕎皮粉塵,俗稱"拉珍子。再給珍子加水,反覆搓擦,然後用細籮過濾出粉漿,入鍋邊燒火邊攪拌。熟透呈膏狀後要出置於碗,盆中,待冷凝後切成細條條,入酸湯或炒韭菜,油潑辣面,蒜泥,鹽,醋,醬油等調製使用。其色澤亮白,清冽柔滑,是消暑的極品。膏狀涼粉出鍋時,也可用漏勺滴入盛有涼水的盆中凝固,叫"涼粉魚"加漿水食之,其柔滑油冷滑爽,口感美妙,尤能消暑。

會寧的生活習俗——特色小吃

釀皮

亦稱"玉面"。用上好的小麥面和成麵糰,置入水盆中反覆搓洗,稱"洗面筋",再將隨水洗出的粉漿平攤於鐵皮籮底,在沸水鍋內蒸熟,切成長條狀,其黃亮如玉,柔韌軟嫩,即為"玉面"。將洗面筋後的剩餘物蒸熟,顏色近土色,多孔何易吸收調料,俗名"麵筋"。將二者合起來,加入鹽,醋,醬油,蒜泥,芥末,油潑辣子,拌勻食用,酸辣清冽,軟滑有勁,味美可口,是城市,鄉鎮四季皆宜的風味素食。

會寧的生活習俗——特色小吃

漿水面

沃LD的漿水色清如沉乳,味酸性涼,是炎夏。人們休暑解渴的清涼飲料,偶爾路人上門討水喝,倘若能得主人熱情捧出的漿水一飲,那是最愜意不過的。漿水作為一種飲料,大約也有不短的歷史。《辭海》把"漿"釋為"泛指飲料″。實際上是一種淡酒,也做"醪",故詩聖杜甫有、鐘鼎山林古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的句子。家鄉的"漿水"雖不一定就是古之"漿”或"醪",但從其仍不失為請涼飲料來看,古之"漿"同今之漿水並非沒有淵源。

不過漿水最主要的食用方法是調面。現在熱鍋內滴上清油,等油熟過後撒點蔥花,隨即倒入漿水一熗。然後舀出。用熗好的漿水調湯麵,素而清淡,微酸可口,色香味俱佳。倘若在"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麥收時節,中午歇工回家,口乾腹飢,此時最想喝的是漿水,最想吃的是漿水面。那光滑的麵條有稜有角,小巧細長拉麵湯清清亮亮,油花,蔥花漂浮,唏溜幾碗漿水面落肚,心裡虛火頓熄,疲乏也就消去大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