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四川公務員考試言語難度分析

2018年下半年四川公務員考試言語難度分析

剛剛過去的2018年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務員已經落下了帷幕。對於眾多考生來說,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和往年一樣的是學生一出考場就開始抱怨言語理解與表達太難了,題目太多了,做起來太糾結了。但事實上,通過對真題的發現,可以看出此次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難度並不是特別大,此次言語理解與表達一共考了30道題,邏輯填空10道,總的來說,邏輯填空算中等難度,除了個別實詞辨析有一點難度,大多數成語辨析其實都是歷年考過的高頻成語,如殺雞取卵、栩栩如生等成語近年來出現的頻率特別高,這次出現完全陌生的成語不多見,且邏輯填空更加註重的是考對語境的分析。在片段閱讀中,本次意圖判斷題考了14道,主旨概括題4道,選考題型沒有。所以足以證明意圖判斷是重中之重。總體來講,這4道主旨概括題比較常規,沒有任何難度,且今年的主旨題的文段是2018年國考邏輯填空出現過的文段,只是這次省考改為了主旨概括題。

如:大當量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為陣地工程防護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美軍新研製成功的巨型鑽地彈可穿透數十米厚的混凝土防護層或岩石層,被稱為“地堡剋星”。即便是運用智能遮彈技術將其擊爆於防護層表面,其巨大的爆炸能量也足以將地下工程重創或摧毀。在此威脅下,面對防護材料和防護結構難以實現突破性進展的現實“瓶頸”,戰場目標一旦被發現就意味著被摧毀。而依託信息手段的近程攔截防護技術為防禦大當量鑽地彈藥打擊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這段話主要說的是:

A.陣地工程防護面臨全新挑戰

B.智能遮彈技術是軍事防禦的發展趨勢

C.近程攔截為軍事防禦工程帶來新希望

D.大量精確制導武器目前還無法防禦

【答案】C

【解析】這是一道主旨概括題。第一步,本文是一個典型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總分總行文脈絡。文段第一句先指出問題,即大量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為陣地工程防護帶來了新的挑戰。然後以美軍新研製成功的巨型轉地彈為例子進行舉例說明,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即依託信息手段的近程攔截防護技術為防禦大當量鑽地彈藥打擊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所以文段的重點在解決問題的對策上,即重點強調近程攔截防護。

第二步,辨析選項,C項是對主旨的同義替換。糾錯:A、D兩項屬於提出的問題,不是重點。B項是例子的內容。故本題正確答案是C項。

這個精確制導武器的文段是在2018年國考中出現過的。

而在意圖判斷題中有幾道確實比較難。如:

在攝影中,大氣灰霧就像一枚濾鏡,降低了場景遠處部分的反差,提亮了影調。多霧的景象會看起來更深遠,原因就在於它們強烈的空間透視。在拍攝時,遠攝更能顯現空間透視效果,這是由於相機與主體間有更少不受灰霧影響的物體。而用通道混合方法將影像轉為黑白的時候,調整藍色通道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明暗的變化表現了空氣灰霧效果,給人一種縱深感,在強烈的逆光下,效果最強烈,從而產生一種虛實結合的神秘張力。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在攝影中:

A.利用灰霧可製造空間透視

B.加強空間透視的方法和技巧

C.光線變化對虛實效果的影響

D.通道混合法可製造出灰霧效果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判斷題型,本文是道意圖判斷題。第一句引出話題:灰霧,告訴我們灰霧的作用,接著解釋原因:空間透視。接著告訴我們加強空間透視的方法,再接下來“也”字繼續介紹加強空間透視的方法,最後一句依然在介紹如何產生灰霧效果。整個文段都在闡述如何利用灰霧製造空間透視。

第二步,對比選項,出現“灰霧”和“空間透視”兩個關鍵詞的只有A項。

因此,選擇A項。

本題是從原文的各個文段中節選的一部分,如果不看原文,確實很難分出區別,所以文段讀起來比較抽象。

今年的排序題是最奇葩的題。每句話都是從原文每一個自然段截取了一句話,湊成了6句話。所以從邏輯順序上來看,句子之間的關聯性很難看出來。

如: 因此,在實體書店不斷遭遇寒流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書店開始嘗試24小時營業

若在經營圖書之餘嘗試引入新的業態,或開發相應文化產品不失為一個生存之道

書店是一個文化場所,是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

如果書店是想要單純靠圖書經營生存,將難以為繼

這更像是一種公益行為,肩負著為閱讀“燃燈”的重任,要將閱讀的精神傳下去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受眾注意力轉移,選擇購書的渠道增多,是實體書店生存面臨的共性問題

將上述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關聯詞、代詞和行文脈絡。第一步,觀察選項,定首句。首句比例為2:2,猜是行不通了,考察句和句的內容。句有定義概念性質,句雖然有背景標誌,但是是書店在新形勢下出現的問題,對比應該選擇做首句比較合適。據此排除A、B。

第二步,驗證排除。觀察C、D兩項,構成句因此的原因,句裡面的24小時書店是“這”的指代對象;C、D都是相連,區別在於在前還是在後,而句是問題的提出,不能放在所談到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之後,據此排除C項,留下D項。故本題選擇D選項。

如果純粹根據原文來看,答案應該是B項,可是如果只根據這6個句子,5句的代詞這更像一種公益行為,並不能看出指代2中的引入新的業態,所以像這種奇葩神題確實是不多見,只能根據這6句話來判斷,所以最終給了答案D。

綜上所述,今年的言語理解與表達全部側重在必考題型上,沒有任何一道選考題,意圖判斷題居多,首次超過了邏輯填空的題量。所以在未來的考試中,意圖判斷題無疑是考試的重難點,需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